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做幼教工作八年多了,经常听到还没成为家长的朋友说"等我有了孩子,一定要让他学什么学什么",经常听到家长朋友说"我一定要让我的孩子如何如何",  相似文献   

2.
美欣:你好!我现在有一件特别烦恼的事,想请教你:我的孩子特别“不会说话”,常常在人多的地方因为说错话而让我难堪。拜托了,告诉我一个解决的方法,好吗?山东济南王昕孩子咿呀学语是家长朋友们最高兴的时候吧?每当听到孩子说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话家长朋友们都会禁不住笑出声来吧?可是家长们在高兴之余是否想过怎样让你的孩子责“会”说话呢?现在的孩子做事、说话随心所欲,常常在不经意间伤害到别人,久而久之,会失去好多朋友。说话,是一个孩子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那么怎样才能让您的孩子学“会”说话呢?首先,要训练孩子的反应、理解能力,有时孩…  相似文献   

3.
戚巧 《山东教育》2003,(9):44-44
以前经常有家长反映说,孩子在幼儿园学的什么,从来不回家说,一问三不知,参加家长开放日才发现,孩子竟然学了这么多的东西。怎样让孩子主动将他学到的知识本领向家长展示呢?我经常让孩子们当“小老师”,带领其他幼儿说儿歌、读数字、做表演。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可能够主动参与的总是那么一小部分,何不———于是,我利用每天下午晚饭后离园前的这段时间,帮幼儿简单地复习一下当天所学的内容,然后再布置一个新的任务———回家做家庭中的“小老师”,把每天在幼儿园里所学的知识本领教给家人,并表示:老师还要跟踪调查,比一比谁…  相似文献   

4.
因为工作关系,我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说类似的话:"你看人家的孩子……",对别人家的孩子大加赞赏的同时还会说上几句恨铁不成钢的话。似乎别人家的孩子都那么优秀,于是很多家长都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像"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光彩。那么要让自己的孩子变得很优秀,家长能做些什么呢?又该怎样做呢?下面就结合我的工作经历略单谈一  相似文献   

5.
季雨 《山东教育》2004,(9):45-45
有一次,我在班上看各种幼儿杂志.发现《幼教园地》中“家庭教育”专栏很有特色。例如:“如何教育孩子艰苦奋斗”、“溺爱孩子的害处”等这些文章.对我触动很大。心想:为什么不把这些文章拿给老公公看呢?我便借了几期《幼教园地》给老公公看。老公公看后连声说:“这些文章太好了,它告诉人们如果真爱孩子,就应该为孩子身心健康着想,不能孩子要什么就满足什么,把孩子溺爱坏了。要用我们老人的苦难童年教育孩子,  相似文献   

6.
曾听到家长的抱怨:“我问儿子在幼儿园学了什么,儿子说就是玩,玩沙、玩积木、看花看树看动物。你们幼儿园到底学不学知识呀?”也曾听到妈妈们这样讨论:“我孩子总是不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就知道玩,啥也不会,从没听他唱歌或讲个故事。” 到底什么是孩子的学习?孩子该学些什么?孩子们应该怎样学习?这些一直是困扰着  相似文献   

7.
曾听到家长的抱怨:“我问儿子在幼儿园学了什么,儿子说就是玩,玩沙、玩积木、看花看树看动物。你们幼儿园到底学不学知识呀?”也曾听到妈妈们这样讨论:“我孩子总是不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就知道玩,啥也不会,从没听他唱歌或讲个故事。”到底什么是孩子的学习?孩子该学些什么?孩子们应该怎样学习?这些一直是困扰着  相似文献   

8.
我经常遇到家长咨询“:我的孩子学素描可以吗?”“孩子很喜欢卡通画,好吗?怎样进行引导?“”孩子学画应当按怎样一条路来学”等等一些问题。所有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在艺术特长方面的培训。但如何把握教育规律,对孩子特长的发展和艺术成长之路做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导呢?我就以美术  相似文献   

9.
尚巾 《家教指南》2004,(12):38-39
一些家长让孩子“以暴制暴”《家庭导报》报道,记者不久前偶然听到两个七八岁男孩的对话,觉得很惊奇。一个孩子说:“现在学校没人敢欺负我了,谁打我一拳,我就打他两拳。”另一个孩子则说:“要想让别人怕你,自己就要长得壮一些。”让记者更吃惊的是,孩子的这些“以暴制暴”想法竟然是他们家长灌输的。记者随即采访了一些家长,发现教孩子“以暴制暴”的还真不少。有的家长为了强化孩子的这种意识,平时会故意打孩子一下,如果孩子不还手,就教育他说:“不管是谁打你,一定要还手”!一位家长说,这样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强者,以免在学校被人欺负…  相似文献   

