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田应琼 《成才之路》2010,(12):I0021-I002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为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加大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灵活性,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的转变,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让每一名学生从体育学习中受益。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具有一批整体素质、学术水平高的师资队伍。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转变教育观念、转变角色,从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不断提高自身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学识水平,提高整体素质,以适应和谐社会现代化的需要。这是关系到体育的职能,也关系到体育教师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国学校体育管理目标的重大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学校体育的实际,探讨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化,旨在使体育教师适应和谐社会,进而使学校体育成为体育科学知识创新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3.
陈玮 《中学文科》2009,(8):139-139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课程.它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主动发展放在突出地位;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从育体向育体与育人有机结合,体育与健康有机联系的方向转变,这种理念与构想能否真正得到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陈永英 《成才之路》2010,(15):75-75
《体育课程标准》为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加大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灵活性.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的转变。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让每一名学生从体育学习中受益。如何将《体育课程标准》落实到实处,我们作了一下尝试,旨在寻求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杨学辉 《成才之路》2009,(13):24-24
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人们对健身的要求,使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片面的生理学评价转向身心健康的评价;体育教学从“阶段性体育”与终结体育向“终身体育”与终身健康的方向转变。根据这一变化,体育课的目标在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选择的同时,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体育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这就使得体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学从学生的兴趣和要求出发。  相似文献   

6.
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惠及农村.提高农村居民文化水平,加强我国农村居民的体育文化建设,增强体育文化素养,转变农村居民的健身观念,引导农村居民正确认识体育运动与生产劳动的关系,充分认识体育锻炼的必要性以及体育的价值和作用,有利于促进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全民健身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体育强国献策献力.  相似文献   

7.
体育与社会的发展不仅有密切的关系,而且相互影响.文章从体育社会学的角度,就体育对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作了细致的分析,这不仅对体育的发展有积极作用,而且对构建当下和谐社会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体育的场地器材设施、运动项目状况及组织形式的角度出发,分析研究学校体育如何与社会体育协调发展.试图使学校体育更好地与社会体育相衔接,为构建和谐社会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是寻求自身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最终出路,本文从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人才出发,通过分析高校体育发展的问题提出了要以学生健康为中心的高校体育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0.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分析和谐社会城市社区推广体育休闲方式的重要性,从社区建设和发展及现代生活方式转变的角度,提出城市社区体育休闲方式的推广策略.社区体育休闲有利于提高居民身心健康,对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模式的构建,竞技体育协调、持续发展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优异成绩的优势所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增量改革和举国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最后提出适合我国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模式:竞技体育自身内部的协调发展,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竞技体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 .它有深刻的内涵和诸多发展理念的创新 ,要求人与自然、人与人、地与地之间协调发展 ,其本质要求是满足人的需要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即以人为中心的人 -社会 -自然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 .而要实现“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 ,人类必须约束和重新规范自己的行为 ,并在实践中围绕协调发展遵循 6项原则  相似文献   

13.
从传统节日春节年味的淡化、西方竞技体育与强势文化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民族传统体育自身存在问题,系统分析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嬗变,探讨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式,明确提出文化立国、文化兴国,社会发展终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内涵与时代需求紧密结合,实现文化张扬与文化回归,保持民族文化与社会经济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与逻辑分析方法对现代社会体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体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意识形态等方面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体育与社会进步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在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建设文明的社会精神文化、发展社会经济以及保护资源与环境方面,现代社会体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之间有着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人的全面发展”内涵新析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把握“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实质,应确立两个理论前提:第一,“人的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理想、一种追求、一种社会和人生的信念;第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不具有绝对的意义。同时,“人的全面发展”还应包含四个层面的内涵,即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多方面发展、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归根到底必须体现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新人的伟大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不可分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必备的社会条件;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7.
论构建和谐社会中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社会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发展,最终要求人的全面发展;而人要全面发展,教育是关键的一环。人文素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就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人文素质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以及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等进行探析,强调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在实现高等教育目标、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改革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和谐德育研究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和谐德育研究以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从德育要素的整体联系入手,深化多层面教育规律的研究与运用,构建德育过程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增强德育的合力,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和谐发展。和谐德育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原理为理论基础,传承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整体和谐"、"和而不同"的思想,借鉴西方文化中"美德乃是一种和谐"、"公正即和谐"的文化思想,吸纳教育学、社会学中的和谐思想。  相似文献   

19.
本文立足和谐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做出剖析,从“人的全面发展”所具备的特征出发解释了它在和谐社会中应具有的新涵义:完整发展、和谐发展、自由发展,并阐述和谐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的实施手段:以人为本、关注人的价值和意义、突出人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用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障.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坚持"以人为本"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与"统筹兼顾"发展观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