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教材每篇课文前面左上角都列有2—3条“训练重点”,毫无疑问,这是要求教师在教读这篇课文时,指导学生围绕这些重点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以将课文中的有关语文知识化为语文能力。 事物的矛盾是多方面的,那就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一篇课文要通过训练而化为语文能力的知识也是多方面的,同样,就要抓住主要方面的知识进行训练,以起到抓纲带目的作用。而这个主要方面的知识,即课文前面所列的“训练重点”。 一些缺乏经验的青年教师恰恰忽视了“训练重点”,他们备课时面面俱到,将《教师教学用书》里所列的资料恨不得都照搬进教案里;讲课时滔滔不绝,而不顾学生的练,就更谈不上抓什么“训练重点”了。显然,这种不抓主要矛盾的备课、讲课是收不到良  相似文献   

2.
一、内容举要1.整体把握本单元的内容与特点。内容 :本单元有教读课文三篇 :《读报常识》《消息、通讯》《评论》;有自读课文三篇 :《副刊、文摘》《答记者问》《积累资料、学习办报》。(以下出现课题时均以课题首字代之。)重点学习内容是三篇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副》。特点 :本单元为读报单元 ,《读》与其他五篇文章的关系是“纲”与“目”的关系。课文中有选入的报刊文章和“怎样阅读”的方法介绍 ,举例直观 ,主要靠学生自读。学生要重点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读报方法。积累资料要在读报过程中随时进行。办报 ,要借鉴读报的一些经验办…  相似文献   

3.
“抓纲拉网”是多角度对课文进行品读的一种艺术。它每一条“纲”都牵动一次知识的“网”,学习内容一个板块一个板块地出现,使品读形成非常清晰、有序的思路,即“板块思路”。运用这一品读艺术,关键是要抓住几条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带动对全篇课文进行整体品读的“纲”。怎样抓住“纲”呢?  相似文献   

4.
本单元四篇文言文都属杂记。学习本单元,要进一步提高诵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并从中借鉴传统的表现手法和富有生命力的语言。由此,本单元教学重点为: 1.以《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为学习重点,学习记叙和议论有机结合的表达手法,比较两篇课文的异同点。 2.掌握文言虚词“其”、“而”,文言实词“名”、“鼓”等和常见的文言句式。 3.掌握诵读要领:读准字音、读清句子、读出语气。  相似文献   

5.
曾恒忠 《云南教育》2008,(10):23-24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地上才会长出红的花、绿的草。教学这篇课文除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外,还要注意三点:一是把识字、写字作为教学的重点,除了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和学会写字之外,要充分体现学习汉语言的规律,注意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字词义。二是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克服一字一顿地读,重点学习疑问句的读法。三是学会用“从……里(中)……”说一句完整的话。  相似文献   

6.
我重视练“读”的基本功。因为“读”是语文教学的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我在熟悉教材、钻研教材时,总是先从读入手,做到学期前读全册,备课前读全单元,上课前读全文。读全册时掌握全册的基本内容、基础知识、基本训练项目;读单元时掌握本单元训练的重点以及单元内课与课之间知识的相互联系;读全文时掌握文中的重点、难点,设计教学方法。备课时我不忙于翻参考书、写教案。而是首先将课文读几遍,对教材作深入细致的分析,体会作者在记叙、描写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他想告诉人们的是什么。同时设身处地想一想,要学生通过学习,从课文里获得什么知识?获得哪些能力? 有人认为,当教师的谁不会读。其实会读并不等于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要真正读好、读懂  相似文献   

7.
第二单元是一组侧重于指导“读”的课文,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训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本组课文,使学生知道读文章应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使学生学会抓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古诗二首《宿建德江》、《鹿柴》优美流畅,浅显易懂.教学时要计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 用自己的话讲解诗的意思.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反覆朗读体会在这两首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赤壁之战》是本单元的讲读课文.教学中要紧扣重点训练项目,使学生学会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基本方法.教学时要先布置学生预习,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再联系读写例话进行教学.学生可根据例话中介绍的抓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来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8.
《前后照应》是六年制第十册第七组课文的“读写例话”,属于三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读懂。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己读懂这篇课文时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初读课文,理解“前后照应”在初读课文时,先重点指导学生读首末两个自然段。这两段内容属于概念性的东西。读前,教师先拟出思考题:(1)什么是前后照应?(2)写文章为什么要前后照应?学生读时,可以圈点勾画。在自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  相似文献   

9.
《前后照应》是五年制第八册第八组课文的“读写例话”。“读写例话”属于三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读懂。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己读懂这篇课文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初读课文,理解“前后照应”在初读课文时,先重点指导学生读首末两个自然段。这两段内容属于概念性的东西。读前,教师拟出思考题:①什么是前后照应?②写文章为什么要前后照应?学生读时,可以圈点勾画。在自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议论,重点理解  相似文献   

10.
如何处理新编语文教材中两类自读课文呢?教材编者在说明中明确规定:“课内自读课文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课外自读课文由学生在课外自读。”又指出自读课应让学生“运用在讲读课文中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并巩固和提高,培养和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出发,精心设计导读。我认为自读课的导读应以“导”为核心,抓住五个基本环节。一、导之以向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该预先认清楚为什么要学它,认清楚了,一切努力才有目标,有方向,不至于盲目地胡搅一阵。”学生自读一篇课文,尤其要注意这一点。新教材对课内自读课文通过明确“学习重点’作了自读导向,  相似文献   

