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商朝末年,商纣王残暴无道,祸害百姓。这天,纣王在女娲庙题诗公然亵渎女娲娘娘,结果女娲娘娘大怒,命九尾妖狐等下凡设法颠覆商朝,除掉昏庸的纣王。西伯侯姬昌被纣王囚禁在朝歌,其子西歧伯邑考为救父亲面见纣王,希望替父赎罪。妲己迷恋他风流俊雅的外貌,但伯邑考不为所动。伯邑考在朝歌大殿向纣王晋献浴火凤凰,谁知凤凰感到妲己身上弥散的妖气,纵身扑击妲己。纣王大惊,挥掌击杀凤凰,然后命卫兵抓住伯邑考,准备施以炮烙之刑。伯邑考见形势不妙,只好杀出大殿。避开禁卫军的缠斗,一直冲到内城大门,救下被困的姬夫人和湘儿。姬夫人因为惊动胎气即将生产,伯邑考护送夫人在城外找到一间小屋暂避,然后独自在屋外御敌。用屏幕左上边齿轮打开状态栏,将龙剑装备到手上,再把药物拖到快捷栏或葫芦里,开始与敌人战斗。杀掉所有敌人后姜子牙出现,木屋中姬夫人已经产下一个男婴,接着妲己带着梅山七妖围住了木屋。伯邑考迎战妲己,姬夫人为男婴取名叫刃心,交给姜子牙带到终南山交云中子抚养。伯邑考和姬夫人夫妻双双被擒,招妖幡也被妲己夺走。  相似文献   

2.
<正>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对小说阅读特别青睐,尤其是全国新课标卷,每年都考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所以高中阅读教学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十分重视。但是,教师往往从应试的角度出发进行程式化教学,造成学生阅读思维打不开,学生对小说的人物形象的分析往往会单一化,甚至走向反面。笔者试以欧·亨利的小说《二十年后》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为例,谈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战争小说对于兵器和武艺的描写常常与人物形象的塑造相关联,具有程式化、夸张化乃至神化的艺术表现倾向。从兵学文化的视角看,实际上呈现为兵学文化的物化形态和某种审美仪式。  相似文献   

4.
李昊南 《新读写》2012,(5):34-35
记得《封神演义》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商朝忠臣比干劝谏纣王专心从政,不料被妲己陷害,因而被纣王挖去其心。因比干身受姜子牙的一道护身符保护,性命尚存,于是他摇摇晃晃地走出城去,在一条乡间小路上遇见了一位挑着野菜的大婶,便问:  相似文献   

5.
<海浪>是伍尔夫最难懂的长篇小说,但它却是作者的压卷之作.在小说中,伍尔夫借助诗与音乐的韵律,将欢动的生命之美以精巧的形式呈现出来;借助程式化、抽象化的人物形象,展示丰富多彩的人性品格,汇成纷繁的人生乐章;并借助死、丑、忧伤等作为灰色的副调衬托欢快的主调.  相似文献   

6.
结合具体剧目,系统分析京剧表演中的动作艺术,并详尽阐述周信芳先生在京剧表演中动作方面的造诣。周信芳的艺术表演并没有简单地运用传统的程式化动作,而是融入了自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其表演动作具有生活化、情感化、角色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诗歌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小说元素,主要表现在小说化语言的运用、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小说化的情节设置三个方面。沈从文诗歌中小说色彩的浓厚也反映了其小说创作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具有巴赫金所分析的狂欢化文学的各种特征。这部小说在魔幻现实主义之外,从巴赫金的"复调""狂欢化"等理论中汲取养分,创造了一个"狂欢化"的世界,构筑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狂欢化"小说空间。小说中的叙事结构、叙事语言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等等,无一不流露出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9.
中国戏曲表演的特性,主要通过戏曲表演的程式化和虚拟性,表现视像与体验,以达到塑造人物形象、挖掘人物的内心活动、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创作是否成功,主要在于人物塑造的成败。鲜活的人物形象往往给小说增添了许多的姿色,怎样使小说中的人物活生生跃然读者眼前,关键在于塑造人物的方法。今天,笔者主要从心理描写的角度来谈谈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1.
童明明 《教师》2011,(34):72-72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训练学生读、说、听、写能力的途径多种多样,小说教学是其中重要的环节。笔者通过分析小说情节结构、小说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把握主题等方面,提出初中小说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程式作为一个准备就绪的结构单元,对演述者快速创编诗行、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吴道尔吉在现场演述胡仁乌力格尔《水浒传》的过程中,依靠着程式化表达,但他并没有视程式为一个僵死的解决方案,而是根据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自己的情绪状态等因素,通过扩展和压缩等变化,灵活地使用程式,将胡仁乌力格尔《水浒传》创编成为蒙古族民众易于欣赏和接受的文本。  相似文献   

13.
现代学家郁达夫的小说创作深受西方化影响,其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忧郁感伤的风格、大胆直露的性描写等都有着西方化的深深烙印,同时又根植于中国社会的现实,有着中国传统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林洁萍 《广西教育》2013,(34):60-60
小说以其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环境设置、别出心裁的构思等特点吸引着广大读者。近几年,笔者对小说教学不断探究、实践、总结、反思,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我国涉及官场的小说作品由来已久,晚清的谴责小说更是将官场作为了写作对象。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双重作用下,出现了许多细致、全面描写官场生活,深刻反映官场人物的当代官场小说。本文从叙事背景三级化、正面人物形象脸谱化、反面人物变质过程统一化、女性人物形象呆板化和结尾固定化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当代官场小说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6.
小说以其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独具匠心的巧妙构思深受学生喜爱。然而传统的小说教学拘于课堂,囿于讲解,程式老套,方法单一,内容庞杂,浅尝辄止:教学过程无非是情节概括、人物分析、语言品赏、主题把握;教学方法无非是讲述、讨论、点评、改写之法。虽然教学过程完整无缺,但目标太多、力量分散,貌似面面俱  相似文献   

17.
意象独特的人物塑造是刘震云小说创作的突出特点,他的"故乡系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群体意象,主要表现在奴性化人物、符号化人物、非人化人物、戏剧化人物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在英雄儿女小说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其借鉴才子佳人小说颇多,笔者从爱情婚姻观、对忠孝节义的提倡、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对“才”的认识等方面,来探讨才子佳人小说对英雄儿女小说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狄金森的诗歌具有极强的小说化倾向。这些小说化倾向主要表现在其诗歌中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对话、异彩纷呈的故事叙述者,以谈话形式开头以及在诗歌中引入各种不同的文体等。同时,狄金森的诗歌还反映了底层社会现实,展现了对人生价值的思索以及对人类前途命运和未来的深度思考。狄金森诗歌中的小说化倾向充分体现了她的叙事能力和驾驭各种文体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小说家红学”构成了明清小说研究领域的一大奇观.就学术品格和操作程式而言,“小说家红学”以其艺术创作经验与敏锐的审美来把握参悟、阐释《红楼梦》;其研究特征表现在抓住小说人物形象这一中心要素,关注小说的艺术虚构这一本质手段,不忘回归创作的研红根本旨趣.但识小辨微的方式使他们的研究观点相对零散、没有形成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