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哲学的主题从整个世界转向人类世界,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的生存状态,并确认实践是人本身感性存在的基础,也是人生活于其中的感性世界存在的深刻基础,确认实践是人的本体活动或活动本身,人通过实践创造了人的存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以表明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这种唯物主义把主体即人的能动性提到首要地位,并从主客体相互作用中来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他们明确地宣称他们的新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并且这一哲学的任务是“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马克思确立了生产劳动的实践观,确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本体论,从而实现了对以往传统本体观的根本变革。马克思通过他的实践本体论揭示了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物质生产活动的本质及其在历史和认识活动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找到了实体世界和理念世界;物质本体和思想本体的现实基础和中介,真正突破和变革了传统哲学本体论中的二元本体观念,把传统哲学的二元本体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2.
哲学的本体追问根植于人类思维的至上性和人的形而上学本性,是任何哲学形态都不能回避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合理模式为实践本体论,是本体自身历史演化的结果,是对物质本体论的超越。它是对属人世界进行本体的产物,克服了传统本体论的封闭性和思辨性。它的确立对人类确立安身立命的最高准则,对确保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实践唯物主久的逻辑自治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哲学的核心和人类的本性,本体论是思想对整体和无限的玄学渴慕和形而上学关注的表达。它以Sein的问题为对象。存在是在者的存在,因而它本身不是一个在者。以“知”的逻辑推论方式追问在者之为在者与以“悟”的方式追问“在的意义”,形成传统与当代的“本体论差异”。传统本体论把Sein当作在者来对待,这在本质上是关于实体的理性科学;海德格尔的基本本体论以此在于时间境域之展开追问Sein的意义。追问Sein的意义就是去问“为什么此处存在的是各种在者而不是无?”“无”是现实在者之整体和无限。谈论无就是作哲学思考;哲学若真正探讨无,就必然变成非科学的,因为科学拒绝无。哲学地谈论无,是追求一种旷达的智慧和心远的人格境界。  相似文献   

4.
受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一书的影响,我国哲学界对本体论的关注逐步提高.马克思主义认为,自我意识才是真正的本体论存在,它构建了以实践为导向的本体论,把人理解为实践的存在,人通过实践活动影响和改变现实感性世界,从而把哲学本体论从以往的唯心主义、怀疑主义以及旧唯物主义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5.
本从哲学基本问题的主要方面,即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问题”的角度出发,一方面结合古代希腊的自然哲学对世界本原的界定,指出老子“道”的深刻含义是关于宇宙存在的根据,另一方面,分析老子对“道”的“本体论(ontology)的设定,指出“道”的理解对于把握老子哲学方向、哲学立场以及《老子》哲学体系的性质和老子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具有形而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实体本体论到文化本体论──论当代哲学的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体本体论到文化本体论──论当代哲学的转向李无苑实体本体论是古典哲学的基本形态,它试图用一种抽象的形而上学的实体来说明世界。而文化本体论则是在经历了现代西方哲学的过渡之后,由卡西尔、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罗蒂等人开创的一种当代哲学趋向。它既超越了传统...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本体论思想,是基于历史的必然性和人类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本体论,一是我们可以从哲学自身来看,实践本体论是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超越;二是我们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处获得证明。物质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争论的焦点是自然与实践的关系如何。实践本体论主张自然的人化和人化的自然是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的,实践基于自然又超越于自然。对唯物主义必须进行实践的理解,才能正确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萨特吸取黑格尔哲学中的非理性成份,将胡塞尔等人的现象学研究成果,转化为人生哲学的方法论,对海德格尔为其确定的研究对象——处境中的人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意识是其本体论的基础,萨特正是通过对意识特征的描述,“自在”与“自为”的剖析等一步步推导出人是绝对自由这一结论的。然而这一本体论的基础并不牢固。致使他的本体论乃至是整个自由哲学矛盾重重。  相似文献   

9.
现代语言哲学本体论受当代科学思潮、科学哲学思潮和社会科学思潮的影响,由传统思辨哲学的抽象绝对精神本体转向事实、经验现象本体。这种转向的三种趋向:经验实证的事实本体、意识现象客体和实践功用本体。这种转向给哲学提出语言与世界的关系、信息世界哲学本体新的研究方向,但也存在经验主义的局限性,必然走向辩证本体论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的进路,是从对明亡的学术检讨中进入的。他认为明亡的根本原因是“圣学不明”,其表现就是分仁义与事功为两途。为此,他要为建立仁义与事功相统一的儒学寻求本体论支持。这一学术工作取得的结果体现在他对主宰与流行的辨证统一关系问题的诠释上,它们构成了黄氏哲学本体论的具体内容。黄宗羲通过对理气关系的分析,说明了主宰与流行的辨证统一关系,并把这种统一关系运用到道德层面,提出“生生之仁”也要符合“流行而不失其序”这一本体论思想。他把这种本体论思想进一步落实到社会生活层面,从而指出整个社会生活,包括政治领域也应遵照这一流行法则,这就为他构建政治哲学思想提供了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现代哲学要在批判古典实体本体论和现代生存本体论的基础上,重建存在本体论。存在不是实体,也不是"是"(being),而是生存的根据,是"我"与世界的共在。由此得出存在的基本属性,一是本真性,二是同一性。存在的本真性通过生存的超越性实现,存在的同一性通过"我"与世界的主体间性实现。  相似文献   

