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5,(69):130-131
本文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对淮南市中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每周参与体育锻炼次数、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体育锻炼的动机及影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等进行调查,通过研究得知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愿望比较强烈,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际情况有一定偏差,学生体育锻炼的普及程度有待提高。中学生学习任务重、锻炼场所不足、缺乏科学锻炼方法等成为限制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提出合理建议和对策,从而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达到增强中学生体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关于体育锻炼对促进心理健康的功能研究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通过调查体育锻炼对河北省幼师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发现,幼师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及其各维度与幼师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幼师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态度、锻炼时间和坚持程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主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体育学困生的形成有其自身原因,且每个人都不尽相同,心理、生理、环境、行为习惯等均可成为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从心理方面来讲,学生因各种原因产生的自卑、厌烦与恐惧的心理,加上总有一些学生先天身体素质不好,体型太胖或太瘦、协调性和力量等较差,造成不喜欢体育锻炼或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从而成为所谓的体育"学困生".学困生最大的问题就是厌学,所以教师首先必须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同时还要善于指导学生学会制定科学的学习目标.由于动机是内在动力,它在学困生参与体育锻炼过程中起着定向、引导、维持与强化作用.对于众多的体育学困生而言,体育水平的好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那如何有效地激发体育学困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呢?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就家庭环境对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动机、态度和行为等因素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父母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支持和参与程度、家庭生活习惯以及家庭居住地等家庭环境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动态的,并就如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对其自我意识、人格形成有十分明显的影响,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以及外向性和情绪稳定性.本研究选取宿州职业技术学院一年级某专业53名学生作实验对象,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体育生命化干预实验,于实验前后用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问卷对被实验者的人格情况进行测试,使用SPSSl8.0统计并检验测试结果数据,旨在探讨体育生命化干预对大学生个性特征影响,并基于此提出基于体育生命化干预的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各种教育内容和形式中,体育以其自身的特点,在培养和塑造学生人格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 一、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塑造完美人格 具有健康人格倾向的青少年学生必然热爱生活,并对社会生活有着浓厚的参与兴趣与能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赣州市特殊学校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薄弱,欠缺正确的健康观念,对体育健身的目的、价值理解不够深刻;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可程度与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体育锻炼普遍缺乏;影响和制约弱势群体学生参与体育健身的主要内部因素为健身意识、身体条件、心理压力,而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是锻炼项目、场地器材和同学及朋友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制定了“双减”政策和要求。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调查,了解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双减”政策前后,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发现“双减”政策的实施对教师布置课外作业,学生参与校外辅导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方式、强度等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变,课外体育锻炼氛围趋于向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兴趣、需要和动机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约半数大学生有课外体育锻炼的习惯,且在性别、年级等方面有显著差异;体育锻炼需要度和真正参与锻炼的程度呈正相关系,体育锻炼动机和兴趣,同样影响着学生参加锻炼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运用测量、数理统计、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对武夷学院不同年级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研究。分析表明,武夷学院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不够和运动不足是导致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下降的主要成因。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对体育的价值观对学生身心健康具有综合影响。认为体育锻炼只是影响学生健康问题的一个方面,提出短期对策与长期战略性综合应对策略相结合,构建学校层面全方位参与的工作体系,是改善和提高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法、分析法,对犬学生通过参与谍外体育锻炼活动来提升自身社会适应能力的分析与思考。旨在明晰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分析表啊: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在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理论运用能力,以及角色意识、正确的人格价值观与竞争意识等方面,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有着促进作用。高校应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予以积极引导与经费支持。  相似文献   

12.
体质是身体状况和身体能力的反映;体质健康是人体健康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只有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才能寻找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有效干预措施,引导学生努力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3.
该文对我省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影响我省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有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残疾人经济状况、残疾人心理特征以及社会为残疾人体育锻炼的开展所提供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4.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对比分析了高职新生与大二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和行为的差异,了解高职新生体育锻炼动机及行为特点,为做好学生课外体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高职新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水平较低,锻炼行为较少,锻炼项目较单一;自身惰性强、缺乏时间、没有锻炼习惯是影响高职新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对体育锻炼动机的影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依赖进一步加强,越来越多的学生将课余大量的时间投入到了各种各样的游戏等虚拟世界中,这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学习与参与锻炼的时间,体质的下降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社团的功能、作用以及当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等方面的研究,探讨高校体育社团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该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400名广西东南部的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有91.3%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但不同性别的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参与率、周参与次数、每次锻炼时间均存在差异;学生喜欢选择校内的免费场地进行锻炼,锻炼方式以自由组织活动为主,羽毛球、篮球等球类运动是他们最喜欢的项目,强身健体是大学生的第一锻炼动机.  相似文献   

17.
郭潇  李勋  董小园 《考试周刊》2011,(52):150-150
作者运用文献法和调查研究法,在对衡水市中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被动参与和不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学生比重较大;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锻炼时间短,总体上锻炼强度低;课余体育锻炼地点选择主要在校外;中学生体育消费水平低;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性别差异较大。要改变这种现状,学校体育改革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能力;充分认识到体育氛围对中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积极创造条件,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氛围;增加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投入。  相似文献   

18.
通过当前高校教师对终身体育的理解及其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来探究高校教师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性及其实现途径,为增强其体质、健全身心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现状不容乐观,普遍存在对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认识浅薄,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因此,有必要开展高校教师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影响因素研究,为今后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以及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当前小学生对体育锻炼认识不够,缺乏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而且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推出的消费类电子产品手机、i Pad、电脑等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严重不足,影响了学生身体正常发育。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兴趣和潜能,引导学生掌握体育素养锻炼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72.9%高职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是积极的,但不同性别在体育锻炼喜欢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高职生在余暇时间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偏低、而主要用于听广播看电视电影、上网;锻炼频率以每周1-2次为主,持续锻炼时间以30min-60min为主,锻炼强度偏低,跑步和球类运动是高职生参与的主要项目;懒惰,没有毅力坚持锻炼是影响高职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