11.
《飞夺泸定桥》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小学语文第十册里的一篇课文。我是这样设计本文的预习 :1 把课文读通顺 ,读熟练 ;尤其是第 1自然段和第 6、7自然段 ,最好能背诵下来。2 快速通读全文 ,说一说课文叙述的顺序 ,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每一自然段又各讲了什么内容 ,根据训练组“导读”的提示 ,教材“预习”的指点 ,再将课文与“例话”对照起来 ,给课文划分段落 ,简要概括段意 (要写出分段的理由 )。3 再读课文 ,提出不懂的问题 (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发现并提出问题 )。提示 :( 1 )解词语 :文中生词、回生词 ;中心词、重点词 (查字典并…  相似文献   

12.
语法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单纯的语法学习不但会让大家感到枯燥乏味,一些语法规则还容易遗忘,实际运用能力更是难以得到提高。因此,要提高语法学习的质量,必须注意以下几个“串”字。1.与课文“串”在一起学吕叔湘先生说:“与其多读语法书,不如多读文章。”又说“: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才容易记住,才知道用法。”《(中国人学英语》)课文中出现的语法项目,是有血有肉的,不是干巴巴的。通过课文去学语法,可以学得活,记得牢,比孤零零地背诵语法规则要有效得多。因此,在句型学习结束后,宜结合课文去学语法,要围绕课文中出…  相似文献   

13.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 ,能快速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理清思路 ,理解作者思想、观点,明确课文中心意思。  2.在教师指导下能对课文内容进行一定的阐发、评价和质疑,并能理解故事中“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的象征意义和“先驱者”“守旧老人”这两个形象的典型意义。  学习重点  1.指导学生琢磨、领悟课文中蕴涵丰富哲理的语句的含义。  2.明确本文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并能从中受到启发,从而借鉴、吸收。  (解说 :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序言,指导学生自读本文,一定要紧扣本单元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学习与小学有很多不同,除学习课文中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分析、表达外,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学习重点。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技能,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一、学会看注释课文中的注释,大致可分四类。第一类,一般是每篇课文的第一条注释,内容多为介绍文章的出处、作者,对课题的解释,有的还简单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等。读这类注释要抓重点,可用分层次、圈点关键词语的方法。第二类,是生字的注音、新词的解释。读这类注释,一要紧密联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掌握;二要分类,有重点地记忆。第三类,是对引用的有关成语…  相似文献   

15.
“九义”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朗读有明确的要求,读一般的现代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断”,“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九义”语文教材第一、二册更是颇具特色的强化了朗读,从单元提示到课文的训练重点要求、预习提示和课后练习,都有不同程度、不同目的的要求和练习,  相似文献   

16.
《黄河象》(第十一册第7课)是配合读写训练项目“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一篇讲读课文。从读的角度看,它承“主要的和次要的”这一训练项目,进一步启发学生读书要分清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并抓住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去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从写的角度看,它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这一训练项目,指导学生在写文章的时候要根据写作的目的,确定主次,突出重点,使写出的文章中心明确,详略得当。这样读写结合,以读导写,让学生把两个读写重点训练项目里的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读写能力,从一个侧面指导今后的阅读和写作。根据课文所处的这一地位,谈谈这一课的备课设想。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具古代黄河象化石。这  相似文献   

17.
“九义”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朗读有明确的要求,读一般的现代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基奉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断”;“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九义”语文教材第一、二册更是颇具特色的强化了朗读,从单元提示到课文的训练重点要求、预习提示和课后练习,都有不同程度、不同目的的要求和练习,显然都是为了强化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这些很值得我们教师认真钻研。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要求: 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找出课文重点部分,联系全篇进行学习。掌握通过重点理解全篇的各种阅读方法。在理解课文中,学习主要人物的高尚品质。二、主要教法: 抓住课文的重点和特点,采取逆序教学法,分层深入阅读。以读为主,以议为辅,以讲为导,先从课文整体上理解重点部分,再通过重点掌握全篇。三、教学步骤: (一)导言:第一节课我们抓住了课题中的一个“和”字,根据课后提示,给课文分了段,加了小标题。现在大家再来看看这三个段中,哪一段最能体现课题中这个“和”字?(第三段)。那么,前两段跟“和”字有什么关系呢?这三个小故事是怎样在《将相和》这个题目下联系起来的?表现了两个主要人物的什么高尚品质?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佘同生  黄朝霞 《广西教育》2012,(1):12+81-12,81
小学高年级略读课文导学卡的设计,与精读课文的设计思想是一致的,区别在于精读课文要凸显一个“精”字,略读课文要凸显一个“略”字。所谓“略”,主要指花时要少一些,读的速度要快一些,学习内容要简一些,教师指导要放开一些,其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自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读”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可以这样说,不读就不是语文教学,也就无法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和任务。那么,我们应当怎样进行“读”的教学呢?笔者认为,每学一篇课文,师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掌握,深入研究,挖掘内含,撷取精华直至画龙点睛,境界全出”的学习过程。因此,可根据不同文体、不同类型的课文,有侧重、有重点地采取如下读的方法进行。初读明梗概。学生接触新课文,首先要通过初读来认识   课文的总貌,形成梗概:是由哪些事、哪些段组成,要表达什么样中心的。这种“读”在故事情节较为复杂的课文中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