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的话     
【题目】 以“×××的话”为题,写一篇科学小品。 【思路指点】 题目要求写一篇科学小品,即文艺性说明文。这种说明文通常采用拟人化手法,通过让某种物品说话,介绍这种物品的有关知识。所以,写这样的作文,首先应选择一种要介绍的物品,用这种物品的名称补足题目。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八单元所选课文都属于应用性的说明文。《从宜宾到重庆》是一篇解说词 ;《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是一篇科学小品 ;《〈自然·生活·哲理〉序》是一篇序言 ;《标点符号用法》属于规章条例性质。这四篇应用性的说明文都是从现实生活的需要出发 ,以说明事物的特征、功用等为主要内容。因此 ,学习本单元课文要了解这几种常见的说明方式 ,分析文中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或多种表达方式 ,并能够在写作实践和社会生活中灵活使用 ,从而真正掌握这些应用性的说明文的基本特点。《从宜宾到重庆》一文是电视片《话说长江》解说词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松鼠》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说明文单元的一篇文章.与本组其他三篇课文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语言更为活泼、情趣越发盎然,是典型的文艺性说明文(又叫科学小品),作者布封,素以描写动物的“人性化”“人格化”著称,在《松鼠》中自然也不例外。作为一篇略读课文,《松鼠》有三个基本的阅读要求:1.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松鼠的。  相似文献   

4.
小语六年制教材七册十六课《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学小品,写的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而加以研究,从而发明了雷达,使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的一般知识。蝙蝠俗称檐老鼠,由于会飞,且时速高达十五  相似文献   

5.
滑俊芳 《山东教育》2000,(25):27-27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看图学文。图画和课文的意思是,从前有个人种葫芦,只盯着葫芦,不治叶子上的蚜虫,结果葫芦都落了。这里面隐含着一个道理,即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着的,只顾一点,不管其他,事情是办不好的。因此,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方法启蒙教育的好教材。为了教好学好这篇课文,现对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作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一、教学重点   根据试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有关要求,这篇课文应该着重指导学生“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  相似文献   

6.
[阅读导语]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三篇散文短章精品:孙犁的《火炉》、林清玄的《风铃》、高汉武的《扣子》。这三篇短文皆是以日常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见的物品名称为题,文章并不仅是对这三种物品的简单状摹,更是作家们为了礼赞人类最真挚、最淳朴的思想情感而发自内心深处的一首首颂歌。读完这三篇文章,你会为作家们那敏锐的观察力而惊叹。火炉、风铃、扣子,这些都是人们身边最常见的物品,谁没看见过?谁没用过?虽然是  相似文献   

7.
《我要的是葫芦》讲的是种葫芦人的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也不管,最终葫芦变黄,一个个都落了。如果做事情只注重结果,忽略过程,忽略事物间的联系,就会像种葫芦人一样一无所获。我深知这个道理。因此在处理这一课的识字教学时,我反复追问自己:我要的是什么,怎样才能收获我想要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灰尘的旅行》,是高士其同志写的一篇科学小品。科学小品介绍的是某一方面的科学知识,有科学的严肃性;但它又是小品,是科学普及文章,要通俗生动,才能吸引读者(尤其是小读者)。《灰尘的旅行》就体现了这一特点。这篇课文之所以写得生动有趣,主要是运用了比喻,而且用得很活。活的第一个表现是比喻有变化。在地球上的空间里,灰尘随着空气飘流,无处不在,文章就把它比为“永不疲倦的旅行者”。有了灰尘,天空中的  相似文献   

9.
灯心草     
谈到对一篇小说、乃至于对所有文学作品的评价,或许总绕不开这样一个问题——这篇小说写了什么?无论一篇评论运用了怎样的理论,采取了怎样的视角,看上去怎样玄而卫玄,其实都是在回答这样一个俗而又俗的问题。我们似乎注定了要完成这样一个任务:从一篇小说“写了什么”中使劲找出一些特别的东西,否则这篇评论和这篇小说都算白写了。我为此栏目写小说赏析已有三年,故而也为一篇篇小说究竟“写了什么”而琢磨了三年。  相似文献   

