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芦丁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0.lmol/L B-R缓冲溶液(pH=3.10)中,用循环伏安法可得到芦丁的一对氧化还原峰。峰电位Epc=0.405V,Epa=0.467V(vs.SCE)。实验表明,Rt在玻碳电极上的电极过程为一受吸附和扩散同时控制的准可逆过程。测得还原峰的电子转移系数为0.39,标准速率常数为kn=0.48s^-1。用该法测定了芦丁片中Rt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一种席夫碱(N-苯基苯甲亚胺),利用循环伏安法对这种席夫碱溶液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还原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pH对这种席夫碱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席夫碱的循环伏安图上,在-1.590V电位下出现了一个-CH=N-基团不可逆的还原峰,这说明在玻碳电极上此席夫碱可以被还原;在不同pH的缓冲溶液中,此席夫碱的-CH=N-基团还原峰的峰电位随着H^+浓度的增大向负方向移动,并对H^+对席夫碱-CH=N-基团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影响的机理进行了推断.  相似文献   

3.
在3.0×10-4mol·L-1KCl废液中(pH=4.0~5.0)。起始电位-0.1V,维生素B1(VB1)在-0.32V(VS·SCE)出现吸附还原峰,通过对该峰的性质及反应机理的研究,确认此峰为吸附还原峰,电极反应为单电子还原。在合适条件下,该还原峰的峰电流与VB1的浓度在4.0×10-6~8.4×10-3mol·L-1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2.0×10-6mol·L-1。用此法测药物中VB1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Bi^3+在碳糊电极上的阳极溶出伏安特性,结果表明:在1.0mol·L^-1的HCl溶液中,于-0.055V处出现一灵敏的溶出峰,电极反应过程是受吸附控制的电极过程。并考察了测定Bi^3+的最优化条件,在1.0mol·L^-1的HCl溶液中,于0.4V富集80s后,以120mV/s扫描速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1.0×10^-7-1.0×10^-4mol·L^-1浓度范围内,Bi^3+的溶出峰电流Ip与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6.0×10^-8mol·L^-1(信噪比RSN=3)。将该法应用于药物中铋含量的测定,回收率在99—102%,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在0.1mol/LHAc—NaAc缓冲溶液(pH=4.54)中,用循环伏安法可得到维生素B12的两个还原峰。峰电位EP1=-0.458V,EP2=-0.831V(vs.SCE)。实验表明,维生素B12在玻碳电极上的电极过程为一受吸附控制的不可逆过程。测得还原峰的电子转移系数为0.3,标准速率常数为ks=2.40s^-1。用该法测定了维生素B12针剂中维生素B12的含量,结果与标示含量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在pHl0的NH3-NH4C1缓冲溶液中,Cu(Ⅱ)-头孢唑啉钠络合物在单扫描示波极谱仪上产生一灵敏的还原峰,其一次导数峰电位为-0.30V(vs.SCE),峰电流与铜浓度在0.005—0.3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025mg/L。将该波用于人发及硫酸镍中铜含量的测定,并就极谱波的性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伏安法对药物中的维生素B6(VB6)进书测定。在0.05mol/L(CH3)4NBr-(CH3)4NOH底液中(pH-6.0~11.0),VB6在-1.88V(VS,SCE)产生一灵敏还原峰,峰高与VB6浓度在8.0×10-7~2.2×10-5mol/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2.0×-7mol/L,用本法,可直接测定药物中VB6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2006年4月16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了名为“美丽的代价”的专题报道,介绍染发剂对人的危害.染发剂含致癌物,有害健康,会导致皮肤过敏、白血病等多种疾病.染发剂之所以会导致皮肤过敏、白血病等多种疾病,是因为染发剂中含有一种名叫“对苯二胺”的化学物质.对苯二胺是国际公认的一种致癌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已经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同.国外的研究还显示,经常染发的人群患乳腺癌、皮肤癌、白血病、膀胱癌的发病几率都会增加.  相似文献   

9.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中位-四(邻-硝基苯基)四苯并卟啉合锡(IV)氯化物[筒记为Sn(IV)TP(o-NO2)TBPCl2]的电化学性质,测得其氧化还原半波电位为:环氧化电位≥0.58V,第一环还原电位-1.33V,第二环氧化还原电位-0.90V.第一环还原标准电子转移速率常数k^0为0.357cm/sec.,第二环还原标准电子转移速率常数k^0为1.096cm/sec.,并用光谱电化学方法研究了Sn(IV)TP(o-NO2)TBPCl2的氧化还原特性.  相似文献   

