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教育的特点与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俗  赵正洲 《职教论坛》2007,(2S):34-35
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教育是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有利于提高我国农民的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有利于改革和完善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已经初步形成培训教育制度化、培训主体多元化、教学模式多样化、培训就业服务一体化等特点。当前应加大政府和社会的投入支持力度,健全运行机制,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合理有效地转移剩余劳动力是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文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对农村职业教育在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困境的相关对策:转变办学观念、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开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专项培训、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本文阐述了职业教育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在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背景下,对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职业教育应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合理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着受教育水平较低、转移就业缺乏稳定性和有序性等困境。职业教育是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技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有效转移的重要渠道。要顺利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训。因此,提出以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对策,实现职业教育和劳动转移的双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教育是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有利于提高我国农民的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有利于改革和完善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已经初步形成培训教育制度化、培训主体多元化、教学模式多样化、培训就业服务一体化等特点。当前应加大政府和社会的投入支持力度,健全运行机制,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经典模型——刘易斯的产业转移模型和托达罗的反流动论揭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可采取两种转移方式。教育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因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起决定性作用。必须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和必要技能的训练。大力发展农村中、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是战略性的举措。可采取政府补贴的多元化办学,实行准入制度来引导农村青少年接受中、高等教育,可发展不同方式的教育来满足农村劳动力的不同层次的就业需求。  相似文献   

7.
农村职业教育,对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农村职业学校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是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现状已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教育的现状也未能适应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形势.继续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发挥教育提升农民素质和技能的功能,应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合乎实际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深刻影响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城市化进程中,转移劳动力对接受职业教育具有较强的迫切性,也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定要求。为有效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需要深入探讨职业教育适应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0.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一条根本途径是尽快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力素质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规模和层次.职业教育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础工程.对农村转移劳动力进行职业教育可采取以下对策:对职业教育发展做出整体规划,加强对职业教育的舆论宣传,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开辟农村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的途径,有效进行职业指导.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遇到了许多困难。必须从农业、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城镇化建设和宏观管理等方面入手,加大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科学合理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2.
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关键.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村发展目前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论述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性,分析了目前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发展第三产业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长远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劳动力转移问题。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形式。本文针对如何发展第三产业,从而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具有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途径。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必须从法律层面创新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就业制度;并不断完善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真正转变政府职能,担负起对农民工管理、服务的法定责任,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提供政策支撑;同时不断完善劳动法体系,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大,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本文针对南阳市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发挥比较优势、规划转移战略、提升劳动力综合素质和完善配套制度改革等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职业教育改革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是制约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农村职业教育要更好地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服务,应重新确立培养方向,创新办学模式,打破职业教育的城乡分割局面,与城市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共同推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随着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了浙江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发展较快。本文通过构建浙江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模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要素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反映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的二、三产业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非国有部门的就业比重等三个指标影响最大,反映政策因素的市场化分配资源比重和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影响较大。最后提出就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唐山市农村劳动力的基本状况及转移就业的特点来看,农村劳动力总量庞大,供求矛盾突出问题将长期存在。国内外环境、政府政策、教育水平等因素影响着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的就业岗位、层次、成本。进入新世纪以来,外出务工农民"回流"现象越来越明显。因此,就地转化成为今后唐山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汉中市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现状和特点入手,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制约因素,探寻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对策和途径,是有效缓解当前"三农问题"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矛盾的一条思路。本文根据调查统计和典型案例,主要研究汉中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寻求引导汉中市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