12.
尼采被视为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先驱,与其哲学的反本体论倾向有着必然的联系.尼采对本体论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认为本体论的基本范畴"上帝"、"灵魂、"物"等实体和"存在"本质都是一种假设的、想象的存在,根源于人类理智的失误和对自然现象的错误解释,因而都是不存在的.在此基础上,他认为,世界根本不存在一个最终实体、最高本质或绝对原则,这个世界是不断生成着的世界,是权力意志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我国教育哲学的研究尚未进入教学本体论的自觉理解与建构。本文从教育哲学的角度 ,即从“教学本体论”的层面对以往我们对教学存在的认识进行反思 ,力求使我国教学本体论研究从心物二元论为前提的“思维本体论”中摆脱出来 ,形成现代意义上的“生成论本体论”,从而为我国教学改革提供符合现代哲学思维水平的教学观念和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和讨论了康德理性本体论哲学中存在着的矛盾和困境:一方面康德努力使人从形而上学的实体假设中摆脱出来,走向人的真实存在,并且又把外部世界从人的立体性的实体假设立中摆脱出去,使之成为人认识到的一种现象存在,让人面对自身现实的存在;另一方面康德又不再继续重问这种认识成为可能的条件,而仅仅把它们当做假设的信念来讨论,并且用逻辑构推出一种不可认识的“物自体”存在,来平衡这种认识的空缺。这样,康德哲学的这种困境和矛盾就把古典形而上学推向崩溃的边缘,从而给哲学全新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5.
西方哲学在探究世界本体的过程中,是由最初把感性中的具体的认定转向到理性抽象的东西的认定,把普遍概念作为世界之本体。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又从抽象的理性转向现实的存在来研究世界之本体。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则实现了探究本体论问题的伟大转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方法论给我们进一步探究本体论问题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诸多本体论观点,这主要是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不同所致。马克思人本理性哲学的本体论,是人的个体生命本体论。人的个体生命不是单子,而是以个体性与类本性的辩证关系为根基的一系列辩证本性。人的个体生命本体论,作为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本原,可以直接或间接推出马克思人本理性哲学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7.
方东美的生命本体论是在融摄西方生命哲学、会通中国哲学《周易》和《中庸》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早年融摄西方的过程中,他在吸收柏格森、尼采等人思想的基础上确立了生命哲学的取向,但也造成了理性与非理性、情与理的矛盾冲突。转入中国哲学研究之后,在《周易》和《中庸》的“生生之德”与价值理论的启发下,他修正了早期的矛盾观念,确立了“普遍生命”这一最高概念,并为普遍生命规定了生之理、爱之理、化育之理、原始统会之理、中和之理、旁通之理六大构成要义,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具有机体主义特征的生命本体论思想。  相似文献   

18.
老子的仁论及其理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是第一个把“仁”纳入大道的范畴和大道联系起来思考的思想家。把“仁”纳入大道的范畴 ,这从本质上提升了“仁”的品格 ,从内涵上扩大了仁的人性表达 ,是真正意义上的仁论本体论思考 ;老子“仁”的本质特征乃自然无为 ,这是老子仁论思想的逻辑起点和必然归宿 ;老子仁论思想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 ,其思想奠定了中国仁学发展的基础 ,儒家仁学发展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 ,这与老子的仁论思想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体论”作为对对象世界本真存在的追问,是人的超越性和自为性特质的表征,是哲学的本然使命和永恒课题。马克思哲学革命性变革的真实意蕴在于马克思并没有抛弃本体论,而是拯救和完善了本体论,改变本体论的历史形态,建构了实践本体论。“实践”范畴本身独具的特质使“实践本体论”的建构成为可能和现实化。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的建构作为一种独特的本体论建构范式,克服了传统本体论的缺陷,显示了自身理论的优点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20.
本体论在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体论哲学由盛到衰再重新掘起的历程表明:所谓本体论在当代的“复兴”,不是对旧有本体论形态的回复,而是对哲学本体性质的重新规定。实践观点对于本体论的意义就在于它提供了解决本体论问题的一种全新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实践思维方式。实践的这种本体论意义,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追求的本体论是一个过程本体、关系本体。它是以人的实践、人的本质和人的世界彼此相互关系和运动过程来实现人的本体论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