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认识论为基础和以政治论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哲学之分野是高等教育主旋律下的多重变奏,二者从不同方面深化并发展了高等教育哲学,尽管都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和历史合理性,但也都具有各自不足之处。高等教育哲学的走向是整合认识论高等教育哲学和政治论高等教育哲学,即在“哲学”与“政治”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进而寻求“理性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大学何以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理想,从教育理论研究和高等教育实践层面都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但仍没有突破性成就。当务之急,是通过总结多年办大学的实践经验,并与高等教育理论相结合,进行专门研究,要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中考察世界一流大学的发生发展历程,总结经验。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与现状中考察中国大学在21世纪引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潮流的可能性。从对21世纪科学发展重心和趋势分析中考察大学发展与一流大学建设的突破口与方略。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存在的哲学基础是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高等教育学学科建构的逻辑起点。世界著名的高等教育哲学家布鲁贝克先生提出的高等教育存在的两大哲学基础,即政治论基础和认识论基础(本文简称“两点论”)已成为人们确立高等教育思想的经典,在中国高等教育理论界形成了广泛的影响。本文在对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基础理论质疑的基础上,提出了高等教育存在的教育人类学基础。认为,布鲁贝克政治论基础和认识论基础是有重要价值和实践意义的,但忽略了任何教育存在的教育人类学这个首要的基础,教育人类学基础、认识论基础和政治论基础共同构成高等教育存在的哲学基础。从教育人类学出发,文章认为大学应首先为学生而设,“大学者,大学生之谓也”,进一步强调人们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高等教育价值现。  相似文献   

4.
布鲁贝克大学社会职能思想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鲁贝克以“认识论”和“政治论”两种高等教育哲学观为基点,就大学在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等社会职能中出现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为大学在保持学术自由与政府控制的夹缝中生存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布鲁贝克关于大学社会职能的思想对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当前存在的很多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哲学基础的拓展--以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高等教育实践的深入和扩展,高等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哲学基础也在不断拓展,强调高等教育“为知识而知识”、“为学术而学术”的认识论哲学,与强调“为国家政治服务”的政治论哲学仍然是当今高等教育存在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强调高等教育为“消费者服务”的资本论哲学给出了市场导向高等教育实践存在的理由。认识论、政治论和资本论哲学从不同侧面诠释了高等教育的存在基础。本文以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几个阶段为例,说明高等教育实践对高等教育哲学基础的拓展。  相似文献   

6.
认识论和政治论冲突下的中国高等教育的两难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论支配、政治论服从是符合高等教育场域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认识论哲学的坚守是高等教育自身的逻辑,是高等教育场域存在的根本。另一方面,政治论哲学遵循的是场域的客观关系结构,是高等教育场域存在的形式,必须接纳政治论的服从地位,树立为国家政治、经济服务的理念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其理念不外乎两种:一是依附论(接轨论);一是本土主义。这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都陷入了二元对立的思维陷阱。我们应当从中国传统哲学中寻找智慧,以"和而不同"的理念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维度,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新视角,打破当今西方一统世界一流大学的国际格局,从而实现国际上世界一流大学的和谐发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维度,应从构建一流的符合国情的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有中国气派的现代大学制度,培育中国的大学核心竞争力,把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文化导向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存在的外部哲学基础即布鲁贝克的认识论基础和政治论基础,已成为人们确立高等教育思想的依据,其缺陷及危害不容忽视。基于此,我们提出高等教育存在的内部哲学基础——人的存在论。人的存在论支撑着认识论和政治论,三者构成的“倒三角”关系共同支持高等教育的存在。从这一理论出发,高等学校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面的高等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时代的变迁不仅影响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也重构了高等教育合法存在的哲学基础。以约翰·S·布鲁贝克为起点,为知求知的认识论、为世求知的政治论与入世求知的实用主义认识论为普及高等教育合法性哲学奠定了重要的历史基础。这三种论调都以高深学问为原点,并受特定理性指引。后现代主义思潮对西方高等教育合法性哲学“理性三论”的“反理性压制”批判打开了普及高等教育合法性哲学的再讨论空间。在百家争鸣中,中国经由马克思主义启蒙,依循具体国情、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脉络,从以知渡世的实用主义政治论走向基于共同善而探究高深学问的共益论哲学,为普及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共同体社会缔结教育契约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0.
冲突与整合:西方两种高等教育哲学观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廷奇 《江苏高教》2002,(3):112-115
在西方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政治论和认识论哲学一直主导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要么二者在高等教育实践中交替起作用,要么二者在并存,冲突中起作用。现代西方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更多地表现为两种哲学观的冲突以及政治论哲学的强势彰显的实践特征,从而使高等教育陷入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和矛盾之中。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科技以及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政治论和认识论哲学必须在实践中的由冲突走向协调和融合。因此,高等教育要自觉适应定趋势,以实现其整体功能充分发挥的理想。  相似文献   

