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一、现代大学人本管理的内涵 人本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是顺应人性的管理。人本管理是以“全面发展的人”假设为前提的。现今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决定了个人高度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全球化的趋势加速了社会对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个人的迫切需要,因而产生了“全面发展的人”的假设。人本管理完成了对现代管理理论的超越,它通过对泰罗科学理论以来丰富的管理学成果的扬弃,吸取现代科学管理阶段的系统论,形成了以价值观为内核,物质和行为、制度、价值观三个理论层面紧密相连、浑然一体的有机系统。  相似文献   

2.
论高等教育管理的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管理的价值观是引领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以工具理性为基础的传统高等教育管理的价值观的审视与反思 ,指陈这种以效率、效益、理性与逻辑为其追求的价值观在促进社会、经济、学术等外在目标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其组织管理生活意义的丧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应确立“目的人”、“管理中交互主体性”、“追求卓越”等高等教育管理的价值理念 ,并把“人的存在、发展、自我完善”作为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的终极依据和最终成果。  相似文献   

3.
大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组织,组织文化建设本质上是组织的价值观管理。大学文化建设可运用价值观管理的逻辑,以大学战略目标为心理愿景,以大学核心价值观为精神观照,通过持续的大学文化价值观管理运作,使大学人的理想、信念、追求与学校的目标、使命、愿景有机统一,形成对大学文化的情感依附与价值归属即“我们是谁”的身份认同,使大学人的共同信仰和价值体系沉淀为学校办学和管理的制度理念,生成凝聚并引领大学人以特色发展实现学校战略愿景的集体人格。  相似文献   

4.
试论价值观管理理论中的人性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传统理性管理理论中 ,不论是“经济人”思想 ,还是“社会人”思想 ,个人只不过是提高生产效率和实现管理目标的“工具人”而已。“工具人”思想人性观发展的历史局限性导致了现代价值观管理理论中“目的人”思想人性观的产生。马克思认为 ,人在任何时候都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是“手段”和“目的”的辩证统一。人类社会只有发展到了共产主义阶段 ,体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的人”思想的人性观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5.
使命管理新理念的首倡弗朗西斯·赫塞尔才(Frances Hessethein)、现任美国德鲁克基金会(The Drucker Foundation)主席、促进道德规范发展的约夫逊协会管理委员会主席,先后出版《领导到领导》等管理专近10部。她强调:“一切工作都源于使命.并与使命密切相关”,“你不需要为了管理而成为管理.你是为了使命而成为管理。你所做的一切工作.无非是与大家进行沟通,让大家接受这个使命.然后团结带领大家,朝着这个方向前进。”使命代表着一个组织中的某种共同抱负和最基本的认同感。使命管理就是将这种共同抱负和认同感渗透到组织的每个角落.把所有的人都团结在使命的周围,从而产生巨大的推动力,组织的领导应该了解组织存在的意义、目的.依靠身体力行的“做人而非做事”,来引导组织向着使命这一目标不断迈进。[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学校文化管理,在某种意义上是依赖与依靠学校教职工共同的精神追求,并积极促进与发展教职工共同追求的管理模式。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学校共同价值观则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学校共同价值观为学校师生员工提供了共同的思想意识、精神追求和日常行为准则,是学校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学校文化管理的核心内容。下面结合我校文化管理的具体实践,来谈谈学校共同价值观塑造在“以文化引领学校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胡群武 《教师》2008,(3):55-57
柔性管理本质上是在尊重人的人格独立与个人尊严的前提下,在提高广大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的基础上,所实行的分权化的管理。它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来的。“刚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以组织权威为基础,管理者依靠组织制度和职责权力,通过命令与监督来约束管理员工。而“柔性管理”则以人为中心,以员工对组织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的认知、理解与内化为基础,管理者依靠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心理文化氛围,通过启发、引导和支持对员工进行人格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博雅管理”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幼儿园可以通过人本管理、过程管理和系统管理等践行“博雅管理”,以促进教职工的自我实现与专业发展,从而促进幼儿和谐、全面地发展。一、“博雅管理”的内涵“博雅管理”由现代管理学的开创者德鲁克提出,他说:“我着眼于人和权力、价值观、结构和规范去研究管理学,而在所有这些之上,我聚焦于‘责任’,那意味着我是把管理学当作一门真正的‘博雅技艺’来看待的。”  相似文献   

9.
“使命管理”理念由美国学者赫塞尔本于2001年提出,该理念认为,一切工作都源于使命;管理者不是为了管理而成为管理者,而是为了使命而成为管理者。管理者所要做的,是与大家进行沟通,让大家接受这个使命,然后团结并带领大家朝着这个使命的方向迈进。使命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表达了大家“为什么而做”。  相似文献   

10.
使命管理是学校管理发展的新理念,对传统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等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在阐述使命管理的历史及其对学校管理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学校使命的结构和制定过程,探索性地建构出学校使命管理的模式框架,并对影响使命实现的六大要素: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等在使命管理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究和实践分析。  相似文献   

11.
安全生产已成为煤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中之重,许多劳动安全事故,是由于有关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违章作业、专业和安全知识缺乏、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人力资源部门应配合安全生产监察部门,运用独特有效的管理手段规范员工在劳动过程中的行为,共同防范劳动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煤矿劳动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知识型组织越来越多, 但对知识型组织管理的研究却并不多。由于知识型组织所具有的特点, 决定了它应当采取与一般组织不同的管理即知识化管理, 而这种管理的产生和应用, 完全是由于知识经济的挑战, 是由于科技进步、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基础所决定的。建立在如此基础上的知识化管理, 具有与传统管理完全不同的管理特点和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理念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理念是指导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方向,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也是高校在新形势下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还没有完全按照"以人为本"理念的要求进行,主要表现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没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管理制度缺乏人本关怀以及工作方法缺乏创新。为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就要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观念、规章制度和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章旨在探讨校园管理的由来以及现状,结合最新的网络科技发展趋势给出在网络环境下学校管理的模式,力图解决两个问题:1.网络环境对校园管理是否有益?2.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校园管理?通过分析已有的网络校园管理的例子,结合实践经验,本给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网络环境下的学校管理框架,并通过实践实现了一部分功能。本还提出了对网络环境下学校管理的反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高校秘书人员情绪管理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情绪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通过探究高校秘书人员情绪对其工作的影响,以及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提出秘书人员情绪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期望秘书人员在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进程中,努力加强情绪心理修养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阐述管理科学的特点、发展筒史及学科框架,对21世纪管理科学的若干重点问题进行了剖析。指出了我国管理科学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在过程管理、目标管理、交叉管理等管理学派到目前对企业管理理论产生重大变革影响的组织行为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有中国特色管理科学应遵循的原则和实施方案,及其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管理学到底是一个研究领域,还是一门学科,是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如果按照学术界已有的学科标准——独特的研究对象、独特的研究方法而论,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还不能成立,因为,它只有独特的研究对象——高等教育范围内的教育管理的现象和规律,还没有其独特的研究方法。但是,在科学日益复杂化的时代,在知识联系更加紧密的今天,如果还固守这种学科观,显然有碍学科的发展。库恩的"形而下范式"正好给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新视角:即独特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得以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而是否有独特的研究方法并不影响其学科性。根据这个标准,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可以成立。  相似文献   

19.
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的科研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加强科研项目的中后期管理对于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科研实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科研项目中后期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科研项目中后期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复杂性科学作为新兴科学,为复杂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与方法.高职教育(高职院校)作为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具有一系列复杂性表现.高职教育系统的决策应采用综合集成方法,构建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管理策略应超越还原论方法的局限,遵循复杂性科学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