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中学生的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做人、做事和学习三个方面.应从多方面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学生德育的新路子,遵循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道德形成及发展规律,取得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预防、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贫困山区由于地理环境、经济文化、思想意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严重,有碍教育事业向纵深发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行为习惯是受思想支配的活动在实践中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青少年时期是行为习惯形成和可塑性极强的时期,因此,学校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科学》2020,(Z1):163-164
"生命重于泰山",对中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是关乎学生健康成长,健全人格的重大工作,对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弥补家庭教育中安全教育缺失,帮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规范行为习惯养成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具有安全意识,养成安全行为习惯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这不但要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而且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完成。本文就中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中行为习惯的养成做简要的分析,一个是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工作,要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规范行为习惯,改变传统的安全教育方式和方法。二是要学校与家庭安全教育相结合,学校与社会安全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贫困山区由于地理环境、经济文化、思想意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严重,有碍教育事业向纵深发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行为习惯是受思想支配的活动在实践中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青少年时期是行为习惯形成和可塑性极强的时期,因此,学校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和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涉及教育中的方方面面,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当代学生的思想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通过学生的日常生活小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材中寻找德育的切入口,把学校特色融入教材之中;开展各类有益的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6.
肖志红 《文教资料》2010,(27):123-124
优化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强和改进中学生德育工作的需要。本文从分析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优化应遵循的原则入手.探讨了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优化的具体途径,以期能促进学生真正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9,(A1):11-12
中学时代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育和各项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所以在这一阶段,对中学生进行正确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而为了保证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目标的达成,贯彻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并以核心素养目标为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在对中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过程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中心地位,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自我成长的能力作为重中之重,及时发现他们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偏差和问题,以便及时纠正和克服,让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才,顺利达成核心素养目标。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说过,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就需要教师、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小学阶段,学生思想活跃,自尊心强,极具可塑性。所以,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小学阶段,通过教师、学校和家长的悉心指导和培养,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成长打下良好基础。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我们可以采取七个措施。  相似文献   

9.
小学教育阶段是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养成教育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养成教育课程融合在各个学科课程之中。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养成教育的培养,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是学生养成教育培养的关键,教师更应该注重在教学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0.
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一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高职学生年龄小,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步形成阶段,如果学校教师在这个时期不及时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生活上放任自由,学习上听之任之,道德上不加约束,没有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必定会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校风的基础,是建设优秀班级、品牌专业、示范学校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于金磊 《新疆教育》2012,(16):169-169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基础的学习阶段,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重要阶段。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呢?  相似文献   

12.
初中阶段是学生求知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初中阶段,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除了政治课的教学之外,还要渗透在各科教学中,各科教学协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以实验为基础的初中化学教学也不例外地要承担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助力于学校大力推广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学校教育不仅是为了给学生传授相应的课程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通过分析小学生当前行为习惯中存在的那些不良行为以及形成原因,从而找到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方式。美术课程因为受到学生喜欢,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上有着天然的优势,能够使行为习惯的培养达到更好的效果,更能够推动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车驰明 《学周刊C版》2019,(5):145-146
培养学生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但由于学校在养成教育认知上、教师在养成教育行为上、家长在养成教育方法上等多方面存在着问题,学校应该借助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利用示范引领,带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通过班级管理,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相似文献   

15.
嵇辉 《现代企业教育》2010,(24):175-176
小学生的诸多问题的主要来源主要集中于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在学校教育中,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从课堂的前、中、后几个阶段培养;行为习惯方面需要从行为训练、全员育人和积极评价等几个方面来做培养。  相似文献   

16.
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所以,要想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靠学校和教师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发挥出其作用,这就需要家长意识到其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作用,进而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分析了小学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家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徐卫红 《广东教育》2007,(10):42-43
开展实践活动,把学生带出校园的象牙塔,能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创造必要的条件和环境,能规范中学生道德行为,培养其道德情感,逐步健全人格;有助于克服学校德育流于空洞说教、脱离客观实际的弊端,把学校"包  相似文献   

18.
体育行为习惯,是指学生在较长的体育学习时期内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形成和巩固下来的一种行为定势。初中阶段是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初中学生良好体育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要加强体育思想理论学习的教育,使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还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谈谈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的价值导向,能对人的行为进行正确的指导,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日常的点滴小事着手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低龄阶段,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初步探讨,分析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重要性及培养策略,以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句话指出了教育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幼儿终身受益,学习品质是行为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表现。幼儿阶段是个体形成规则意识和养成规则行为的重要时期,在游戏中可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