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1、“么(也写作“么”)姓,姓“腰”,不读“什么”的“么”;2、“干”姓,读“甘”,不读“干部”的“干”;3、“行”姓,读“形”,不读“银行”的“行”;4、“应”姓,读“英”,不读“应酬”的“应”;5、“黑”姓,读“贺”,不读“黑白”的“黑”;6、“仇”姓,读“求”,不读“仇恨”的“仇”;7、“区”姓,读“欧”,不读“地区”的“区”;8、“任”姓,读“人”,不读“任务”的“任”;9、“朴”姓,读“瓢”,不读“朴素”的‘’朴”;10、“折”姓,读“舌”,不读“折扣”的“折”;11、“单”姓,读“善”,不读“单…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郭锡良等编的《古代汉语》中册“文选” 注释中的“择”“太史公”“物”“戎马之地”“横”“仰”“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伍”、“引决自裁”、“鄙陋没世”、“负下”“以”“岂其”“投刃”“通习”“加”“导”“舍”“路”“烈””疾”“完”“行”“治、乱”、“物”,等条,提出了异议,并作了重新诠释.  相似文献   

3.
房产类契约涉及房产的计量情况,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常用不同的房产类量词。福建畲族文书契约房产类量词主要有“间”“?”“橺”“堵”“植”“透”“所”“座”“号”“位”“栋”“块”“爿”“撇”“僻”“进”“扇”等,经考证,“间”“?”“橺”“堵”“植”是表示房屋局部的量词,犹“间”,但它们出现的地域有差异;“透”“所”“座”“号”“位”“栋”“块”是表示房屋整体的量词,犹“座、幢”;“透”除用于房屋整体,还可用于表示房屋局部;“爿”是表示半的量词;“撇”“僻”是表示附属建筑的量词;“进”“扇”是间接表示房屋的量词。房产类量词考释,可以反映契约的地域性、复杂性,也有助于补充词典释义和促进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雅”的解释之一是“高尚的;不庸俗的”,对“俗”的解释之一为“平庸;不高雅”。现代汉语中用表示此种解释的“雅”构成的词语有“文雅”、“高雅”、“典雅”、“幽雅”、“雅观”、“雅致”、“雅静”、“雅驯”、“雅正”、“雅气”、“雅士”、“雅人”、“雅趣”、“雅兴”、“雅号”、“雅言”、“雅意”等;用表示此种解释的“俗”构成的词语有“粗俗”、“庸俗”、“低俗”、“恶俗”、“俗气”、“俗人”、“俗套”等。由上述解释和词语可以看出,雅与俗是相互对立的,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高与低、褒与贬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用郭锡良等《古代汉语》教学的基础上.对“文选” 注释中“曾”、“从’、“问讯”、“以”、“贵游”“明诏大号”“全之”“以”“御”“戎”“公”“时时”“解”“为之”“以”、“共止”、“极”、“办、 决”,进行了重新诠释.  相似文献   

6.
敦煌吐鲁番法制书中,“待实、待至”义为“等到(发现实情)以后”,“对众”义为“当众”,“上言”义为“奏”,“稽程”义为“延误程限”,“推迁”义为“死亡”,“论说”义为“争论”,“容奇”义为“收留”,“高下”义为“好歹”,“青好”义为“愿意”,“交”义为“总共”,“陪填”义为“堵塞”,“守当”义为“看守”,“影授”义为“靠山”,“得实”义为“真实”。  相似文献   

7.
1.“么”姓,读“腰”,不读“什么”的“么”;2.“干”姓,读“甘”,不读“干部”的“干”;3.“行”姓,读“形”,不读“银行”的“行”;4.“应”姓,读“英”,不读“应酬”的“应”;5.“黑”姓,读“贺”,不读“黑白”的“黑”;6.“仇”姓,读“求”,不读“仇恨”的“仇”;7.“区”姓,读“欧”,不读“地区”的“区”;8.“任”姓,读“人”,不读“任务”的“任”;9.“朴”姓,读“瓢”,不读“朴素”的“朴”;10.“折”姓,读“舌”,不读“折扣”的“折”;11.“单”姓,读“善”,不读“单位”的“单”;12.“舍”姓,读“投”,不读“舍得”的“舍”;13.“…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教学中常会遇到学生写错别字,如把“威胁”写“危胁”或“危协”,把“统治”写成“统制”,把“袁世凯”写成“袁土墩”,把“片面”写成“偏面”,把“资政新篇”写成“资政新编”,把“黄宗羲”、“王羲之”写成“黄宗曦”、“王曦之”,把“辛亥革命”写成“新亥革命”,把“洪仁歼”写成“洪仁轩”,把“镇压”写成“振压”,把“导致”写成“导制”或“导至”,把“遵义”写成“尊义”、“尊议”,把耦犁、曲辕犁、伊犁的“犁”写成“梨”,等等。  相似文献   

9.
:“或”即“常常”、“往往”,“必以情”即“必以诚”,“用”当解作“因为”、“由于”,“执辔”即“拉着马缰绳”,“弗之怠”即“不懈怠 ,之 ,结构助词 ,无实义”,“清角吹寒”当释为“凄清的号角吹来寒意”,“中庶子”即“君王的家臣”,“封”即“筑土为坛以祭天”,“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表达了作者“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的情怀而并非叹老嗟卑的牢骚 ,“夺”当释为“改变”,“与”即“赞成、同意”。  相似文献   