10.
《黄河象》是九册第二组的讲读课文。它是一篇文艺性的科学小品,选自“少年科学丛书”《大象的故事》。作者刘后一。文章先介绍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样子和特点;接着介绍科学家们对这头黄河象的假想以及这头黄河象是怎样变成化石的;最后写象的化石发现。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假想”,这一假想是科学  相似文献   

11.
问:《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凶猛。其中的猹到底是一种什么动物?在教学中如何给学生解释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12.
《我要的是葫芦》(第三册)是一篇看图学文,这篇课文语言朴实、用词准确,是进行词句训练的良好材料。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葫芦开始长得怎么样? 生:葫芦开始长得很好。  相似文献   

13.
四、五单元是本册书的重点单元。六篇文章都是紧紧抓住事物自身的特征,将说明和描写结合起来,具有一定文艺性的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是说明建筑物的外形,构造的。教学时除抓住这一特点外,重点使学生认识说明与描写两种表达方式的区别,描写在说明文中的作用,同时了解说明建筑物一般采用的说明顺序,提高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春蚕到死丝方尽》《宇宙里有些什么》《食物从何处来》《奇特的激光》是说明动、植物生长,宇宙科学,现代科技的知识小品。教学时重点使学生理解:抓住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征,才能把事物说清楚这一道理,同时了解并学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自学目的1、了解蝉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2、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3、懂得怎样才能把科学小品写得生动活泼。二、自学重点为了说明事物,怎样进行观察,怎样进行描述。三、课文导读这篇说明文是科学小品,写得生动有趣,使我们对蝉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有了比较具体的认识。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着重写  相似文献   

15.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的小故事。文章的重点内容是:“叶子上的虫子还要治?我要的是葫芦。”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很难理解到底“叶子上有虫子”跟“我要的是葫芦”有什么关系。为帮助学生弄清其中的道理,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我做了如下的设计。一、引入课题师:(上课以后,首先出示一幅画着葫芦的投影片)这棵葫芦长得怎么样?结的这些小葫芦可爱不可爱?种葫芦的人秋天能摘到葫芦吗?(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运用这种讨论方式,把学生引入课题。)二、引导学生读懂课文1.学习生字…  相似文献   

16.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观察与测量中的《观察与描述》一课。本单元是科学方法系列单元中的第一篇,集中为孩子们安排和设计了一系列观察与测量活动,使孩子们对观察与测量的作用形成较明晰的认识,对观察与测量的方法获得较系统的了解。并掌握初步的观察与测量技能,为今后的科学探究活动做好准备。这一课的中心目标是使孩子们知道什么是观察,为什么要观察以及怎样观察。  相似文献   

17.
《新作文》2006,(3)
柳宗元写过一篇《蝜蝂传》:说的是一种很能负重的小虫子,爬行时,凡遇到什么东西,都要背起来;这样背来背去,搞得疲累不堪,还是一个劲儿地往上背。后来,被压得扑倒在地.别人替它去掉了一些东西。可是,它只要能爬行了,仍旧见了什么都要背走。而  相似文献   

18.
一件艺术品要创作,包括一篇文学作品,需要一些条件——知识、经验、想象这三样东西。如果我们去登一座山,登山之前要知道这座山叫什么名字?上面哪儿有一座庙、有一座佛寺或者有一所道观,相传有什么高僧在里面住过,发生过什么传闻,是什么朝代建的,如何如何。  相似文献   

19.
《历史教学》创刊50周年了,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承编辑部的同志嘱我写一点文字,深感荣幸。这份刊物是我素所喜爱的,刊登的不少文章曾使我受益匪浅。我生平第二篇论文《唐代的商业和商品生产》也是发表在这里,后来还发表过其他一些文章。所以写一些东西是完全应该的。  相似文献   

20.
《莺》是一篇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写了莺这种鸟的特点、习性。在这篇文章里,作者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