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采用平板计数和MPN计数法测定了德州市五种土壤中多种生理类群微生物的数量.结果表明,在研究的土壤中,原核微生物的数量最多.由于土壤偏碱性,放线菌的数量较多,其在建筑用地和5年柳林中的数量甚至超过细菌,真菌在各种土壤中都是最少.各种生理类群微生物的数量变化较大,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好氧固氮菌和微嗜氮菌、厌氧固氮菌、磷细菌数量最多,是土壤中的主要功能群.通过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微生物功能群的影响,为发掘土壤微生物资源和定向控制土壤微生物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微生物平皿培养法和化学分析法对山东沾化县冬枣栽培区不同质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养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沾化县冬枣栽培区根际土壤微生物总数明显高于根外(非根际),呈现出明显的根际效应.(2)该地区土壤微生物以细菌占绝对优势,其次为放线菌、真菌.(3)砂质土壤中的微生物总数量高于黏质土壤中微生物总数量.(4)黏质土壤中的土壤养分含量总体上高于砂质土壤.(5)沾化县冬枣栽培区土壤中链霉菌类群丰富,可分为9个类群,白孢类群占优势.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蚯蚓活动对温室土壤中不同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影响,对接种蚯蚓的温室土壤和露地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接种蚯蚓显著提高了温室土壤中不同微生物类群的数量.与未接种蚯蚓的处理比较,12月时,温室土壤中细菌增加了24.53%,放线菌增加了39.46%,真菌增加了29.71%,总量增加了25.81%;露地土壤中细菌增加了18.18%,放线菌增加了29.45%,真菌增加了16.24%,总量增加了21.14%.4月时,温室土壤中细菌增加了42.71%,放线菌增加了39.08%,真菌增加了36.92%,总量增加了42.53%;露地土壤中细菌增加了33.69%,放线菌增加了22.29%,真菌增加了20.71%,总量增加了32.73%.接种蚯蚓的温室土壤中不同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增幅均高于接种蚯蚓的露地土壤.其中4月时接种蚯蚓后的温室土壤的细菌增加量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4.
蚯蚓对温室土壤中不同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蚯蚓活动对温室土壤中不同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影响,对接种蚯蚓的温室土壤和露地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接种蚯蚓显著提高了温室土壤中不同微生物类群的数量。与未接种蚯蚓的处理比较,12月时,温室土壤中细菌增加了24.53%,放线菌增加了39.46%,真菌增加了29.7l%,总量增加了25.8l%;露地土壤中细菌增加了18.18%,放线菌增加了29.45%,真菌增加了16.24%,总量增加了21.14%。4月时,温室土壤中细菌增加了42.7l%,放线菌增加了39.08%,真菌增加了36.92%,总量增加了42.53%;露地土壤中细菌增加了33.69%,放线菌增加了22.29%,真菌增加了20.7l%,总量增加了32.73%。接种蚯蚓的温室土壤中不同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增幅均高于接种蚯蚓的露地土壤。其中4月时接种蚯蚓后的温室土壤的细菌增加量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5.
云南西双版纳香荚兰种植园土壤微生物类群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西双版纳香荚兰11个不同种植区土样中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三大微生物类群进行了分析,分离出真菌优势种群14种、细菌31种、放线菌8种。细菌中芽胞杆菌占半数以上,放线菌中金色类群和白孢类群占优势。要从土壤的微生物区系对其病害进行调控,需要进一步摸清优势种群与病害的关系,并从中找出其有拮抗性的优势菌,分析研究诱发其有拮抗性的优势种群条件。  相似文献   

