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38+24你会算吗? 多数学生都能举手。 师:看来很多小朋友都能正确地口算了。但是我们学数学不仅要知道结果,还要能知道这个结果是怎么来的。现在你能把自己的想法清楚地告诉大家吗?下面老师给小朋友几个友情提示,请你和自己的小组同伴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师:38+24你会算吗? 多数学生都能举手. 师:看来很多小朋友都能正确地口算了.但是我们学数学不仅要知道结果,还要能知道这个结果是怎么来的.  相似文献   

3.
<正>在讲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一节课上,学生已有的学习起点和算法的多样化让我十分惊讶,不由得对整个教学设计进行了反思,现记录如下。师:会算27+39吗?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师:谁来和大家交流自己的算法。生1:先算20+30=50,7+9=16,再算50+16=66,和我算法一样的举手,不一样的请和我交流。(大约一半的学生都举了手)生2:我认为你的方法是可以的,但我的方法和你的有  相似文献   

4.
<正>案例:加法交换律课始,由成语故事"朝三暮四"引出等式"3+4=4+3"。师:像这样的等式你还能写出几个吗?生:5+9=9+5,8+2=2+8,1亿+2亿=2亿+1亿,……师:这样的例子能举出多少个?生:无数个。师:观察这几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两边的数都一样,只不过颠倒了一下位置。师:哦,这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了。生:"="两边的结果都一样。师:你怎么知道两边是相等的啊?生:可以算啊!师:是不是每次都要算啊?生:不一定都要算。师:那你为什么这么肯定"两边是  相似文献   

5.
57+28=85【教学实况】这是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的教学片段。教师出示例题:57+28师:这道题,用口算的方法怎样算?你有什么好方法?和同桌的同学说说。教室里立刻响起了激烈的讨论声。不一会,许多同学纷纷举起了手。生1:我是先算57+20=77,再算77+8=85。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生1的算法,并与学生共同点评该算法。师生一致认为这种方法可行,而且简便,是个好方法。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有,有”,顿时又有好多手高高举起。生2:我是先算28+50=78,再算78+7=85。生3:我是先算7+8=15,再算50+20=70,15+70=85,所以57+28=85。生4:我是先算50+20=70,再算7…  相似文献   

6.
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就计算教学而言,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可以矫正过去“计算方法单一,过于注重计算技能”的倾向,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发现、创造不同的算法。笔者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口算》时有了几点意外的感受和思考。眼教学片断] 师直接出示例题:96-47,问:你会算吗?是怎么算的呢?学生纷纷把手举得很高,想表现一番。生1:16-7=990-10-40=4040+9=49师:很好,你是怎么想到的?生1:我是根据竖式想出来的。师:看来你已经会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了。还…  相似文献   

7.
片断一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口算除法”,你能口算下面两题吗?请说说你的想法。 [多媒体显示: 68÷2= 280÷7= ] 生_1:68除以2等于34。我想的是:60÷2=30,8÷2=4,30+4=34。 生_2:68除以2等于34。我是这样想的:6个10除  相似文献   

8.
【案例】“加和减”教学片断:师:(板书44+25= )这样的题你们会算吗?生1:44+25=69。师: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算的吗?生1:因为个位上4加5等于9,十位上4加2等于6,所以“44+25=69”。师:不简单,你是在头脑里列竖式计算的。你们还有其它算法吗?生2:我想……先用“44-4=40”,再……(一部分学生议论:计算加法,他怎么做起减法了?哈哈!几个同学笑出了声。)生2:我……(越急越说不出)师:计算加法,能先算减法吗?你再想想。其他同学也都想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以倾听、鼓励为主。巡视中教师了解到生2用“44-4=40”的意图是…  相似文献   

9.
案例:“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师出示主题图,图略) 师:从图上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生:男孩有34枚邮票,女孩有16枚邮票. 师:你能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生:他们两人一共有多少枚邮票? 师:怎么列式? 生:34+16. 师:很好.34+16等于多少呢?请大家独立思考,你可以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用计数器拨一拨,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相似文献   

10.
教材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片断一师(伸开自己的右手):这是什么?你会把它画下来吗?小组同学画在同一张纸上(5人一小组)。出示一小组完成的图画。师:我们的每一只手有五个手指头。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生1:两只手有几个手指?生2:三只手有几个手指?生3:五只手共有几个手指?师:我们一起来数数。一只手有1、2、3、4、5,二只手有……(边数边填)师:这样数,你感觉怎样?有更好的办法吗?生4:可以用加法,如两只手,就是5+5=10。师:还可以用我们前一节课的方法来做吗?生5:对了,可以用乘法,即2×5=10。生6:三只手就是5+5+5=15,用乘法…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片段】师:0.8×3,你们能用学过的方法算一下吗?还没等老师说完,大部分学生齐说等于2.4。师:2.4是怎么得来的呢?生1:3个0.8是2.4,所以0.8×3等于2.4。生2:我是用0.8+0.8+0.8=2.4算来的。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下面没有回应,等了好一会儿,才有一人举手。生3:0.8元等于8角,3个8角等于24角,也就是2.4元,所以0.8×3等于2.4。师:有和他想法一样的吗?下面无人举手。接着课件出示0.8×3=2.4竖式计算方法。(略)  相似文献   

