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一、尽量让学生提问题自然教学要诱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放手让学生提问题。具体做法有二:一是借助课题,引导联想提问题。比如教学《青蛙》一课时,课前布置每组(4人)学生捕捉青蛙带到课堂上,师揭题后提出:“你们对青蛙感兴趣吗?看到青蛙,你们想知道什么呢?”学生联想课前捕捉青蛙的情景,纷纷举手提出了以下问题:“青蛙的身体分为几个部分?“青蛙怎样运动?”“青蛙喜欢吃什么?”“青蛙是一种有益动物吗?”等等。二是质疑环节,倡导民主提问题。授  相似文献   

2.
执教者:刘叔固老师新课一开始,教师指导学生如何给动物分类:让学生观察幻灯映出的鸽、牛、蛇、鱼、蛙,说出这五种动物各代表哪一类。即鸽子是鸟类。牛是哺乳类,蛇是爬行类,鱼是鱼类,青蛙是两栖类,并请学生说出各类的特点。师:这五类动物各属各的类,有没有共同点呢?(映出幻灯复盖片:五种动物体内出现脊椎) 生:它们都有脊椎。师;根据这一共同点,这样的动物取个名字叫做什么?  相似文献   

3.
在计算教学中,善于抓住幼儿不正确的思维进行辨析,启发幼儿的正确思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有些教师,甚至学过幼教专业的教师,却常忽略这点,下面就听课中发现的问题,谈点认识。我在某幼儿园大班听“求两数差”的计算课:上课开始,教师先出示一张画有7只蹲着的青蛙的图片,然后又出示一张画有5只跳起的青蛙的图片。老师让小朋友们观察后提问。教师:“蹲着的青蛙多,还是跳起的青蛙多?”幼儿:“蹲着的青蛙多。”老师:“蹲着的青蛙比跳起的青蛙多几只?”幼儿:“蹲着的青蛙比跳起的青蛙多两只。”老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幼儿:“用加法算的。”  相似文献   

4.
“脊椎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等的一类动物,它的形态构造、生理功能和对环境的适应性等已十分复杂和完善。它分布广,对自然界影响大,同人类关系密切。所以,认识和了解脊椎动物,利用控制和改造脊椎动物,是实现四个现代化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向初中学生教好这部分教材,是十分重要的。“脊椎动物”基础知识中关  相似文献   

5.
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将知识分为两类 :一类为陈述性知识 ,另一类为程序性知识。前一类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如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怎样 ?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后一类知识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如利用转基因技术设计解决水稻病虫害防治问题的方案 ,如何培育无籽西瓜等 ,这两类知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知”(即狭义的知识 )与“会”(即知识运用 )。只有先让学生“知” ,然后才能使学生“会” ,即先知后会。可见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首先经历陈述性知识阶段 ,然后才过渡到实际办事、调控阶段 ,亦即程序性知识阶段。中学生物学科的教学内…  相似文献   

6.
脊椎动物各纲的血液循环系统在中学教学中是一个难点,不少教师在使用教材、教参、教学挂图以及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超出中学教学内容的问题,部分爱思考的学生也不断提出疑问。例如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生物教材青蛙血液循环图中,与青蛙心室连的血管基部绘得膨大如心房,是什么结构?在晰蝎心脏的教学挂图中,从心室直接发出的动脉血管有好几条,分别是什么血管?它们所输送的血液含氧程度是否相同?本文将有关内容归为三个问题,分述如下; 1.各类脊椎动物的心脏在结构上仅有心房和心室的区别吗?  相似文献   

7.
在教过小学自然第六册12课《形形色色的动物》之后,有这样一题:“人是不是脊椎动物?为什么?”此题自然练习册上肯定;人不是脊椎动物。根据脊椎动物的本质特点,我认为人是脊椎动物。为了正确地处理好这对矛盾,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脊椎动物的本质特征,我组织学生展开了讨论。下面是讨论过程:  相似文献   

8.
一“圆的认识”,这是小学里常被老师选作公开课执教的教学内容。从各类报刊或网络中,我们可以搜索到近百份关于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何教学“半径、直径”这两个概念,在设计教学方案前我思考了3个问题。第一:成人头脑中建构的“半径、直径”概念是什么?对教学有什么启示?反思我们成人头脑中建构的概念,也许对我们的教学不无启发。第二:学生现在在哪里?学生应走向哪里?这两个问题是关于学生学习起点的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拟定。第三:传统教学设计的特点是什么?教学时有哪些不足?  相似文献   

9.
当教师28年后的今天,一种认识越来越清晰,虽然我工作的角色可能还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变化,但却有一种永远不能变的角色,这就是首先当好一名学生。要当一流的教师,就要先当一流的学生,这不仅包括自觉地向老教师、向书本、向社会、向自己的学生学习,更应该包括一种更高层面的角色和策略的换位思考:●先会学而后才能会教。●备课的过程是不是可以改成模拟学习的过程。●为什么老师在课堂上总是正确的化身?有意识出点错作为学生的“靶子”是不是一个更实际、更仿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常常是一种展示,是一个“扬长”的过程,对不少学生来说,学…  相似文献   

