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竟·章·竞     
查《现代汉语词典》时,发现“竟”“章”“竞”三个字都收在“立”部,“竟”和“章”还收在“音”部.这是为什么呢?在《说文解字》中,“竟”字收在“音”部,解释为“乐曲尽为竟,从音儿”。段玉裁注释说:“此犹章从音十会意。儿在音下,犹十为数终也,故竟不入儿部。”据此可知“竟”宇由“音”和“儿”两部分组成,本义是奏乐完毕。  相似文献   

2.
名字的烦恼     
蔡姝歆 《作文大王》2010,(4):9-11,27
我叫蔡姝歆,名字中的“姝”和“歆”不是常用字,有些人往往会把“姝”读成“妹”,反“歆”读成“音”或“韵”。我的名字便(biàn pián)成了“蔡妹歆”“蔡妹音”“蔡妹韵”,这让我烦恼不已。  相似文献   

3.
“音近义通”的原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同源词之间的“音近义通”、联绵词不同书写形式之间的“音近义通”以及通假字与本字之间的“音近义通”。“音近义通”的原理为“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日本人在与人交往或言谈中习惯根据与对方关系的“内”或“外”,使用明显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即“本音”扣“建前”,“本音”,其语言表现更富有亲切通俗之感,“建前”,其语言表现则较为客气,敬重和疏远。这种交际方式有着传统的渊源,因此,在学习日语或者交际过程中,学习者一定要具备这方面的认知和心理,根据自己所处交际地位的“内”或“外”。解读对方语言的意涵,达到准确圆满的语言交流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说文解字》、《汉语大字典》、《简明古代汉语字典》,举详实例藉以说明从“朱”得声的字如“珠”、“铢”等字以及与之声音相近的字如“渚”、“柱”和“椟”、“犊”等字均含有“小”义,以补众家“右文说”著作之遗。  相似文献   

6.
1.抓音的特点。低年级的每篇课文中,认字量几乎都在十几个左右,教师在教学“会认”的字时,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先认识那些平舌音或翘舌音、三拼音、整体认读的音节的音,或者是易错的地方音等,在学生的头脑中先有一个“音”  相似文献   

7.
我尊敬的一位老师,前段时间读《林徽音传》以及相关的书籍,很多感触,写下读书笔记《读徽》,二十页信纸。写满作对林徽音“美”与“爱”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关于"名从主人"的再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名从主人”原则在世俗现实中因使用的领域不同而表现为三种情形:一、音形皆从主人,二、音从主人、音随客便。这三种现象都有其存在的理据,且大多数能被人们接受。因此本认为,对具有特殊读音的姓氏、地名用字的审音,应该多考虑其“俗实”中的“形从主人,音随客便”现象以定取舍。  相似文献   

9.
语音学的方法论大致体现为主观性与客观性两大类。随着语音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对声学语音学研究方法的客观性、实证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外,由于声学分析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对语音的物理属性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研究的关注。但是,声学语音学研究所面临的方法问题依然是深刻的。声学语音学研究的是作为语言使用的“人”发出的“音”,因此在分析资料的定夺、发音人的选定、分析条件的设定以及实验结果的考察等一系列环节中始终应该“以人为尊”、“以音为本”。  相似文献   

10.
人音版的音乐教材在我看来就是一本百看不厌的书.鲜明的形象、生动的画卷让我每翻每受启发,每翻每有新想法。“情、美、活、实”这四个字是我对人音版教材的概括总结。“情”指的是情趣和情节.每一课编排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节.充满儿童气息,饶有趣味:“美”指的是画面非常美,鲜艳的色彩.合理的布局,在视觉上给人强烈的冲击;“活”指的灵活,教材中每一个环节的设计灵活.给教师遐想和创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语气词"啊"的音变及其用字规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同化增音和异化增音的规律,语气词“啊”的音变应重新整理为8种,现代汉语教材认为,“啊”根据音变应分别写作“啊,呀,哇,哪”,但实际上几乎无人能真正分清它们的写法,因此长期以来“啊”的音变用字一直处于混乱状况,结束这种混乱状况的最好办法就是一律统写为“啊”。  相似文献   

