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6 毫秒
1.
品德教育只可能使学生知其然、做其然,难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易使学生沦为道德奴才.道德理性教育重视"授人以渔",忽略"授人以鱼",难以使认知与行为一致.品德属于个性心理品质范畴,二者关系是:品德=人格品质+道德标准.现实中仅培养诚实、勇敢等品德内容的品德教育实际上只是人格教育,真正的、培养道德主人的品德教育=人格教育+道德标准教育.  相似文献   

2.
理学道德本体论将伦理道德视为宇宙之最高本体,这个最高本体就是"理"."理"本身就体现着理学经济伦理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这个价值取向就是遵循封建等级伦理规范"五伦",亦即实现封建社会人伦关系的高度和谐,价值标准就是"四德",即封建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3.
学校作为一种社会构造的"空间",一种社会精心设计的"文化装置",其必然隐蔽着社会的秩序与规范,并对生活于其中的人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控制与影响.因此学校"空间"蕴含着"生活德育"功能.然而,学校"空间"在促成学校日常生活中道德可能的同时,由于其道德规范的预设性、道德标准的专断性,道德逻辑的功利性.使得"空间"本身也成为学校日常生活中道德水平的一种限度.从空间社会学的视角出发,透视学校"空间"中生活德育的可能、机制及限度,进而促进学校"空间"生活德育功能的发挥,不仅是学校生活德育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更是学校生活德育研究的一个崭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忽然想到     
道德 道德是一味致命的毒药,道德是一项套人的紧箍咒.皇帝的天职是"以德治天下",老师的命运是"为人师表",文人要"立德"、"立功"、"立言"行世.道德是他们先定的命运主题.  相似文献   

5.
国外道德教育模式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大道德教育模式一、传统——"理论教育"模式尽管传统教育模式不断遭到抨击但它始终因其根深蒂固而至今仍被人们沿用.近代教育中比较系统地论述道德观点并对后世影响较大者莫过广赫尔巴特.他从形而上学实在论哲学、观念心理学、五种道德伦理观的基本理论出发,强调每个人都应有"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与报偿"等五种永恒的美德,这是"巩固世界秩序"、"维持现存社会"的永恒真理和道德标准.个人的行为应"受制于内心的判断",服从"绝对善的观念",如果破坏社会"规范"、"生活秩序",则要给予"应受的惩罚".  相似文献   

6.
知"荣辱",明"廉耻",这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什么是"荣",什么是"耻"进行了高度科学概括.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必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理论和实践水平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道德关系理论中的熟人道德关系和陌生人道德关系视角出发,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滑坡现象进行理性分析,进一步厘清校园中熟人关系的亲疏性、实用性、单向义务性、道德双重性等特征,以及当今大学校园中陌生人道德关系发展的滞后所带来的"道德排他主义"盛行、道德信任危机频发、道德责任感落寞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建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校园熟人道德体系,倡导"无论生熟,平等待人"的道德原则,博爱宽容、理性自觉、公私分明的道德要求;同时积极构建校园陌生人道德体系,克服道德排他主义,不以自己为标准同化或排斥"陌生人",接受"陌生人"的差异性,建立与陌生人之间的信任感,尊重"陌生人"的道德权利。  相似文献   

8.
<正>网络是把"双刃剑",在为广大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各类信息服务、自我张扬空间的同时,也导致职业院校学生网络道德呈现标准和价值观念混乱、认知与行为偏离、道德情感冷漠、网络道德判断能力降低等网络失范行为的滋生。"慎独"精神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慎隐、慎微、慎辨、  相似文献   

9.
王菊 《考试》2009,(11)
更新教育理念,师生共同发展传统教育中,教师角色是人们熟知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这要求教师不仅是道德的传播者,更是学生道德发展的向导;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知  相似文献   

10.
人类异化和片面发展问题的出现,具有深刻的认识论和价值论的思想根源.解决人类的道德危机需要从根本上转变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共生道德作为一种主体闻性规范,体现的是共存、共济、共享、共荣、共利、共进的智慧,其现实指向是在善待他者的基础上建立人类的和谐共生场.共生道德欲求"增进全社会与每个人的利益总量",作为人类和谐的价值尺度,它为"我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善恶、是非、利害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公共道德危机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在观念多元、利益多样、职业自主、生活个性和结群多向的社会背景下,一部分大学生形成了"新新人类"的另类价值,部分大学生中出现公共道德素质下降的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从责任感、价值取向、理想、崇高精神等几个方面阐述当代大学生公共道德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2.
德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直以来都被各大高校所重视。在科技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的科技和社会伦理道德问题不断凸现,不仅仅是社会大众,甚至是当代大学生群体也存在着种种困惑。传统的大学生德育方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已有所欠缺。如何通过有效的大学德育途径避免和克服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当代大学生成为拥有现代科技伦理道德思想的主体,是当代大学德育的关键性内容。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社会道德继承,是未来社会道德理念的倡导、传播和创造。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大学生道德重在建设,加大宣传力度、营造道德建设环境、开展道德建设活动、建立制度保障及全员育人机制。有利于塑造有公心、爱心、良心和责任心的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新形象。  相似文献   

14.
论当代大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基本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务实倾向和功利色彩,突出问题是集体主义意识淡化、态度与行为脱节。因此,必须全面准确地理解和阐释集体主义价值观,着力建构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真实集体”,以集体主义为核心加强大学生班集体建设,强化大学生集体意识和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切实把道德实践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从而保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文明礼仪”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它是旨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着眼于大学生未来职业形象的教育,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注重文明行为的养成,夯实道德教育的生活基础,塑造勤奋好学的有志之士是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着力所在。品德高尚是学生的立身之本,从点滴行为做起,让学生成为学校真正的主人,学好过硬本领服务社会,铺就大学生思想品德提高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 ,但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 ,道德建设的任务仍然迫切和艰巨。为此 ,分析研究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 ,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 ,贯彻落实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舒丹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7):101-104
新媒体环境给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均造成重要影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内容和方法均面临新的问题.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开展大学生“三观”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社会生活的个体化是当代社会的必然现象,它引起了私人生活领域与公共生活领域的分化、个人生活的碎片化、个体之间关系的工具化和社会整合力的弱化,可能会造成中国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偏失,使之形成个体本位、自由至上和为己取向等道德观念.为了健全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应该根据当代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以社会责任感教育为其重点.  相似文献   

19.
《大学》对于塑造当代大学的大学精神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其中“明明德”和“亲民”的“纲领”分别对应于“追求崇高”和“勇于担当”的大学精神。“明明德”要求在教学和科研中应当具有追求崇高的精神:道德的崇高和知识的崇高;“亲民”要求大学师生应当具备科学精神、公民素质,要有战略思维、世界眼光和担当意识。大学要主动服务社会,转化知识、促进教育。二者相辅相成,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止于至善”。  相似文献   

20.
认为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思想的广泛解放,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在多种道德失范现象中,其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诚信道德、社会公德及生活态度等方面.导致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和大学生本身素质的低下等方面.因此,分析大学生道德失范的具体原因,及时制定相应对策,有效应对大学生道德的滑坡,在当代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