10.
用魔芋多糖(KGM)将肌红蛋白(Mb)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Mb-KGM膜修饰电极.包埋在KGM膜中的肌红蛋白与电极直接传递电子.在-0.2V~0.8V循环扫描,可得一对可逆氧化还原峰,式电势为-0.403V,这是肌红蛋白辅基血红素Fe^Ⅲ/Fe^Ⅱ电对的氧化还原.其式电势随溶液pH值增加而负移且呈线性关系,直线斜率为-47.6mV/pH,说明肌红蛋白的电子传递过程伴随有质子的转移.研究了Mb-KGM膜修饰电极对O2、H2O2、NO电催化性质.  相似文献   

11.
介词“冲”的三种功能都萌生于清代,它走过“运行动词——方向介词——所对介词——原因介词——原因连词”的发展历程.“动词——介词”的演变在唐宋时期已现端倪,但介词性质的确定是在清代,导致介词“冲”产生的句法因素主要是“N1+冲+N2+ V2”式中两个N和V2的次类变换.原因介词“冲”后随成分的“名词性——谓词性”变换,以及结构的复杂化是“介词——连词”演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用甲基纤维素(MC)水凝胶将血红蛋白(Hb)固定在热裂解石墨电极表面,制成了稳定的Hb-MC膜修饰电极.包埋在甲基纤维素膜中的血红蛋白可以与电极直接传递电子.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可得到一对可逆的血红蛋白辅基血红素Fe(III)/Fe(II)电对氧化还原峰,式电势为-0.312V(vs SCE).其式电势随溶液的pH值增加而负移且成线性关系,直线斜率为-41.0mV/pH,说明电子传递过程伴随有质子的转移.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构式语法的相关理论多角度地探究了现代汉语中常见构式“NP+好+V”的构式语义.“NP+好+V”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构式语义,体现了构式的多义性.但这两个构式义之间并不是毫无关联的,而是紧密联系,一个构式义是对另一构式义的继承,二者属于次部分连接.“NP+好+V”的构式意义家族中存在着构式义的典型成员.  相似文献   

14.
V1与V2是"动作与结果"义的"数+V1(+而)+V2"式动量表示法,其各小类的发展演变可概括如下:"数+V1+V2(+O)"、"数+V1+不+V2"和数词为非"一"的"数+V1+而+不V2"三种表达式的发展过程和原因相似:随着动量范畴和动补结构的发展成熟,动量词分别于隋唐、南北朝和元明时期进入第一、二和三种表达式中数词后面的位置;第三种表达式中的数词是"一"时发展过程与"数+V1+连词+V2(+O)"相似:数词"一"发展成为副词,原动量结构发展出"一…(而)不…"、"一…而/就…"的表达格式;"数+V1(+O)+连词+S+V2(+O)"随着汉语连词的迅速发展和形合法复句的普遍运用,到南北朝时期就开始被表义更加清晰的形合法复句代替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验选择了制备铁氰化铜修饰铂电极(CuHCF/Pt)的最佳条件,并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CuHCF/Pt对一价阳离子的选择性及VC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CuHCF/Pt在0.4~1.0 V(vs.SCE)范围内有一对可逆性良好的氧化还原峰,该电极对K+有较好地选择性且对VC有催化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想+N(P)+V"格式是"想+V(P)+N"格式的转化,但并不是所有的名词和动词都能够自由地进入"想+N(P)+V"格式,它会受到结构、音节、感情色彩、功能指向等诸多语法条件的制约。文章探讨了进入"想+N(P)+V"格式的语法条件。  相似文献   

17.
采用Hummers法制备石墨烯,将石墨烯分散于壳聚糖中滴涂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得石墨烯-壳聚糖修饰电极(CTS/GR/GCE电极),分析研究了三聚氰胺在CTS/GR/GCE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当扫描电压范围为01.9 V,扫描速度为100 m V/s,扫描三聚氰胺待测液时,在0.8 V附近出现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特征峰。三聚氰胺的线性检测范围为5×10-31.9 V,扫描速度为100 m V/s,扫描三聚氰胺待测液时,在0.8 V附近出现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特征峰。三聚氰胺的线性检测范围为5×10-35×10-5 mol/L,检出限为1×10-5 mol/L。对于实际样品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效果明显,加标回收率为93%5×10-5 mol/L,检出限为1×10-5 mol/L。对于实际样品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效果明显,加标回收率为93%101%。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形容词与动词及数量结构组合常常有两种语序“V+X”和“X+V”,本文全面考察了“多、少、早、晚、快、慢”与动词的两种顺序及其原因。文章认为:“V+X”和“X+V”语序的配置受到“预期与结果”模型和X与“点”的融合度两方面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