10.
对本体的追问是“人”与生俱来的。从“人”对“天”、“上帝”、“诸神”的膜拜,到对“始基”、“逻各斯”、“理念”、“道”、“理”等的探求,再到对“存在(是)”的贞认,标志着“人”对本体的认识的进步。“人”对本体的认识是由对“是者”的探求而深入到对“是”的贞认的,这也是“人”自科学意识苏醒之后哲学意识的苏醒。“是”显现于“是者”,对“是”的把握是“总有一天会死”的“人”。在持守“思”与“是”同一的境域中,“人”能通过“思”实现对“是”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总论在教育指导思想上需要进一步明确的几个问题“·..··”“…“.·“”·“·”··““·“·”一”.“一张承先(1·2)柳斌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次全国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一“·”·..·“·“·“·”··“”·”一(1,10)对我国教育的几点反思”··”···”·“一”.“.”··““···..·.”··“·“”..·..””·”·”·”二““·“一…吴畏(1·14)析人的素质结构和“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一洪宝书(1·51)关于教育方针的…  相似文献   

12.
“冫”是一个部首,现在的“冫”表示着各种不同的意义,有十种情况。“冫”是“冰”,以“冰”为形符的字都和“冰冻、寒冷”有关;“冫”是“冰”,但是“冰”是作声符;“冫”不是“两点水”,而是“二”;“冫”是“氵(水)”的省略,成为真正的“两点水”;由于引申的原因,“三点水”演变成了“两点冰”;因为字义是“减少”,所以将“三点水”减成“两点水”;字义和“冰”相似,而因此以“冫”为形符;因为“避讳”,“三点水”不得不变成“两点水”;因为避祸,把“氵”改成“冫”;因为汉字简化而被归入“冫”部。  相似文献   

13.
《诗经》中的“Zhuo Dong”是壮语的“一条虹”;“复关”是壮语的“丈夫”;“中心是悼”的“悼”是壮语的“心烦、怄气”;“终风且Ge”的“Ge”是壮语的“暗、阴暗”;“静女”是壮语中的“纯洁的女子”;“Mang”是壮语的“狗”;“三岁贯女”的“贯”是壮语的“喂养”。  相似文献   

14.
汉语序数“第一”有多种表达方法,如直接用基数“一”、“元”、“首”、“头”、“正”、“初”、“始”、“大”、“长”、“高”、“孟”、“伯”、“上”、“甲、子”、“冠”、“最”、“金”等,但表达的具体内容和用法却又各不相同,本文分别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15.
在平时阅读中,我们常见到汉语中有不少动宾结构可表示“人”,如“种田”、“采矿”、“教书”、“唱戏”、“捕鱼”、“织布”、“开车”、“理发”、“摄影”、“绣花”、“卖国”、“牧羊”、“购货”、“伐木”、“讨饭”、“养猪”、“种茶”、“筑路”、“献技”及“卖狗皮膏药”等。如在英语阅读中稍注意一下,我们也会发现类似这样的表达形式,如kiss-ass(=flatterer)马屁精,  相似文献   

16.
名不副实的“短书”书信在古代有很多称谓,如“书”“简”“札”“帛书”“尺素”“尺牍”“尺翰”“尺简”“尺牒”“笺”等,而通常不称“信”。“信”与“迅”通,指的是送信的使者,和“书信”是两码事。文字的发明是书信产生的首要  相似文献   

17.
说“有X于”     
“有X于”指的是“有利于”“有损于”“有志于”“有别于”等词语形式。有的“有X”形式在一些辞书中有所收录,如《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有赖”“有利”“有益”等等,这些词要么在注释中注明常跟“于”连用,要么在例证中加“于”使用。因此有必要把“有X于”作为一种格式提出并加以考察分析。一、结构构成“有X于”由三部分构成:“有”+“X”+“于”。“有”表示“领有、具有”,后面不能加“着、了、过”。“有”跟“无”相对,也有“无X于”的形式,如“无益于”“无济于”“无损于”“无愧于”“无异于”等。“X”经常由单音节的名词…  相似文献   

18.
汉语的某些词在古代含有相反的两个意义。例如、“乱”字有“治理”、“紊乱”两义,后世只通行“紊乱”一义。我们以“治”去解释“乱”,这在训诂学上称为“反训”。古代汉语中这类词确实不少。“逆”有“违背”义,又有“迎接”义;“离”有“相连”义,又有“分开”义;“舍”有“存留”义,又有“弃去”义;“贷”有“借与”义,又有“求借”义;“假”有“暂时求取”义,又有“暂时给予义”;“借”有“暂时求取”义,又有“暂时给予”义;“受”有“付予”义,又有“承接”义;“息”有“灭”义,又  相似文献   

19.
姚建宏 《语文知识》2005,(10):15-16
数字从“一”到“万”都可以构成成语,如“一鸣惊人”“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三令五申”“四面楚歌”“五湖四海”“六月飞雪”“七擒七纵”“八仙过海”“九牛二虎”“十目所视,十指所指”“千钧一发”“万籁俱寂”……这些成语言简意赅,具体形象,具有很好的修辞作用,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嵌入数字的成语,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一)由数字“一”“半”和“不”“莫”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社会,网络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多流行语都是从网络上流行开来的。譬如,早已家喻户晓的就有:“被”“雷”“圆”“宅男”“宅女”“菜鸟”“山寨”“秒杀”“蜗居”“杯具”“餐具”“洗具”“偶稀饭”“打酱油”“躲猫猫”“俯卧撑”“不差钱”……网络热词热语往往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那么,这些网络语词何以能够热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