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工伤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强制性的保险制度,具有防范和化解意外风险的作用,可以帮助工伤职工及其家属得到及时的补偿及救助,但争议仍然存在。针对我国目前工伤争议处理机制混乱的情况,应当进行有序整合,建立独立的社会保障审判组织,构建专门的社会保障争议处理程序。  相似文献   

2.
完善学位争议处理制度是我国学位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分析我国学位争议处理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简要概述域外学位争议处理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学位争议制度的具体建议:明确学位争议的校内申诉处理机制,将学位争议纳入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范围,进一步协调各种学位争议化解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险费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这三项费用与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并称为“五险一金”.目前,因用人单位未按规定为其职工缴纳和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所引发的争议不在少数,理论和实践中对社会保险争议应否受仲裁时效限制以及如何计算其仲裁时效存在着不同理解和判决,在此情形下,如何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着处理周期长、劳动仲裁与诉讼程度衔接不畅、仲裁时效的规定不尽科学,合理等方面的问题。加入WTO,要求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与国际接轨,遵循透明、公正、效率的原则,对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的处理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在解读高校人事与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人事与劳动争议的四种方式,并就确保高校人事与劳动争议处理方式的有效运作提出了五点建议:立法机关应依权制法;管理机关应依法行政;人民法院应公正司法;高校应依法治校;教职工应循法维权。  相似文献   

6.
劳动争议主体,即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劳动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三条规定“企业与职工为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  相似文献   

7.
重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采取的是“一调一裁两审”的处理方式。仲裁是进入诉讼阶段的必经程序。即劳动关系双方发生劳动争议后。在没有经过劳动仲裁的的情况下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历史上这种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适步发展。劳动关系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态势,原有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已不再适应当前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需要。因而。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在“单轨制”和“双轨制”的劳动争议处理模式的选择中,单一的司法机构处理劳动争议方式更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劳动关系是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之一,由于劳资双方利益的对立性,劳动争议也一直存在。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诞生和发展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之中,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在制度构建和实践中都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分析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建议,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9.
现行法律为发生劳动争议的当事人提供了解决纠纷的手段,而在实践中这些法律手段并没有完全将其作用发挥到极致。通过对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方法的利弊分析,结合工业发达国家的处理劳动争议的方法,认为不能对现行的劳动争议方法予以全面否定,需要在现有劳动争议处理方法的基础上,依据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分阶段地对其进行完善与重构。  相似文献   

10.
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近些年来的劳动争议案件逐年递增,而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中劳动仲裁程序的强制前置、劳动仲裁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能否有效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问题成为理论和实际操作关注的焦点。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体制改革应当由单轨制转向双轨制,对现行法律程序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完善,才能更好地解决劳动争议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工伤法律制度虽然在强制用人单位缴纳保费、工伤认定标准方面具有先进性,但也存在对过错归责重视不够、赔偿标准过低等不足,对工伤事故的保险给付和民事侵权赔偿的关系也有待明确、待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2.
工伤赔偿救济从一元制向二元制发展,形成了工伤保险赔偿与侵权赔偿并存的局面.现行法律却对工伤赔偿法律适用问题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司法实践适用不一,严重影响了法律的统一性.在私法和社会法适用并存时,应在兼顾公平合理的基础上,树立以社会法优先适用的立法理念和司法理念,工伤赔偿采用补充模式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在最大限度内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真正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3.
第三人侵权引发的工伤事故责任,认定时往往出现工伤保险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竞合,并由此形成多种损害填补制度并存的局面,选择何种救济模式关系到劳动者、用人单位、社会等多方主体的利益平衡。通过介绍国外解决此问题的四种不同模式,结合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在确保全面赔偿和不违背"受害人不应因遭受侵害获得意外收益"原则的前提下,对工伤保险待遇与民事侵权赔偿竞合时的救济模式进行探讨,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供给的公共政策议程背景、经济失衡背景以及现实问题背景三大背景,从农民工、政府及企业三方契约参与者理性选择角度,展现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供给中应有的基本战略认识。  相似文献   

15.
现代侵权的多元化救济模式导致了工伤保险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的竞合难题。在评述理论界的相关观点,分析我国现行立法规定的基础上,认为我国应当从工伤保险制度设立的目的和初衷进行考量,并据此提出了以替代模式为主、补充和选择模式为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的保险业滥觞于洋务运动中 ,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是在 192 7年以后。纵观整个民国时期的人寿保险业经历了一个曲折而畸型的发展过程 ,但最终以消亡而告终。  相似文献   

17.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各级政府在中央苏区实行了社会保险政策,为劳动者提供各种生活保障。中央苏区以国家企业、合作社企业、私人企业以及在商店、家庭内服务人员等劳动者为参保对象,保险类型比较齐全,主要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死亡保险等。  相似文献   

18.
在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这样不同的赔偿制度之间,目前国内外主要有选择模式、取代模式、兼得模式和补充模式四种基本模式,并在不同的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进程的不断深入,应使受害职工能够及时、充分和公平地得到救济,同时让侵权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从而彰显法治精神的正义。  相似文献   

19.
目前的中国寿险在资金投资结构等方面存在着不合理现象,有必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基础设施投资本身风险低、收益相对较高,具有投资价值;近年来寿险公司的资金运用经验为其投资基础设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寿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在法律层面是无障碍的。这些都为中国寿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伤职工"重新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据劳动部门统计,全国每年发生各类工伤事故五百多起,工伤保险支出大幅度增加,而工伤人员重返工作岗位的比例却还是在低谷徘徊。鉴于此,文章引入了重新就业这一概念,进而研究重新就业的必要性和干预重新就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