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什么是本质主义,西方哲学界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见解。蒯因、维特根斯坦和波普等人为代表的主张反本质主义观点。作者阐述了本质主义对模态逻辑的影响以及和逻辑必然性之间的紧密联系。并且对一些观点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2.
"文学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在文学理论界一直争执不休,逐渐出现了文学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两种观念的尖锐对立。本质主义者,遵从历史的惯例,旨在追求文学的本质,探求文学的真理,努力概括出文学唯一的、终极的定义;反本质主义者,认为文学是话语的实践,是话语的建构,旨在追求文学的多元化和多变的状态,努力消除文学的本质观念。通过对文学本质观与反本质观的历时评述,我们可概括出关于文学的一些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文学理论在经过反本质主义的解构之后,也应该有所建构,不应像反本质主义者那样走向另一个极端,而是应进行开放而多元的本质个性化建构,为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的创新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并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4.
反本质主义视角下的教育技术定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教育技术产生起,人们总是试图统一对其名称、定义的认识,但至今未能达成共识。在这一认识过程中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本质主义倾向,即相信广泛的教育技术领域里存在着唯一的本质,教育技术的定义就是要反映这个本质。在反本质主义者看来,事物具有多样性,教育技术的不同定义正是反映了事物的多样性,不必刻意追求统一的教育技术定义。反本质主义为人们认识教育技术定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维视角。  相似文献   

5.
论反讽主义     
所谓反讽主义,是一种怀疑运用现有的“终级语汇”、可以穿透表象、达到事物的本质的后现代主义观点。反讽主义者与传统的形而上学家是对立的,但并不一定反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6.
从认识论的角度和美学的角度探讨当代分析美学对艺术的认知价值的讨论,并指出分析美学在此问题上的贡献和局限性。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认知主义立场认为艺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给予受众知识,而强势的反认知主义者则认为艺术不具有任何认知价值;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认知主义立场认为艺术的认知价值在某种条件下与其审美价值密切相关,而温和的反认知主义者虽然承认艺术具有认知价值,但并非艺术的本质价值,也就是说与其审美价值毫不相关。  相似文献   

7.
从言模态和从物模态是模态逻辑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本文从亚里士多德的模态理论开始直到现代模态谓词逻辑进行了考察,阐明了从言模态和从物模态的联系、区别及其哲学意义,揭示了模态逻辑是一种本质主义的逻辑。  相似文献   

8.
形式逻辑是关于断定的逻辑(Logic),辩证逻辑是关于描述的逻辑(Logos)。通过对性质判断的非反否定演算,将形式逻辑的断定否定演算,辩证逻辑的描述否定演算,认知模态逻辑的真假断定否定演算与规范模态逻辑的对错断定否定演算及其相互间的辩证否定演算,都归结为非和反的哲学否定演算。由此,所述四种相对独立的逻辑演算分支就可通过哲学的非反演算而内在地统一起来了。  相似文献   

9.
教育可能反智吗?很多人可能不相信。看看社会上对考分高的学生多推崇,在学校里,学习好也成为大家追求的目标。通常讲反智主要是对于智性、知识的反对或怀疑,认为智性或知识对于人生有害而无益;或是对于有知识的人怀疑、不信任、孤立和鄙视。中国历史上不乏反智的基础,并有各种形式的反智,有哲学上的反智主义者老子,也有宗教上的反智主义者慧能,还有政治上的反智主义者秦始皇和汉高祖。秦始皇为历代统治者开了反智的  相似文献   

10.
本质主义是与模态逻辑中的跨世界识别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承认可能世界,运用可能世界理论的一个结果就是必须承认有跨越不同世界的个体。因此,如何识别、辨认在不同可能世界中存在的同一个体?如何承认跨界同一与跨界识别问题是模态逻辑的可能世界语义学必然派生出来的一个问题,而对这一问题做出正面回答的一个主要办法就是诉诸本质或本质属性,即认为跨越世界的个体是可以识别的,识别的依据就是看这些不同世界中的个体是否具有共同的本质属性。如果具有,那它们就是同一个个体,反之则不是。这种观点肯定对象具有本质和本质属性,把事物或对象所具有的性质分成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因此也被称为本质主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模态逻辑的多元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态逻辑作为一个新兴的逻辑学科,产生了非常之多的模态系统,这些系统的起源是多元的;模态逻辑的历史发展经历了语形时期、经典时期和现代时期;在模态逻辑的现代时期,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模态逻辑能够用来干什么以及模态逻辑如何付诸运用的期待。  相似文献   