12.
眼片段1演1.师:比一比我们的口算本和数学书,你发现什么?生1:口算本窄,数学书宽。生2:口算本薄,数学书厚。生3:口算本边短,数学书边长。师:你是怎样比出长短、宽窄的?生(边比画边表述):把数学书的边和口算本的边对齐,数学书比口算本长、宽。师:沿数学书和口算本的一边分别画出它们的长边。生画线:口算本数学书师:我们发现沿口算本一边画出来是一段什么线?生:直的线。师:沿数学书画下来是一段什么线?生:也是一段直的线。师:数学书的边是从哪里画到哪里的?你认为可以再画长一点吗?生:是从左上角画到右上角,再画长就出头了。师:画得短一点可以…  相似文献   

13.
师:小朋友,还记得我是谁吗? 生:蔡老师! 师:亲切地称呼一声,行吗? 生:(亲热地)蔡老师好! 师:(亲切地)小朋友们好!小朋友,你能告诉我,你是谁呀? 生1:我是李冰清。 生2:我是陆萧丰。师:多好听的名字呀!请小朋友把自己的名字端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提问片段一】教师甲的提问——师:你知道赤壁在哪里吗?生:不知道。师:你去过吗?生:没去过。师:你知道那里发生了什么战役?  相似文献   

15.
蕴伏:让"算法多样化"不再尴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想中的"算法多样化"遭遇了尴尬。长期的笔算训练造成了学生相对一致的口算思路,举例来说:如44+25的计算,学生只会用"4+2=6(40+ 20=60),4+5=9,60+9=69"的方法口算。需要注意的是,能口算出正确的结果并不表示对其内在算理的明晰和掌握,学生能正确口算完全是因为笔算经验的迁移。口算方法的掌握必须建立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算理是说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五册,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百、整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执教过程中,我试着用两种方案对两个不同的教学班进行教学,有不同的教学效果。片段一出示教材第70页例2的主题图:三(1)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师: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生:29张门票共要多少钱?师:如果全班共带200元钱去买门票,够吗?为什么?请你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师:谁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和大伙儿一起来交流?生1:我们是先算20×8=160,剩下的40元可以买5…  相似文献   

17.
教学片段: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听说大家的计算能力很强,我想检验一下,敢比一比吗?生:敢!师:(出示课件)请口算下面各题。5+15=14+26=18+12=11+39=42+38=15+5=26+14=12+18=39+11=38+42=师:同学们做得很棒!你们有什么发现吗?生1:得数都是整十数。生2:上一题的得数和下一题相同。生3:上一题的加数和下一题的加数相同。生4:按得数来分,可以分成5组,上下两题为一组,  相似文献   

18.
猜想与验证     
案例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材第9页的例3(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12公顷,31小时耕地多少公顷?23小时耕地多少公顷?)时,我让学生大胆猜想21×13到底该怎样算?生1:化成小数算。师:你能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很好!但0.5×0.3,你们会算吗?生2: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师:你怎么知道?生2:我是举例验证得到的,假设12×41=0.5×0.25=0.125=18,而21×14=21××14=81,所以,我想应该这样算。师:这位同学不仅进行了大胆猜想,而且进行了举例验证,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生3:还可以用除法算,由于12×31表示把21平均分成3份…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数学教材第七册第38、39页。教学过程:一、引入比赛,激发学生学习欲望。1.出示口算题目。师:(出示课件)左边的学请算第一组题,右边的同请算第二组题,时间20秒,谁算得快。第一组第二组113+60=113+59=276+100=276+98=364-100=364-98=376-200=376-199=2.引导学生在计算中现“秘密”。二、学习新知,探索简便法。1.探索113+59的简便法。(1)教师板书学生的式。师:这是一些同学的计方法,你看明白了吗?他的想对吗?你能重复一下吗?(2)教师演示课件。①113+59=113+601=172②113+59=112+60=172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相似文献   

20.
教师出示例题:48 35师:这道题,用口算的方法怎样算?把你们各自的算法在小组里说说。生1:我是先算48 30=78,再算78 5=83。教师板书生1的算法。生2:我是先算40 35=75,再算75 8=83。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有……很多同学举起了手。生3:我是先算40 30=70,再算8 5=13,70 13=83。生4:我可以倒过来,先算8 5=13,再算40 30=70,70 13=83。生5(急切地说):我的算法和他们不一样。我是先从35里面分2给48得到50,再算50 33=83。教师兴奋地板书:48 2=50,50 33=83。生6可能受到了生5的启发,迫不及待地抢着说:我还可以先从48里面分5给35得到40,再算40 43=83。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