11.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要有新思路新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纵观20世纪末的世界,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有自己 的世界一流大学。这些大学凭借着优厚的人才和科技优势而对本国的经济、政治、科技以及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对于推动21世纪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所面临的挑战 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整个社会经历了史无前例的“转型”过程。此间伴随着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领域等的一系列…  相似文献   

12.
建设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一流大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纪念中国人民大学命名组建50周年的时候 ,中国人民大学确立了建设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李鹏委员长出席了校庆纪念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代表党中央、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正式向全国人民宣布了中国人民大学的这一目标。一、为什么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从世界范围看 ,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大学 ,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体现 ,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 ,是民族复兴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中国在高等教育方面可以说是个大国 ,但并不是强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实际上才逾1…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意向始于21世纪初,2006年开始陆续颁布联邦大学等政策建设国内一流大学,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基础.2012年,俄罗斯明确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并颁布核心政策及支持政策.从隐性到显性,俄罗斯已形成以提高竞争力为核心的世界一流大学政策群,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俄罗斯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契机,带动俄罗斯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明确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新时代一流大学内涵何为,需要多维审视:从哲学角度出发,"四因论"视角下世界一流大学的"目的因"即社会贡献最为重要;从时间角度出发,历史视角下世界一流大学概念与内涵更为清晰丰富,愈加注重发掘中国特色;从现实角度出发,以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化经济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为背景的全球视角与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背景的中国视角下的世界一流大学与政治、文化、经济等各领域结合更为紧密,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各维度统一指向:新时代一流大学应是能够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促进社会发展、引领文化方向、参与全球治理的大学。  相似文献   

15.
对中外高等教育哲学基础进行盘点,发现无论是西方的认识论和政治论,还是中国的生命论、资本论、道德论和智慧论,都是高等教育实践的必然产物.运用辩证法对它们进行分析,发现各种高等教育哲学都有其合理性与局限性.高等教育哲学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变化,是高等教育矛盾的哲学表现,认识论在高等教育哲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因此,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需要巩固认识论高等教育哲学,构建辩证法高等教育哲学,包容多元化高等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与教学中心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主要的教师教学发展机构,为大学培养了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成为澳大利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机构的典型代表。其内部组织机构、职能、运行机制与实施模式呈现出显著的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界一流大学教师教学发展机构的发展水平,对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机构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金敏 《文教资料》2013,(24):72-73,93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的交流更紧密,彼此间的竞争趋于激烈,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有了新的内涵.面临新形势,大学应该以国际化为抓手,通过人才培养、课程、师资、科研平台及管理体制的国际化,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迅速发展,这与颇具德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财政资助政策有着紧密的联系。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财政资助的特点:以联邦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资助方式;重科研、重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财政资助政策具有连续性、稳定性并因时而动;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力量等,这为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顺利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和时代主题。从“职能维—创新维”的角度分析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逻辑关系,从职能维度探讨建设过程中的职能耦合逻辑关系,从创新维度探讨建设过程中的互利共生逻辑关系,并提出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学科作支撑,建设一流大学必须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一流大学建设应以学科建设为载体,对学科知识进行发掘、综合、应用和传播,通过科学研究推动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在不同层次上的交叉融合,提高学校的科研、教学水平和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一流大学国际联盟已成为大学间国际合作的必经之路.本文选取十个一流大学国际联盟为代表,以成员数量、构成、使命和特色等分析为基础,探索联盟发展呈现出的四大趋势.进一步分析发现,世界一流大学国际联盟主要以资源、学习和竞争驱动为三大发展动力,并以解决科研难题、培养全球领袖和搭建国际化网络为三大核心目标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