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文学观念以魏晋为“文学的自觉期”,偏重于对作品情性的研究。然而,一个时代的知识修养大可改变一个时代的文学。魏晋时期,地学知识的发展,影响了原有文体的特性,并衍生出新的文体形式。时人以山水为题,以之为赋、为序、为书、为记,虽各有体式而在知识结构上相互影响,这种“文体宜兼”的特性,实质上涉及到一个时代知识体系的发展与文体变革的关系。从知识的传承、扩展角度对文体的变革进行研究,对于拓展现有的文体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古代文学、古代文论研究领域掀起了一场对“文学自觉”的认识和时间界定的热潮,大部分学者倾向于“文学自觉”成熟于魏晋时期。但从西汉时期统治者对文学的喜爱、提倡以及自身的创作实践与文士的文学创作倾向两个方面来看,西汉时期文学情感意识已经彰显,这种情感意识可视为文学自觉的前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文学”一词含义演变之考证,认为,所谓“文学”即语言的艺术,其特征是形式和唯美。而分析六朝骈文的文体特点又恰好体现了文学这一本质特征。因此,六朝骈文是文学本质回归的表现。同时,联系六朝士人精神状态的畸形事实,本着人的自觉是文的自觉的前提的理论认识,本文认为,六朝骈文是文学自身的畸形回归。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的时代,这有赖于文体辨析意识的越来越自觉。有关文体辨析的著作及文章卷帙浩繁,但查阅已有的研究成果,发现前辈学者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相关的专著方面,而对文体辨析产生的动机和原因以及对文学自身所带来的影响缺少重点地、系统地阐述说明。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拟抓住魏晋南北朝时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及其特色,着重探析了当时文体分类背后的动机和原因以及对文学自身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不少同志认为,中国散文诗出现于“五四”时期,以法国的波特莱尔、俄国的屠格涅夫、印度的泰戈尔的作品传入我国作催生婆才诞生,这种文体似乎纯属“泊来货”。我却不以为然。散文诗这种文体,事实上中国自古已有,只是当时无人立此名目而已。最早的文学,究竟形成于何时,现在就专家们研究的成果看来,还很难定论。一种说法认为:文学自原始宗教、巫术、祭祀缘起;二种说法认为:文学产生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之后的阶级社会;三种说法认为:文学出现于人类揭开了原始蒙昧的时期,即开始形成语言、逐渐能够制作工具的历史时期。我认为第三种看法似较符合历史科学实际。  相似文献   

6.
《世说新语》:史传的孳生和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说新语》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时期,其文体的复杂性带有中国早期笔记小说的共同点,它“亦史亦文”的文体特点自有其渊源和发展过程,而对这一过程的梳理可以清楚见证中国小说形成和演变的痕迹,从而为早期笔记小说的文体定位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末,《大家》杂志首先提出“新散文”的写作理念,其“注重散文文体的自觉探索,注重审美经验的独到发现的写作”,在世纪末的新时期文坛产生了极大的震荡。一大批写作者开始自觉地构建一种新的文学话语,同时,批评界对这一新的文学写作给予了充分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六朝时期,文学彻底自觉,而自觉的内涵,各家意见不一。能够真正体现文学自觉的就是"文体区分"和"文笔辨析",换言之,这两方面乃是六朝文学自觉的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9.
柳高峰 《科学教育》2010,(5):96-96,F0003
中国文学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进入一个自觉的时代。因此,对文学自身的探索也日见繁复系统和深入。刘勰的《文心雕龙》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部“笼罩群言”、“体大而虑周”的文章学巨著。以现代文论体系观之,它广泛涉及了文艺的本质论、创造论、构成论、发展论、鉴赏论等等各个方面。而“风骨”论,则是创造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所谓五凉文学,即十六国时期的河西地区文学。众所周知,魏晋是“文的自觉”时代,然而,十六国时期的河西地区文学似乎仍在“文的自觉”的时代的呼声中沉睡。一“文的自觉”自然不单指文学的自觉,但文学的自觉则无疑是“文的自觉”的重要方面。所谓文学的自觉,其实质即是人学的显现,作为人学的文学,所表现的正是不断  相似文献   

