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政府职能的调整和优化,主张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让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共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社区矫正制度设计和安排应以公共管理为指导,使社区矫正管理真正成为政府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公共管理行为。在社区矫正公共管理中,是将社区矫正管理作为国家或政府的职责和义务。社会力量将以独立力量参与到社区矫正中,通过这种特殊的社会治理结构实现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矫正和教育。社区矫正制度由国家主导的一元体系转向"国家一刑罚、社会一矫正"的二元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前,世界有关国家和地区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立法和实践,以及我国在推进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制度建设、理论研究、实践探索,进一步完善社区矫正理论体系,也为未来深入发挥社会力量在我国社区矫正中的作用提供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自2011年12月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在结合本辖区民族成分、社会管理及服刑人员特点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为更好地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应将社区矫正工作纳入新疆维稳大局统筹安排;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垂管进程宜快不宜慢;尽快制定《社区矫正法》;明确社区矫正工作的执法主体;加强社区矫正队伍建设,培养讲政治、懂业务的合格人才;建立社区矫正专项经费机制,保证社区矫正工作落实到位;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做到矫正工作的无缝对接;建立类型化矫正制度,完善针对性矫正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近年来随着社区教育工作的推展,参与社区教育的志愿者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但总体而言,尚未形成社会化参与的势头,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制度滞后。制度化是社会行为具有"合法性"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某种社会行为得到人们普遍尊重、认可和参与的重要依据。美国是一个志愿者服务制度文化发育成熟的国家,基于其健全完善的立法,建构起了一个多维立体的社区教育志愿者服务制度文化体系,其成熟的经验值得我们吸取借鉴。我国要尽快加强制度化建设,着力打造"五位一体"(立法建设、宣传制度、管理制度、激励制度和保障制度)的制度化建设系统工程,以制度为杠杆,激发公民参与社区教育志愿服务的理性自觉,推动社区教育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5.
东莞市作为社会工作开展的前沿,在机构设置、社区矫正队伍建设、帮教方法及成效评估等方面均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但工作方法不系统、帮扶政策缺失、矫正队伍能力不足、缺乏矫正成效评估方法等问题,也使其社会工作陷入了发展困境。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坚持社会工作基本价值理念,着力加强人才队伍能力建设,设立专业组织机构并进行项目化运作,完善社区工作的评估机制,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内容与方式方法的专业化、精细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区矫正制度体现了国家与社会本位型犯罪治理理念,为犯罪人回归社会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途径,被现代各民主国家所推崇。社会力量的广泛深度参与是该制度内在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考察我国目前社区矫正制度的实施状况,社会公众参与明显不足,与社会公众对社区矫正的认知不够、参与渠道较少有关。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推进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社会参与度,需要从观念形成、渠道构建、制度完善等多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7.
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矫正模式,社区矫正通过把罪犯置于开放的社会环境中进行教育改造,达到既能惩戒罪犯,维护社会稳定,又能使罪犯与社会发展保持一致,防止罪犯边缘化的目的。社区矫正在世界范围内已然成为一种潮流,而我国由于起步较晚,水平依然较低,又面临法律制度缺失,执法权责不明等一系列问题,社区矫正制度有待进一步的系统建构和完善。因此要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根据现实国情试从更新刑罚观念,慎用监禁刑;完善社区矫正的相关法律;建立专业的社区矫正队伍;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等四方面来打造适合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8.
社区矫正是以社区为基础而展开的矫正罪犯的新的行刑模式和制度,社会力量参与罪犯矫正是社区矫正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力量作为罪犯矫正的“第三领域”具有其参与的优势。以民间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志愿者为中坚,社会力量循着行为规训、心理矫治、就业接纳和网络构建四大路径介入罪犯的社区矫正。  相似文献   

9.
废除劳动教养制度后,随着社会服刑人员的增加,社区矫正的规模越来越大,任务也变得越繁重。但社区矫正毕竟是舶来品,在我国起步晚、发展水平低、队伍建设不完善,目前形成的矫正主体角色体系比较混乱。角色定位不准确势必影响矫正主体在社区矫正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矫正活动主体进行准确定位,建立起一支专业化、高素质、职业化的社区矫正队伍,从而更好地探寻社区矫正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梁修杰 《成才之路》2024,(11):141-144
我国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鼓励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以此重塑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实现再社会化。民族地区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专门工作力量不足、社会力量参与不充分、教育帮扶方式方法单一等短板。为此,民族地区高校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成果转化、人才支持和实践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助力本地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效果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1.
