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该文从新历史主义角度解读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作家站在边缘的立场,以青少年的边缘文化颠覆成人世界代表的主流文化,但颠覆性力量最终被主流意识形态所包容,并使主流文化得到巩固。在颠覆与包容的角斗中,给世人以警醒,为资本主义发展带来深刻长久的社会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2.
黄文杰  蔡昌卓 《海外英语》2013,(6X):183-184
该文利用新历史主义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对欧·亨利的小说《警察与赞美诗》进行分析,指出小说中的主人公苏比作为边缘化的人物,他的经历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颠覆的效应,而这种颠覆最终却又被含纳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之内,文章分析了颠覆与含纳的产生过程与意义,并指出这颠覆与含纳的相互存在与相互作用之间,小说参与了对历史的塑造和对传统历史的反叛与挑战,形成了大历史中的小历史,单线历史之外的复线历史,并通过这一过程,透露出作者欧·亨利对化解边缘化人群这种隐含着破坏性因素的颠覆力量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权威控制力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3.
作为雅文化的元素符号,“雪”是道德情操的象征,呈现冷色调的美感。《金瓶梅》则有意使小说中的雪场景与雅文化文本中的雪景意蕴构成互文和戏拟,达到对正统文化和传统美学的反讽与颠覆。小说通过戏拟正统文化之话语符号的语境,使置身其中的话语意义逆转而背离原有的文化背景走向市民文化的怀抱,以实现抢夺主流话语权的企图,这是《金瓶梅》超越其他名为“通俗”实则依然以主流话语讲话的小说作品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英国当代女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红王妃》通过历史取材,“重述”边缘话语。她挖掘处于边缘地位的历史人物被掩埋的话语,展示众多受压迫女性的心灵史,揭示女性受男权社会支配的历史生存本质。她以边缘话语质疑主流意识形态,在颠覆传统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解构了“大历史”的客观性,同时把作为“他者”的女性从历史舞台的边缘推向中心,体现了她消解旧历史主义中心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库切的小说《凶年纪事》植根于霸权与边缘文化语境,颠覆现行叙事模式,将文本写作立场置于南非后殖民语境中,充分借用后现代叙事策略揭露了历史写作中的权力结构,从而体现了对历史与殖民话语权威的反抗,最终形成了对帝国主义文化霸权的颠覆。因而,《凶年纪事》所体现的是在后现代形式影响下的后殖民叙述,是后现代与后殖民的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家苏珊·兰瑟(Susanl_maser)有关叙述声音模式划分的理论,这一较新的视角来解读美国著名犹太女性作家蒂莉·奥尔森(TillieOlsen)l~代表小说《我站在这儿熨烫》(IStandHereIroning),分析了奥尔森作品中出现的不同声音模式。为了让边缘母亲作为一整体在主流文化圈中树立起“话语权威”,奥尔森通过多种叙述声音模式相结合,将普通边缘劳动母亲这一群体从沉默中解脱出来,使她们的沉默心声得以展现,达到颠覆。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角度看,奥尔森作品中的边缘妇女已成功实现了“话语权威”。  相似文献   

7.
朱天文的小说注重从边缘的视角来发掘人的内心世界,以对主流的思想意识和约定俗成的强大男权话语进行有力的解构,从而拓宽小说叙事意义的空间。她通过描写普通人的现实生活向人们展示在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冲击下的人的内心世界,勾勒出一幅幅走到情感边缘的台湾女性的命运与生活图画。同性恋者的边缘叙述是朱天文小说创作题材上的一大突破。女性的边缘叙述和同性恋者的边缘叙述体现了朱天文小说冷眼旁观人生的叙述特色。  相似文献   

8.
美籍华裔女性生活在男权社会和白人社会的双重边缘,她们不清楚自己到底该归属何方,身份重建的必要性就得以凸显。谭恩美在《正骨师的女儿》中颠覆主流话语中华裔女性的刻板形象,赋予这些边缘无根女性以新的身份,使她们最终在主流社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孟宪印  于勇 《文教资料》2008,(27):27-30
新历史主义是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英美文化和文学界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本文从新历史主义这一独特视角,结合其主要概念:颠覆,抑制,通过对<宠儿>中的主要人物的分析,揭示出托尼·莫里森颠覆了美国主流社会的大写历史,谱写了边缘人物的小写历史:颠覆了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确立了边缘人物的话语权:颠覆和抑制在协和中找到了平衡点.  相似文献   