10.
低年级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我总是先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学生感到新奇有趣、精力非常集中。如本学期我给学生上《青蛙》一课时,课前捉了三只青蛙让学生观察,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青蛙是什么颜色的?怎样获取食物?眼睛、耳各是什么样子?在什么地方能捉  相似文献   

11.
在前一步的教学中,学生列举了鱼的形状特点和各方面的行为习性,老师一一记录到黑板上。“同学们说了鱼的许多特征,现在想一想哪些是鱼这一类动物的最重要的特征?”希望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材料(事实材料)、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种相互作用,达到对鱼形成概念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这将课文是小语第一册教材中“看图学词学句”中的一课.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继续学习掌握看图学词学句的方法,建立词句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一些自然常识:认识并了解几种动物及其尾巴的特点.教学建议:1、看图识动物,指导说话.“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一般在导入新课时进行,因为这是学习新课的重要一步.”从图入手,先让学生认识课文中的动物,感知这些小动物及其尾巴的特点: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各自尾巴是怎么样的.课堂上,教师创设教学情景:假想让同学们漫游森林王国,参加动物们正在进行的一场有趣的比尾巴竞赛.先逐幅出示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议议:这是什么动物?它的尾巴怎么样?在认识动物时进行说话指导.六七岁的儿童对动物特别感兴趣,一见到动物图片,说话的情绪立即调动起来了,思维的闸门一下启开.“这是公鸡.”“它的尾巴弯弯的.”“它的尾巴是金黄色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既认识了这些动物,又训练了思维和说话能力.  相似文献   

13.
铸造识字写字的金钥匙●秦锡纯于志强6●学科素质教育的榜样———庞光辉———庞光辉《坐井观天》第一课时教学纪实与评析师:请同学们往前看,仔细看一看它们是什么呀?(师依次板画青蛙、小鸟)大家一定感到很奇怪:一只青蛙和一只小鸟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今天这节课...  相似文献   

14.
一、全册教学内容概要 (一) 知识内容 1.植物 在第一册认识了叶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花的外部形态,学习种蒜和种花。包括第1、6、7课。 2.动物 指导学生认识金鱼、青蛙的外形特征、运动方式和吃什么食物,这两种动物分别是鱼类、两栖类的代表动物,这些知识都是学生到了中高年级进一步学习动物类群知识的基础。包括第13、14课。 3.力和光 指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沉和浮的概念,为  相似文献   

15.
标本是人们认识大自然的立体照片,是研究大自然的生动书本和不可缺少的工具。找自制了“从蝌蝌到青蛙”的标本,并将标本运用到常识课“认识青蛙”的教学中去,引起幼儿极大的学习兴趣,使幼儿认识了青蛙有趣的变化过程,知道青蛙是有益动物,要保护它。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注意力、思考力和观察力,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现简介如下: 一、选择  相似文献   

16.
《坐井观天》是一篇传统的寓言故事。早在上世纪80年代,笔者曾执教过这篇课文的公开课。2001年秋季新课程改革实验启动了,笔者重新设计了这一课的教学。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我再一次设计此篇课文的教学,又有了新的体会、新的认识。三次教学同篇课文,深切感受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在课程改革前后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我也体会到语文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我们教师应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一、课程改革以前的教学(一)自由读第一段。青蛙坐在哪里?谁飞来了?“井沿”指什么?(教师用语言描绘什么是“井沿”。)(二)青蛙和小鸟有几次对话?1.第…  相似文献   

17.
“求5比4多百分之几?4比5少百分之几?”这一类型题目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在解答时,往往解答为:5比4多25%,4比5也少25%,把这两种不同题目混淆。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 首先,让学生解答“5比4多几?4比5少几”?解答后,提问学生:“这两题为什么都要用减法计算?结果为什么相同呢?”使学生理解到:“5比4多几、4比5少几”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其实质是两个具体数量的比多比少,所以都要用5-4=1解答。  相似文献   

18.
在《儿童是怎样学数学的》一书中有一个故事,题目暂且叫《金鱼脑中的奶牛形象》,大意是:一只蝌蚪与一条金鱼一起生活在金鱼缸里,成了好朋友。蝌蚪长大后成了青蛙,跳出金鱼缸去周游世界。有一天他回来看望金鱼,金鱼问:“你在外面见到些什么?”青蛙说:“有一种动物叫奶牛。”金鱼很好奇,继续追问,青蛙就向它描绘“:这种动物有四条腿,头上长着角,身上有白色的花纹,还长着一条尾巴。”这时金鱼的头脑中肯定会出现一种动物的形象,那么大家设想一下,金鱼与青蛙脑中浮现的会是同一种形象吗?当然不是,在金鱼脑中出现的是这样的形象:这个故事让我们联…  相似文献   

19.
教学过程存在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那么在这过程中,其运动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各种矛盾的地位及其关系如何?在教师与学生这对矛盾中,哪方面应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一命题是否正确?诸等问题可谓教学论之核心内容,而如今对其认识仍为“见仁见智”。近得悉张连捷、张启航“论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运动(兼对“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数学教学过程?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过程如何进行,这是许多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 一、数学教学过程是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体 “教学”一词,最简单的理解便是“教”与“学”,也可理解为“师教生学”或“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归根结底,“教”为了“学”。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它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