12.
本质主义是与模态逻辑中的跨世界识别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承认可能世界,运用可能世界理论的一个结果就是必须承认有跨越不同世界的个体.因此,如何识别、辨认在不同可能世界中存在的同一个体?如何承认跨界同一与跨界识别问题是模态逻辑的可能世界语义学必然派生出来的一个问题,而对这一问题做出正面回答的一个主要办法就是诉诸本质或本质属性,即认为跨越世界的个体是可以识别的,识别的依据就是看这些不同世界中的个体是否具有共同的本质属性.如果具有,那它们就是同一个个体,反之则不是.这种观点肯定对象具有本质和本质属性,把事物或对象所具有的性质分成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因此也被称为本质主义.  相似文献   

13.
︽广义模态逻辑︾出版○陈波弓肇祥教授的《广义模态逻辑》一书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内容详尽,涵盖面广。这主要表现在:1全书论述了模态逻辑、时态逻辑、道义逻辑和认知逻辑,几乎包括了广义模态逻辑较为成熟的全部内容,这在国内...  相似文献   

14.
;模态逻辑的完全性理论至今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其证明通常也是逻辑研究中重要且极其困难的一环.从简单的证明命题逻辑有效性的真值表、归谬法的思想出发到反模型的建立;从最早证明模态逻辑系统的Kripke-语义图的出现到Hughes and Gresswell对Kripke-语义图的修正;从L.Henkin极大一致集的提出到从属模型和典范模型的建立;从典范模型的广泛使用到Bull有限模型的建立无不体现了这一点.对正规模态逻辑系统完全性证明的层层刨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和使用完全性证明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发祥于后现代的反本质主义对本质和本质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攻击.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究竟有何解不开的理论宿怨?本丈从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的理论要点及认识方法入手,对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进行评说,希望有益于问题的廓清.  相似文献   

16.
鲁迅前期思想的“基石”是什么?真正从内涵上、本质上搞清楚这个问题,也就找到了正确认识和评价鲁迅前期思想的钥匙。一姚文元明目张胆地在鲁迅前期思想的“基石”上打了三个闷棍:其一曰,尼采主义者;其二曰,社会进化论者;其三曰,唯心主义和个人主义者。他污蔑鲁迅前期“非物  相似文献   

17.
英国文化研究的另一种范式——托尼·贝内特学术自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英国当代文化理论家、社会科学家托尼.贝内特2005年9月在北京语言大学的演讲。他从个人学术经历出发,首先指出了英国文化研究的特征:它在思维上是反本质主义的,将文本及其意义与作用置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背景中,文本永远都在变化,这种变化取决于它与其他社会进程之间关系的组织和结合的不同方式。然后,贝内特讲述了他自己所做的文化研究的特点和意义,即他作为一个福科主义者对文化机构的社会作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是思想史上两种相对的哲学研究取向。受其影响,教育领域亦相应地出现过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及争议。其实,无论是本质主义还是反本质主义,虽然都从不同维度启发了教育研究的思维方式,但都未能完整地把握教育的本相。教育研究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是互补的和辩证统一的,应该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特点,从对立走向共存。  相似文献   

19.
李婧  刘洪全 《考试周刊》2007,(12):43-44
乔治.奥威尔一被认为是反帝国主义者,一又被认为是反苏反共主义者。他所经历的人生充满着矛盾。圣徒使人钦佩,而先知令人敬畏。奥威尔清醒地看到了社会现状,通过逻辑推理把可能存在的未来呈现在广大民众面前。  相似文献   

20.
知识论证是心灵哲学中的著名的反物理主义论证。丹尼特作为一个坚定的物理主义者对知识论证给出了专门的回应,然而这个回应并不能说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