10.
萧红的部分小说被特定时代加以刻意误读,从而使她获得了“抗日爱国女作家”的称谓。然而,其抗日题材小说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它用超逸主流话语的另类叙事展示了普通人在动乱时代的生活图景和精神面貌,并颠覆了“战争拯救人类生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自从华盛顿·欧文在他的《瑞普·范·温克尔》中刻画出瑞普·范·温克尔这个人物以来,瑞普就成了饱受争议的角色。瑞普这种备受争议的结局是由他的性格特征所决定的。尽管如此,瑞普还是受到很多读者的欢迎,许多评论家甚至对他好评不断,誉他为美国的英雄。瑞普本是一个嗜好喝酒的普通人物,从睡谷消失多年也是因为喝酒引起,但从美国早期历史的社会场景来看,恰是这种对酒精的嗜好使瑞普成为既受争议又受好评的文学人物。  相似文献   

12.
1867年-1870年王韬对西方的游历,在中西文化交流上是极富意义的大事,这是中国文化知识精英第一次以自由身份对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俗等状况进行实地考察,同时促进了世界对中国的了解。经过这次游历王韬原有的儒家观念产生了动摇,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了认同,并进一步提出了近代变革思想。  相似文献   

13.
在小说《权力》中,当代印第安作家霍根将殖民话语的颠覆与印第安话语的重建通过阿玛的故事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以后殖民的反话语策略讲述了阿玛对白人基督教文化的抵抗,另一方面则表现了印第安土著部落对自身话语权的重建,试图书写被殖民话语歪曲、抹杀的印第安文化,寻找印第安身份,恢复印第安民族应当拥有的地位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这里试图通过解读小说中的三个人物:尼康诺·莱茵纳神父、菲兰达和菲兰达的儿子霍·阿卡蒂奥,探析西方基督教是如何对拉丁美洲人民进行精神殖民,从而揭示出在拉丁美洲多元混合的文化传统中,西方的殖民文化对拉美本土文化的冲击和颠覆,并逐渐与其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拉丁美洲特有的文化风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从哲学思想、艺术表现形式等不同角度论述西方前卫美术对中国传统审美理想的颠覆,进而分析这种颠覆影响的深度和范围,提出传统文化在应对外来文化冲击的出路和前途。  相似文献   

16.
师范院校审美教育面临着传统文化的挑战、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挑战和原有教育体制的挑战。因此,要求师范院校开设传统文化的课程,分析评价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使学生参加艺术类辅修课程学习。师范院校审美教育的发展要求教育体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7.
还原 消解 颠覆--试论铁凝笔下的男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凝是一位具有独特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对善良的呵护、人性的拷问、深度的探究、意义的追问是其一贯的创作操守.其小说文本对女性命运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同时也自觉不自觉地展示了一幅别开生面的“男性真相图”,通过还原出一个个自私、卑劣、懦弱的男性形象,对传统的男权中心主义文化和社会进行了有力的消解、颠覆.  相似文献   

18.
福克纳和大陆新武侠小说作家们都以超越小说现代性的姿态,运用后现代主义视角,从乡土角度表现了虚拟的“约克纳帕塌法”王国和“后江湖世界”,又从身份探索角度表现了“身份危机”与“身份混杂”,从解构颠覆的角度分别表现了“颠覆自我”与“颠覆世界”。福克纳和大陆新武侠作家们的小说的后现代特性,表现了全球化大语境之下文学发展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9.
青年亚文化是对主流文化的反抗,往往带有很强的边缘性和颠覆性,置身其中的年轻人因这个文化圈所特有的性质常常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很是困惑。影片《猜火车》较为深入地踏进青年亚文化圈,对他们的生活做了较为真实的描述,刻画了青年在该亚文化圈中身份认同的困惑。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流行文化是时代赋予在校大学生的特征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鲜明的导向意义,但其道德桎梏带来了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混乱、文化心态的颠覆、道德修为意识的流失.要实现大学生流行文化的道德救赎,就必须对其抱持不回避、不抛弃的态度辩证取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