11.
综观现代女性散文三十年的创作实践 ,其文体意识和表现技法大致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逐步自觉的发展进程。“五四”时期的女性散文重在宣泄暂时性的个人情绪、实录个体的生活经历 ,艺术上缺少自觉的建构和锤炼 ,往往任心而写 ,使得作品在保持了“原始之美”的同时又显露出女作家对文体认识的淡薄和偏颇。进入三十年代以后 ,随着文坛整体创作风格的变化 ,女作家的写作视野逐步开阔 ,她们认识到散文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 ,并有意识建构一定的艺术价值尺度 ,对散文创作中的题材选取、文本结构、语言方式等文体诸方面问题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从而使散文写作进入了较为自觉的艺术创作阶段。本文通过考察现代女性散文创作中文体意识和表现方式的变化 ,揭示这一自觉进程的发展脉络 ,并探讨其间的文学经验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迅猛崛起的报告文学 ,是当代纪实文学文体的出发点和生长源。在报告文学中 ,作为文学“异己者”的 ,是新闻。 80年代中期以后 ,越来越多的作家有意淡化新闻性 ,一些新的“异己者”进入纪实文学取代了新闻的位置。它们是社会调查、政论、历史。文学与社会调查、政论的结合 ,产生了新的文体“当代纪实” ;与历史的结合 ,产生了新的文体“历史纪实” ;而纪实文学对文学自身审美特性的回归 ,产生了新的文体“纪实小说”。通过对这些文体的考察 ,可以认清当代纪实文学文体演进的大致面貌。  相似文献   

13.
戒文文体发展到文学自觉的魏晋时期,它的内容形式都产生了与时代特色紧密相连的新气象,以这一时期所产生的具体文本为依据,论述此期戒文两大显著的内容特色,以期由戒文这一个侧面一窥魏晋时期的特殊风度.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文章和专著中所阐述的“文学的社会作用”,实际上就是在阐述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以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最先倡导的“诗赋欲丽”为支持“文学自觉”的重要论据,只是持“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时期”论者断章取义的主观臆断。陆机在《文赋》中谈文学创作,更多考虑的不是辞藻如何华美的问题,而是“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尴尬。梁昭明太子萧统则明确否定了片面追求语言华美的审美意念。认为魏晋六朝文论是在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也是持“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时期”论者断章取义的臆断。“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时期”论者既肯定出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文章和专著”是判断“文学自觉”的标准,实际上又对那一时期文学理论文章和专著中对文学分类的一些阐述加以否定,这样就形成了悖论。  相似文献   

15.
早在春秋时代,文学就被儒家纳入了“兴”、“观”、“群’、“怨”的政治伦理范畴,战国时代,屈原、宋玉等人把原始神话的不自觉的浪漫主义变为自觉的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始迈入“自觉”的门槛。汉文化继承了楚文化,孕育出宏丽温惟的骋词大赋,汉赋以其丰富的审美内涵为人们所普遍喜爱,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文体,代表着一代文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十七年”时期的话剧文学创作为研究对象,从文体结构形式这一新颖角度,对“十七年”的话剧文学态势进行了重新梳理,总结并归纳出了情节推进式文体结构、抒情式文体结构、人像展览式文体结构等三种独特而富有艺术魅力的文体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7.
继初期文化批评派而崛起的是人生派的批评活动。如果说文化批评派“是站在反封建的自觉上去攻击封建制度的形象的作物——旧文艺”,那么,人生批评派则将新文学的自身建设问题作为主要讨论课题。所以,尽管人生批评派源自文体批评派,继承了它的“一般的文化批评的态度”,①人生批评派已是一个主要以文学为本位的批评流派,代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真正自觉与开始。人生批评派在二十年代初期形成,更有时代原因。五四以后,新文化思潮之发展,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说:“说诗赋不必寓教训,反对当时那些寓训勉于诗赋的见解,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其实,这段话不只可以概括曹丕的那个时代,那个时代还仅仅是自觉的开始,“为艺术而艺术”到南朝之齐梁,才达到了一个高峰期。文学理论批评是相随文学创作一道前进的,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的发展态势,相对于先秦两汉来说,亦是愈来愈进入自觉的状态,这种自觉主要表现于三个方面,即文体的自觉、创作主体的自觉和文学批评的自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论证六朝文学“自觉”于美的创造,经过几百年的积累,取得划时代的成就,表现为文学语言求丽、文学创作的“缘情”主张成为主旋律、文学发展进程中不断“新变”,文体的区分日益细密等特征。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虽于其中自出新意,故循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而衰者,皆由于此。”这是他对历代文学体裁的发展演化规律作的一种精辟的概括。出于文学体裁自身发展演变的规律,也由于为适应不同时期社会文化和读者阅读趣味的变化,每个时期都有那么几种文学样式最为发达也最为兴盛。进入新时期20年来,我国文坛上先后有诗歌、中篇小说、报告文这等样式风行一时,最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