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喷泉实验装置的小改进广西凌云中学(533100)陆英麟一.实验操作1.在瓶塞上打一个孔,插入玻璃尖管,在胶塞上放一小团吸水棉花.2.将干燥烧瓶收集满氨气或氯化氢后,把带玻璃尖管的瓶塞连同吸水棉花团塞紧烧瓶,玻璃管的一端插入盛水烧杯中,由于烧瓶中的氨气...  相似文献   

2.
试题:29、大气压强对许多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有着重要影响(Ⅱ)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约去)(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2)收集氨气应使用方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做干燥剂。(3)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该实验的原理是。(4)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1试题分析本题是一化学实验题,层层设问,考查了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第一小问主要考查化学药品的正确选择和化学用语的正…  相似文献   

3.
何海清 《化学教学》2001,(4):44-44,42
图 1是中学化学中证明HCl、NH3等气体极易溶于水进行喷泉实验的装置 ,实验中水往往不能充满烧瓶 ,喷泉结束后烧瓶中会余下较多的气体。若以50 0mL的烧瓶集满氨气 ,即使成功的实验通常也会余下 30mL左右的气体。对这一现象的分析当然不能仅简单地以装置可能漏气而论。在装置不漏气的前提下 ,有些学习资料以及教师在课堂上对这一现象进行过以下的一些解释 :( 1 )烧瓶中的水有一定的高度 ,水柱产生的压力对大气压有一定的抵消作用 ,总要余一些气体。( 2 )氨在水中的溶解是可逆性的 ,烧瓶里的氨水中总会有氨气逸出 ,水不可能充满瓶。( …  相似文献   

4.
氨溶于水实验成败的分析山东省青州市第一中学︵︶张秋花徐清华氨溶于水的实验,其中设问:把充满氨气的试管的管口向下倒拿着放到水槽的水里去,把拇指放开。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如果此实验操作规范,氨气收集得满。可以看到很快有水进入试管,液面不断上升,最后水面...  相似文献   

5.
一、实验步骤1.按附图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实验开始前,先在大试管中用排水法收集好一试管氧气,并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备用。2.在平底烧瓶中收集一瓶 NO_2气体并用橡皮塞塞紧瓶口。这时可以观察到烧瓶内充满红棕色的 NO_2气体。此时气球处于自然松弛状态。3.用注射器将水注入平底烧瓶内,轻轻摇动平底烧瓶,烧瓶内的红棕色消失,NO_2气体变为 NO 气体。  相似文献   

6.
一、实验装置图实验装置见图 1,图 2。图 1 实验装置    图 2 放大部分二、实验用品塑料瓶 (矿泉水瓶或可乐瓶 )、小试管、橡皮筋、尖嘴玻璃管、短玻璃导管、烧瓶、橡胶管、橡皮塞 (双孔两个 )。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酚酞溶液、水。三、气体的收集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在浓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 ,氢氧化钠溶于浓氨水中放出热量 ,加速了浓氨水的挥发 ,迅速放出氨气。四、实验操作及现象1.将小试管用橡皮筋固定在尖嘴玻璃管上 ,塑料瓶中加入适量水 ,滴入酚酞 ,振荡。2 .照图 1安装好实验装置 ,双手握紧烧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3.小试管…  相似文献   

7.
喷泉实验中氨气的简易制法江苏省沛县师范学校(221600)陈潜一、实验装置A.21200mm试管B.烧瓶C.氯化铵、氢氧化钠、浓氨水。二、实验药品氯化铵晶体、氢氧化钠固体、浓氨水。三、实验操作与现象称取NH4Cl和NaOH各3克,混合后放入21×20...  相似文献   

8.
木炭是一种多孔性固体,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它不但能吸附溶液中的有色物质,还能吸附气体,特别是对有刺激性气味或有毒气体的吸附能力较强。a.用镊子夹住木炭块,放在充满水并倒立在烧杯中的试管下面,或用铁丝缠住木炭块,迅速伸进盛满水倾斜的烧瓶中,可观察到有大量的气泡冒出,上升到容器顶部,使水面下降(图1-a),从而证明木炭里有许多小孔隙,是一种多孔性物质。b.在橡皮塞或软木塞的细端装上一个V形长白铁片(图1-b)。将集满氨气的蒸馏烧瓶的支管浸入植物油或其它油类中,然后将V形铁片上放有木炭的塞子塞紧瓶口,…  相似文献   

9.
仪器:铁架台、酒精灯、具支试管、平底烧瓶、锥形瓶、干燥管、导管。药品:稀硝酸、CaCO3粉末、螺旋状铜丝、NaOH溶液、棉花。装置图:实验装置见附图。  相似文献   