12.
宋人音释中包含有各种不同性质的音切 ,应进行甄别、离析 ,取同一性属的音切进行考察。宋代通语音不仅存在 ,而且对当时文人的影响甚深、流播甚广 ;现代吴方言、客赣方言语音上的一些重要特点 ,宋时已经存在。宋代通语音中有比《中原音韵》更接近今音的因素。据宋人音释 ,可证宋代韵书中有许多反映“时音”的音切  相似文献   

13.
“祁连”一词,经师们错误地解释为匈奴语,后代遂以讹传讹。实际上,它是一个地道的汉语词,是“天”或“乾”的古老的缓读分音形式。“天、乾”二字在上古西北方言中音同义通,说明它们具有作为“嵌词”所从分音的单音节词的资格。从“嵌词”和其所自分音的单音节词的语音模式及其二者之间的语音关系分析,“祁连”等形式是“天/乾”的缓读分音形式,这从域外借音中也可以找到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4.
该文针对大学英语与中学英语教学的脱节问题,提出了大学新生衔接教学的重要性。同时根据作者对现代外语教学理论的学习体会和教学实践提出了五点过渡教学尝试:“分级补词汇”、“集中补语音”、“分散补语法”、“语感促听说”和“习惯促读写”,以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英语的学习,获得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和正确的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15.
“新月”诗在我国新诗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价值。以往论“新月”诗,谈得最多的是以徐志摩和闻一多为代表所追求的“精致小巧”、“玲珑剔透”的新诗理论和实践,很少谈及另一位新月诗人孙大雨。孙大雨提出新格律诗的“音组”理论及其创作中的“粗笔浓墨”诗风,在“新月”诗中别具一格,并由此奏出“新月”诗派互补共生的多彩韵律。  相似文献   

16.
“祁连”一词,经师们错误地解释为匈奴语,后代遂以讹传讹。实际上,它是一个地道的汉语词,是“天”或“乾”的古老的缓读分音形式。“天,乾”二字在上古西北方言中音同义通,说明它们具有作为“嵌词”所从分音的单音节词的资格,从“嵌词”和其所自分音的单音节词的语音模式及其二者之间的语音关系分析,“祁连”等形式是“天/乾”的缓读分音形式,这从域外借音中也可以找到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7.
唐代诗人杜甫的《阁夜》是一首深受读者喜爱的著名七律诗篇。作者描绘了自然冬夜景色的壮美,诉说了兵乱之中黎民百姓的悲戚,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流露了诗人自己的寂寥心情。后人对《阁夜》末联中“人事音书漫寂寥”的解释说法不一,令人费解。笔者通过查阅网上唐诗资料、电子词典等工具书,通过分析杜甫本人的用词特点,运用简单的统计分析,分析出“人事音书漫寂寥”的各个词语的真实含义。根据掌握的文献资料,笔者认为,“人事音书漫寂寥”应该理解为“现今世俗中发生的大如战乱之事、小如个人的离别和失意之事,亲朋间通过音讯和书信建立的关系和感情,更是遁入无形空寂之中”。  相似文献   

18.
年级:小学二年级 活动课:“音的高低” 教学内容:1、复习歌曲《鲜花爱雨露》 2、音乐活动“音的高低” 教学目的:1、进一步热唱歌曲旋律.感受歌曲情绪,能有表情地独立演唱。 2、能基本听辨日常生活及音乐中声音的高低和音色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尝试在黄汉华教授提出的音乐符号行为链条:"物"—"心"—"身"—"音"—"心"—"身"—"音"—"身"—"心"—"物"的基础上,探讨"物"、"心"、"身"、"音"四要素在音乐实践中的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欣赏三个环节中的转化关系及其内涵在链条中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论信天游旋法中的“双四度音调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宗仁  杨晨 《考试周刊》2011,(61):33-34
信天游是中国民歌山歌类的一种,主要流行于陕西的北部和宁夏、甘肃的东部。歌词多为即兴创作,语言精练质朴,形象生动,演唱时高亢嘹亮。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旋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双四度音调结构”,所谓“音调结构”.指的是“在特定的音阶基础上形成的旋律构成原则.从本质上反映了某一民族、某一地区音乐语言的特点.是该民族、该地区丰富多样的音调现象的概括和抽象”。芩文对信天游独特的旋法,以及双四度音调结构的概念特点作详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