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本次新课改中出现的《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游戏为栽体,以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为三条轴线的德育新课程。它旨在指导学生过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这是一门向儿童生活开放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的课堂也应该是开放的。这种开放包括教学内容,由教材向学生生活开放,教学活动方式由道德知识讲解向生动有趣的活动开放,教学时空由课堂向课外、校外开放等。  相似文献   

2.
郑金洲 《江西教育》2004,(12):43-43
1.课堂观察。观察方法是指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研究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是教师自己对教学对象——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片断进行观察,也可以由其他教师来实施观察,这两种观察的目的都是为了掌握课堂教学中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既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情感和意志的活动过程。认识过程与情感意志活动过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构成了数学教学中一个自然而和谐的统一整体。课堂教学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处于“自然而和谐”状况,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而教师的仪表与教态、教师的教学语言和启发式教学的运用是构成课堂“自然与和谐”的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李幸乐 《考试周刊》2014,(42):111-111
由克拉申和特雷尔创立的自然教学法以二语习得理论为基础,结合多种课堂活动形式与技巧展开实际教学,深受教育界的关注。本文将自然教学法运用到农村中学英语听说教学中,提高农村初中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5.
一场基础教育课堂“静悄悄的革命”,正在像潮流一般,几乎要席卷全世界。这场“革命”的最大特征是,将课堂由“教授的场所”转换为“学习的场所”,而课堂的主要任务也在于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的学习,同时创造公共性、民主性、卓越性的学习环境成为学校生活的中心,创建学习共同体也自然“成为学校改革的哲学”。  相似文献   

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伴随的是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由单一的接受性学习转向多元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也有了质的变化:由课堂拓展至学生当前生存的自然与社会。然而,毋庸讳言的是,就现阶段的教育现实而言,诸多以走出课堂走向自然与社会为口号的活动课程、环境课程由于受评价制度、地域时空、文化背景及操作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并未取得期待中的教育实效。因此,面对这一现  相似文献   

8.
生态课堂。应该是教师在遵循学生的共性与个性心理特点与差异,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遵循他们的自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展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育氛围中学习。学生潜能得到开发、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的课堂。要营造这种课堂需要讨论的问题很多,这里就教育手段而言谈谈多媒体在构建生态的历史课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最近,应邀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观摩活动。其中三年级有一堂《天生我材必有用》,观后感慨颇多。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学生跑上跑下,观摩教师自然也目不暇接。本人在课堂观察中却发现,活动过程中的“思辨”严重缺失,“热闹”的只是活动本身。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一位教育家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为此,开放课堂,也就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的自然延伸和拓展,是语文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通过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课堂为阵地,以课堂为突破口,在课堂开发中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是语文教育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习惯是人的行为活动特征、活动方式的一种模式化和固定倾向。习惯一经养成,是一种不需要强制而超越强制的自然而然的力量。有关研究表明,每个人的时间里有80%是由习惯来支配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和要求而采取的经常性自然行为,包括课堂学习习惯、自学习惯、分析和解决问题习惯、观察和实验习惯等。  相似文献   

12.
地理课堂上的师生对话是师生之间基于语言交流基础上的双方精神世界的相互敞开与接纳,是知识与经验系统的相遇与协商,也是地理教育本质属性的体现,更是由双方共同参与的一种创造性地理课堂活动。因此,强化地理课堂上的师生对话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程东 《考试周刊》2011,(86):225-225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加强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社会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全部活动。狭义上是指教学计划以外的各种实践活动,即不包括与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实践。广义上  相似文献   

15.
丁娟 《南昌教育》2006,(5):26-26
埃克斯利曾经说过:“凡是课堂上绝大部分的活动是由学生而不是由教师进行的课,则是最成功的课。”笔者在二十多年的小语课堂教学研究工作中,也深深体会到教师是否“以人为本”,是否愿意为课堂活动的“主人”——学生服务,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败。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来完成课堂上绝大部分活动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吴銮烟 《天津教育》2024,(5):104-106
<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既是一种经验性课程,也是一种实践性课程,集中体现新的课程管理和发展制度,与其他课程相比,更注重向学生生活领域的延伸,主张教育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让学生建立起与自然、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而“活力课堂”是一种注重体现活力的课堂表现形式,强调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现出基于行动、思维和表达的旺盛生命力,集中体现的是新教育理念中“以学生为本”和“展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追求与原则。综合二者的概念特征与目标追求来看,  相似文献   

17.
课堂文化是指在课堂教与学的活动中自然形成的、师生自觉遵循的共同精神、思想、方法和行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构建一种课堂文化,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是现实的、饱满的、丰富的,同时也是可以活动的、体验的、享受的。在师生进行生命的交流与碰撞中,以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文化。  相似文献   

18.
科学的本质是探究,在小学自然教学中必须抛弃陈旧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使课堂成为易于探究的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切实经历科学学习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潜心研究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活动获取语言信息,感受语言的魅力。教学活动设计的目标要明确,要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关注每个学生的需要,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活动要做到让语言从教学回归生活,返回自然,激起学生对生活的向往与渴求。  相似文献   

20.
徐玲艳 《时代教育》2007,(9Z):115-115
“和谐”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命题,自然也成了幼儿游戏活动教学的生命化追求。然而在现实中,我们总能听到课堂上不和谐的声音,看到课堂上不和谐的细节,感受到课堂上不和谐的氛围。尤其是在新课改思潮席卷幼儿游戏活动教学之时,一些教师为了使自己的教育思想与时俱进,急于“照葫芦画瓢”……于是。课堂自由了,开发了,尊重了,生动了.却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应有的严格、保护、引领和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