10.
去年,我去参加儿子的家长会。一开始,教师就让我为家长介绍教育孩子的经验。教师说儿子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都很好,特别懂事,别的孩子做不到的事他都能做到,能理解老师的话,让我给其家长介绍一下我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我总结了一下我的做法,不外乎有两条:一是学会欣赏孩子,二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我经常听许多年轻的妈妈聚在一起当着孩子的面一齐数落孩子的不是。什么调皮捣乱不听话、接话茬、作业不认真、爱打架……殊不知这样做,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会产生破罐破摔的想法。要知道,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尊心,需要大人精心呵护。孩子…  相似文献   

11.
曹璇 《教育》2011,(8):33-33
我国目前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是指适龄儿童接受小学和初中阶段的义务教育,并不包括学前的幼教时期。但是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幼教,其中不乏因为家长必须要上班所以只能将孩子送入幼儿园由老师照看者,但更重要的是多数家长盼子成龙心切,信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常常不惜代价也要让孩子进入办学条件较好的幼儿园。因此近年来“家长为孩子入园彻夜排队”等类似新闻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2.
当我问几个学生“你认为合格家长应该是怎样的”时,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现在没有几个家长合格,整天就知道让孩子学呀学。”“作为孩子,你谈谈对合格家长的看法?”我进一步征求学生的意见。于是学生们便提出了几条建议值得我们做家长的思考。不打孩子。孩子希望能在自己犯错误特别是考试没考好时,家长能与孩子一起找错误,而不是打一顿,来个“皮带炒肉丝”。有一名同学说他数学考了62分,老师要家长签字,几个同学一起回家时,一路上他都不吭声,问他原因,说是今晚要挨打了。另一名同学给他出主意说:“你就装作头痛恶心,上次我就这样,结果…  相似文献   

13.
经常听到许多家长说:“这个孩子,每天都要挑衣服穿,搞到我上班也迟到,真不知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要正确对待孩子这种行为 “爱美之心”人人皆有,更何况是小孩子,他们对色彩特别感兴趣,而且也想每天能穿上漂亮的衣服,听到别人对他们的赞许。另外,孩子通过教育,已萌发了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感,对衣服的搭配已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因此,家长  相似文献   

14.
童承基 《家庭教育》2008,(12):20-20
我经常会碰到心急如焚的家长拉着一个不知所措的孩子来咨询“怎样写好作文”的问题。如何写出一篇好作文,是很难用一两句话就说清楚的,但我们可以先从准备入手,在培养孩子的“储蓄”习惯上下些工夫。也就是为了让孩子学好写作,尽早地多做一些准备工作。没有前期的准备,恐怕什么事情都不会做好。  相似文献   

15.
有些父母会经常说,孩子不听话该怎么办啊?要我说,那得看他是在什么问题上不听话。比如说,孩子喜欢蓝色衣服,你非让他穿红色的;孩子喜欢学电脑,你非让他学钢琴……这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父母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隋爱敏 《现代家教》2000,(10):48-48
经常听到有不少家长说:“孩子在幼儿园里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我想,孩子究竟学没学到东西,不能仅以她能识多少汉字,能背多少诗,或者能做多少算术题来衡量,而主要看孩子在生活技能各方面综合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我女儿从小生活在农村,一张嘴就是家乡话。入园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女儿基本上能用普通话讲话了。有一次,她刚到家就对我说:“妈妈,以后我再讲家乡话,  相似文献   

17.
孙立岩 《吉林教育》2009,(7):104-104
在我的幼教生涯中,曾经有这样一个孩子让我记忆犹新,而围绕这个孩子发生的事更是让我刻骨铭心。也使我懂得如何要让孩子拥有一颗爱心。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不仅在幼教领域揭开了新的篇章,在家长中也引发了重视幼儿教育的热潮。“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话语在时下的幼儿教育圈子里、媒体中很时尚、耳熟能详。当我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不知道怎样回答。我只能听任自己的本能来做个初步的选择。“知识”!我找到了一个解释;“能力”!这是我的第二个回答,接下来我的思维好象有点迟钝和模糊了,情绪、情感、态度、交往……一系列常用语开始不分前后的出现。这就是我对“起跑线”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最近有几位家长问了我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当他们问自己孩子问题时,总是问不出什么答案,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在幼儿园学会了什么。我通过观察了解,发现这几位家长大致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是经常问孩子一些相同的问题。如:“今天在幼儿园表现怎么样?”“上课发言了没有?”“今天学了什么?”……经常是这样,孩子当然没有与你交谈的兴趣。这里提供几种有利于与孩子交谈的方法,供大家参考。一是做谈话的发起者。要引导孩子们说话,成人得有想像力。比如问“告诉我,你今天最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最不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袁坚 《父母必读》2020,(3):26-27
在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方式上,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我们要和孩子做朋友,但是什么叫和孩子做朋友呢?可能很多家长并没有非常透彻地去思考过这个问题,反而我看到了一些变形的做法,比如,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有些家长嘴上说着“和孩子做朋友”,却在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时,仍然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这最多不过是在“迁就”孩子,根本就不能称之为和孩子做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