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决学生作文素材积累少的问题,每当临近高考时,教师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搜集作文素材,诸如编集名人名言、汇编名人轶事、上网下载"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等等.这些办法确实替学生解决了不少素材方面的困难,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有些事例,学生比较陌生,产生不了浓厚的兴趣;有些事例,学生用多了,千篇一律,吸引不了读者的眼球;有些事例,学生生搬硬套,反而弄巧成拙,产生了"水土不服"的毛病.  相似文献   

2.
黄元昌 《中学文科》2009,(13):62-62
人们常常感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也常常为学生作文的“无米之炊”而焦心,为积累作文素材问题进行过认真的思考和探索。笔者认为:要解决“无米之炊”就要——  相似文献   

3.
刘兰萍 《四川教育》2010,(10):41-41
作文教学的第一要义是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叶老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这番话十分精辟地道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生活是学生作文素材的唯一源泉。作文素材积累的途径之一,就是直接体验生活。体验生活,首先要教会学生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4.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最为难的是“无米之炊”,这从问题的侧面说明了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指导学生用书把素材垫高、用活动把素材夯实、用生活将素材激活。乃是素材积累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5.
“小全”是相对于“大全”而言的,以前我们曾让学生读买来的“作文大全”,“素材大全”,好像没什么用,后来我让学生自制“素材小全”,效果不错。开展这一活动是有一个由头的。从高考作文改卷场上反馈回来的信息是:作文材料旧,空洞无物。深入分析,这些现象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缺少鲜活的新例。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学生都怕写作文,遇到作文就像是看到一座高山挡在面前一样,总是难以逾越。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学生没内容可写。而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关键还得给学生找来写作之“米”——写作素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素材的源泉在哪呢?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生活,捕捉生活细节,从生活中找“米”,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学生作文素材的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常感叹学生作文中缺乏鲜活的例子,缺乏厚重的历史人文感,缺乏鲜亮隽永的语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产生这些弊端的原因之一,是学生脑中、手中的作文素材太少,平时又不注重积累。所以要解决学生作文提笔无言、干巴生硬的毛病,必须加强素材的积累与整理运用。  相似文献   

8.
学生写作文,总是苦于没有内容可写,这种现状对广大语文教师也是一种挑战。作文素材从何而来?人们总认为学生生活枯燥单一,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解决作文素材问题,这确实是一种有效的途径。然而,校园生活中丰富的“现成”习作素材,却常常被学生忽视了,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引导,充分开发和合理使用有效的生活素材资源。这也是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9.
夏云 《语文天地》2011,(7):11-1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高中作文写作训练与考试中,我们只有“先利其器”,对写作素材进行合理的运用,才能“善其事”,写出优秀的作文来。随着教师对学生作文提出对素材重视的要求,学生平时也花费了一定的精力去进行素材积累,但是在对素材的运用上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写作文,首先要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而“写什么”这一问题能否得到较快、较好的解决,关键取决于写作者是否具有一定的作文素材积累。如果写作者的作文素材积累是比较丰厚的,那么他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反之,他就会有“无米之炊”的困扰。  相似文献   

11.
杨昌恒 《双语学习》2007,(7M):F0003-F0003
提起作文,学生往往感叹手头缺乏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手中的材料有限,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其实,经过多年的学习,生活,阅读、观察、学生心中还是积存着大量的素材的。问题的真正结症是有“米”不知如何“炊”。因此,我们除了要加强对素材的积累外,更重要的是努力提高激活与运用素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孙青 《山东教育》2008,(9):33-33
新课标下的作文素材不再将学生局限于课堂,而是将范围扩大到社会,注重培养学生能力。而长期习惯了课堂教学的学生就难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感到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了。要解决这一难题。笔者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初中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无话可说的现象,提出了如何帮助学生进行素材积累和运用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初中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能力,解决学生作文无话可写的尴尬。  相似文献   

14.
农村学生普遍怕作文,作文内容枯燥,要么是写假人假事的“胡编式”作文,要么是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移植式”作文。究其原因,是农村学生生活单调,知识面狭窄。学生手中“无米”,只能“喝白开水”或“偷窃”。其实不然,生活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认识生活,挖掘素材,开发资源,为学生的作文开辟一条通道。  相似文献   

15.
进入高三阶段,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为素材枯竭而苦恼,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几乎成了这些学生作文时的最大障碍。时代“活水”无法进入他的视野,大脑中留存的依然是过去的一些旧的素材。本人从对近几年高考作文评析中得到的一些启示,对于解决在高考前短短时间内如何准备写作素材的问题,应该会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6.
1、增强和引导学生对课文素材的理解和重视。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素材的能力 设计:以近年的高考优秀作文和作文片断为例,通过分析鉴赏,让学生懂得用课文事例人文。  相似文献   

17.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总感到学生的作文语言晦涩,感情苍白,内容空泛,言之无物。而与学生交谈中得知,学生最头疼的就是作文。每当作文课时,学生总会大呼“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学生面对话题,无话可说,搜肠刮肚,无所适从。只能勉强凑够字数,草草了事。总之,学生写得愁眉苦脸,教师阅得痛苦难堪。究其原因,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农村,他们的阅读面狭窄,见识不广,素材积累太少,触发不了创作灵感,产生不了写作兴趣。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如何使学生走出这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呢?以下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简略谈谈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的事实是我们很多学生不是没有作文素材。可就是不会用。看了人家所写的优秀作文后,往往会发出感叹:这些素材我也都有啊!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么用呢?一句话,就是还不是“巧妇”。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巧妇”呢?  相似文献   

19.
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学生作文时没有鲜活素材,出现了“听说作文皱眉头,苦恩冥想咬笔头,想了半天没开头”的困境。为了解决这一写作的根本问题,我们试图通过本专辑为同学们提供一些有用的素材,更希望通过这些素材引导同学学会积累富有自己个性的、独到的、新颖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世界性难题。根据调查显示,要解决作文难的问题,首要的是要解决学生的习作素材。本文根据我县教师的研究成果。从“教材”、“学科整合”、“阅读”、“经历”、“视听”等五个方面阐述如何解决习作素材问题,帮助学生突破作文难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