受社会防卫本位和特殊预防理论决定,我国社区矫正形成了以人身危险性矫治和个别处遇为主导的教育矫正范式。然而,以教育矫正为核心理念的社区矫正机制忽视被害人(社区)的利益诉求和权利保障、社会公众的互动参与以及社会关系的修复,面对多元的矫治需求在实践中适用困难、效果有限。因此,经整合恢复性司法、被害人保护、社会复归、双面预防等前沿理论,形成以社会恢复为本位的社区矫正损害修复理论,将损害修复理念融入对犯罪人人格的矫正修复、被害人(社区)权益的补偿修复、社会规范的效力修复以及社会关系和秩序的整体修复之中,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损害修复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损害修复型教育矫治模式的具体制度。  相似文献   

12.
开展社区矫正试点,是我国量刑及刑罚执行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在我国现行的司法体制下,无论是监禁刑罚执行还是社区矫正无疑都是以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为前提,社区矫正工作离不开人民法院的参与。然而,法院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应如何定位,当前试点实践中法院参与的具体活动是否合理、合法,效果如何,法院到底应以何种身份、何种方式具体参与社区矫正,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杨巍 《华章》2012,(25)
当前我国社区矫正经过试点进一步得到推广,但该制度还有许多需要改革和完善之处.笔者从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角度,在分析了我国社区矫正队伍建设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试从研究我国社区矫正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对完善我国社区矫正队伍建设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刑罚执行制度的变革,充分体现了行刑社会化的思想。在我国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以来,社区矫正在改善罪犯待遇、降低行刑成本、有效降低重犯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但也存在着惩罚功能不足、社区建设无法满足矫正需求的情况。亟需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矫正惩罚机制,组建专业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开展科学合理的社区建设,为社区矫正提供良好的载体。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社区矫正还处于成长阶段。基于河北省保定市社区矫正工作的调研,指出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社会基础薄弱、立法不完善、队伍建设滞后及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提出完善中国社区矫正工作的途径。加快立法进程、明确执法主体并强化执行监督以加强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建立专业化工作队伍、创新矫正措施与内容、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以完善社区矫正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社区矫正制度主体是整个社区矫正工作的核心,明确社区矫正制度的主体将决定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效.《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虽然对社区矫正制度的主体做了相关规定,但结合我国现实情况,社区矫正仍然存在着执行主体不明确、被执行主体不全面、社会力量参与度低等问题.通过完善立法,明确司法行政机关为社区矫正的执行机构,合理组建“1+1+X”矫正小组模式,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真正实现“在社区内矫正”罪犯.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的控制和预防犯罪,近年来我国推行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并在刑法修正案(八)中明确规定了社区矫正制度的负责部门。社区矫正在我国的实行,是预防犯罪的需要,是我国刑罚制度改革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是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需要。在过去社区矫正的试点阶段,我们总结出了许多实践上的经验,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实践证明,社区矫正对预防犯罪、降低重新犯罪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我国在此方面刚刚起步.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笔者认为,社区矫正工作不仅是一项执法活动,也是一项社会工作。具有专门性与群众性。要在社区支持下达到社区矫正的预期目的,必须充分重视社区矫正辅助力量的资格、素质与培养。笔者试对社区矫正辅助力量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作用及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作一探讨,以期为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提供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组织是扩展社区教育主体的重要选择。宁波市北仑区结合自身区情,实现了社会组织数量逐年增长,类型更加齐全;实行社会组织分类管理和奖励评估制度,积极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教育。但同时由于对社会组织的认识上的偏见,社会组织对自身发展定位偏差,以及社区教育不同主体间的沟通障碍,影响了社会组织在社区教育中的功能发挥。因此,只有理性定位社会组织的作用;统筹协调,解决社会组织自身建设中的问题,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与其它社区教育主体的优势,才能更充分地发挥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刑罚执行制度,相比于监禁刑更能体现刑罚轻缓化的趋势以及刑罚预防和改造犯罪的积极功能,不仅能够节约行刑成本,而且有利于犯罪人回归社会,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有利于社会和谐。教育矫正和帮困扶助作为其中两个重要的任务,在社区矫正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其在实践中的实施情况并找出问题所在,从而进一步提出完善建议将有利于社区矫正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20.
社区矫正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而其中个性化教育则是顺利开展社区矫正的重要内容。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个性化教育可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降低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率,实现社区矫正工作的科学化和社会化。上海市于2005年率先开展社区矫正个性化教育工作,在分类矫正、心理矫正和风险评估基础上,上海市对具有较高重新违法犯罪风险的社区矫正对象开展个性化教育。目前社区矫正个性化教育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在目标设定、规范标准、工作方法、配套设施以及矫正工作者业务水平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仍然有待完善。为此,需要对个性化教育进行深入论证,增强社区矫正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进而为实践部门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