6.
根的溢泌物与根际微生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山西长治不同区域分布的松树、柏树、苹果树的根际及耕种 2 0年以上的耕地里 ,在不同的季节、不同深度采集土壤样品 .采用稀释混合平板法分离培养和活菌计数 ,研究了根际微生物种群与植物根溢泌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松树、柏树根际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在不同季节、不同土壤深度差别不显著 .苹果树根际、耕地土壤中微生物无论从种类和数量上 ,均与季节变化、土壤深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土壤改良剂对赣南果园土壤磷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赣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脐橙产区,土壤贫瘠且偏酸,长期不合理的化肥施用导致土壤的退化现象日渐显现.本试验以赣南果园红壤作为实验材料,结合盆栽实验,研究了一种赣州信丰脐橙果园长期应用的土壤改良剂对土壤p H、无机磷形态,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3处理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最好,对土壤中可利用磷的水平有明显促进作用,并且在有效提高土壤p H的同时也有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植模式对烟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毕节市赫章六曲不同烤烟种植模式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的实验,结果发现:套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对照相比,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而且套种并还田的种植模式下,对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
DGGE和qPCR联用定量分析环境样品中优势菌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确定量环境样品中特定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对阐明环境生物治理/修复过程中微生物的功能和效应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土壤样品为例,将PCR-DGGE技术与定量PCR(qPCR)技术联用,定量检测样品中优势微生物类群数量.方法:抽提样品DNA,针对16S rDNA进行PCR-DGGE分析,明确样品中的优势菌群;再根据特定优势菌群的基因序列设计适合的定量引物,通过针对特定优势菌群的定量PCR分析,得到样品中优势菌群的数量信息.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并且无需培养,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样品原始群落信息.  相似文献   

10.
研究系列浓度铅污染对凤眼莲根系的细菌、放线菌、霉菌和酵母菌等的活菌数和相应水样的DO(溶解氧量)、COD(化学需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b2+对凤眼莲根系微生物的数量及水样DO值和COD值的影响具有时间和浓度上的双重效应.细菌为凤眼莲根系微生物的优势类群,当Pb2+高于0.25 mmol.L-1时会减少细菌的数量,影响其净化水体的能力.DO值和COD值与凤眼莲根系微生物的数量增长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土壤细菌是土壤微生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有机碳变化与之密切相关,研究不同环境下土壤细菌特征对提高土壤肥力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不同环境土壤细菌进行培养与分析,并研究了其土壤细菌菌落在不同温度、酸度及不同土层深度时细菌菌落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环境的土壤中,以菜地里的土壤细菌种类和数量最多,为1.0× 108cfu/g,湖边土壤的细菌数量最少,为6.67×107cfu/g.本培养实验表明,大多细菌最适合的生长环境为pH≈7,土层深度为10cm,温度30℃~40℃的条件下.所以,适宜的环境及人为施肥与耕作可以提高土壤的微生物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衡水湖不同季节、不同区域空气中微生物含量的调查.结果显示夏季衡水湖空气中微生物如细菌、霉菌、酵母菌数量明显高于秋季、春季、冬季.同一季节不同位点接待站、桃花岛、梅花岛、湖中心.其空气中微生物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接待站处微生物含量明显高于两岛、两岛明显高于湖心.不同季节微生物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微生物的生长受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同一季节不同位点微生物的分布也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人为因素.特别是生活垃圾、工农业废弃物等直接影响微生物的分布.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水体影响衡水湖的水质.防止工农业废弃物及工业废水的排放.控制生活垃圾的投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对林地土壤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微生物对林地土壤的作用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含义、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菌根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根系分泌物对林地根际微环境的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应该充分发挥林地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以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西部沙地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黑龙江省西部沙地进行的土壤动物调查,选取了5个不同植被群落样地,共获得土壤动物40类,2240只。隶属于4门,6纲,11目,其中类群数最多的为昆虫纲,个体密度最大的为线虫类。对群落特征指数分析结果显示,DG指数是能够从总体上反映个体数和类群数变化的群落特征指数。从土壤动物垂直分布来看,各群落土壤动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都很明显,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基本上是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递减。  相似文献   

15.
果园生草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果园生草栽培对土壤有机质、矿质养分、pH值、物理性状、水分、温度、微生物和酶活性等土壤肥力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赣南18个脐橙产区县(市),根据不同土壤类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果园约90个作为取样果园,采用BCR法对土壤样品的土壤重金属的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果园土壤中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赣南脐橙果园土壤中生物有效性重金属形态含量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Pb>Cu>Zn>Ni>Cr,同时,重金属元素Ni、Cu、Cr、Zn和Pb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含量和形态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且均以残渣态为主,五种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环境风险都较小.  相似文献   

17.
From supply-push mode to demand-pull mode, SCM systems will face four main points: (1) real time visibility that covers the whole supply chain, (2) agility for choice of supply and source, (3) response to diverse customer demands and short delivery deadlines, and (4) rapid occurrence of new products following the market trends and new designs. Component-based SCM has become a hot spot in research areas. A multi-layer framework is set up, including a database server layer, an application server layer, a kernel component layer and a user interface layer. Some function components are designed, which are optimal planning arithmetic components, controller components and evaluation indexes components, in order to suit both discrete and continuous manufacturing. This paper studies a three-dimensional SCM configur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types of enterprise,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ts, provides powerful tools for SCM system implementations, and adopts an object-oriented technology to construct component-based distributed information system to assure right time, right materials, right place, right quantity and right customers.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东北部红树林盐土的化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红树林盐土呈强酸性和酸性。其酸度与红树富硫有密切关系。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随剖面深度而减少。土壤水溶性Cl~-与Na~+含量,SO_4~(2-)含量与 Ca~(2+)和Mg~(2+)合量紧密相关。土壤中磷在表层明显积累,钙、铁、锰在表层有所淋溶,钛、钾在剖面分布较均匀,硅、铝上下层多少不定。  相似文献   

19.
设计16个模式模拟氮、硫复合沉降对邓恩桉(Eucahetus dunnii)幼龄林土壤全量元素、土壤有效元素及林木枝、叶营养元素影响,采用典范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土壤和植物养分特征之间的关系。土壤全量元素与土壤有效元素的第一典范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说明土壤全量元素对土壤有效元素有一定影响;在该对典范变量中U1的X4系数(0.4553)绝对值最大,V1的Y5系数(4.1306)绝对值最大,即土壤全量元素与土壤有效元素相关主要集中在土壤有机质与土壤交换性铝的正相关关系上。土壤全量、有效元素与叶营养元素的第一典范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土壤土壤全量、有效元素对叶营养元素有一定影响;在该对典范变量中U1的X9系数(12609.81)绝对值最大,V1的Y3系数(-0.7404)绝对值最大,即土壤全量、有效元素与叶营养元素主要集中在土壤交换性铝与叶钙含量之间呈现的负相关关系。土壤全量、有效元素与枝营养元素的第一典范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土壤土壤全量、有效元素对枝营养元素有一定影响;在该对典范变量中U1的X9系数(64.0683)绝对值最大,V1的Y4系数(-0.8676)绝对值最大,即土壤全量、有效元素与枝营养元素主要集中在土壤交换性铝与枝钾含量之间呈现的负相关关系。叶营养元素与枝营养元素的第一典范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说明叶营养元素对枝营养元素有一定影响;在该对典范变量中,U1的X4系数(0.4781)绝对值最大,V1的Y4系数(0.7843)绝对值最大,即叶营养元素与枝营养元素主要集中在叶镁含量与枝钾含量之间呈现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对氮、硫沉降下土壤和植物养分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为在酸沉降背景下制定邓恩桉管理和应对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The overall quantity and distribution of teacher interaction are the respective concerns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ffectiveness and research on teacher expectations. Factors that have kept both these research area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o teacher education distinct are considered. Limitations of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that deal with either the quantity or distribution of teacher behavior are noted. Next, research that examines both indices of teacher behavior is considered. The paper ends with suggestions for how the content and sequencing of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could benefit from an integration of quantity and distribution concer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