10.
氨气的产生、收集和溶于水的联合装置苏州市三中(215003)王云华高中化学第一册中,实验室制取氨气是用氯化氨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收集时氨气易外逸而污染空气.在做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时,若集气的烧瓶稍不干燥或封闭不及时,氨气则...  相似文献   

11.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二版,全日制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第二册中氨与水的反。实验如下所述: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子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立即倒置烧瓶句话说明了前面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的塞子塞口时,圆底烧瓶口不是向下的,这样操作是不妥,因为空气的密度是1.293g/L,氨气的密度是0.771g/L,比空气小,只能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氨气。①若边制取氨气边做上面的实验,用向下排气法待圆底烧瓶收集满氨气后,拿出导管,圆底烧瓶口要仍然朝下,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的塞子塞紧,移至铁架台上固定,按教…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课本中的喷泉实验装置中圆底烧瓶的塞是带玻璃管和滴管的双孔胶塞,则与之配套的胶塞要同时打双孔,难度很大又浪费时间,一个塞上两个孔又增加漏气的机会,滴管与玻璃管的同时存在又会让讲课教师手忙脚乱,这些都会影响实验的效果。我经过多次的实验,认为用带玻璃管的单孔胶塞效果不错,这样既省去了实验员打双孔的麻烦,又减少了漏气的机会。改进后的实验原理没有改变,以氨气喷泉实验为例,其具体操作方法是在玻璃管中事先充满水,然后夹上夹子,干燥的圆底烧瓶收集满氨气后用带玻璃管的塞子塞紧瓶口,使玻璃管下端插入盛有水的烧杯…  相似文献   

13.
一、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类型 例1已知一干燥烧瓶内充满标准状况下的氨气,将此烧瓶倒置在装有足量水的水槽中(假设氨气全部溶解).求烧瓶内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  相似文献   

14.
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学生实验中的铜和稀硝酸反应,按课本上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因烧瓶内空间大,空气多,生成的一氧化氮易被氧气氧化成二氧化氮,所以在烧瓶内看到的是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而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学生难以相信是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的,而易误解为是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的,易与铜和浓硝酸反应的现象产物混淆。经改变反应装置和实验方法,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1实验装置将原实验装置中的圆底烧瓶改为小试管(以下简称试管)。2实验操作把试管配上带有导管的单孔橡胶塞,检查装置气密性。在试管里…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物理实验第一册中,有一个证明液化放热的演示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所用仪器包括铁架台(未画出)、石棉网、酒精灯、带塞烧瓶、试管A、U形细玻璃管、温度计、盛水容器B],将烧瓶中装热水,用酒精灯加热,待水沸腾时,水蒸气从瓶口的细玻璃管内喷出,大量的水蒸气遇到试管,发生液化现象,与此同时,容器B中水温度也随之升高,于是便可证明水蒸气液化时会放出热量.其实这并不足以证明水蒸气液化时会放出热量.因为尽管水蒸气发生液化后,变成同温度的水(在同一压强下),这时要放出一定的热量;但试管中液化的水不断与试…  相似文献   

16.
初中化学课本中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因现象不明显,成功率不高而成为一难点。笔者经过反复实验,经改进装置、方法后实验效果明显,成功率达95%以上。现介绍如下:1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2操作步骤及现象a.将烘烤后的木炭和氧化铜以质量比为1:9或1:10的比例置于研钵中研细、混匀。b.将混匀的混合物装入球形小试管中,约为球形体积的2/3,并在距离药品2~3cm处塞上一团玻璃毛,右手持试管夹,加热(约1min)至混合物开始出现放热反应即混合物开始出现红热现象时,立即移开试管,左手将备好的大试管罩在球形…  相似文献   

17.
木材干馏实验装置改进仙桃市通海口一中余孝忠(433000)初中化学课本第108页,图3~2是实验室木材干馏的装置。在此实验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如下几个问题:1.装置中的硬质大试管经过实验后,常常会出现试管破裂或变形。2.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木材加热,温度不...  相似文献   

18.
1 实验装置1 1 仪器及用品大试管、小试管、分液漏斗、大广口瓶、大胶塞、试管架、铁架台、圆底烧瓶、石棉网、酒精灯。1 2 药品浓盐酸、浓硫酸、高锰酸钾、二氧化锰、氢氧化钠溶液、红纸。1 3 装置图图Ⅰ           图Ⅱ   2 实验步骤2 1 按图Ⅱ所示装置 ,在左边试管中加入约 1 0ml浓H2 SO4,中间试管装入干红纸 ,右边试管装入湿的红纸 ,用胶塞塞好。2 2 向大胶塞中的大试管内装入高锰酸钾。2 3 向广口瓶中注入 3cm~ 5cm深的NaOH溶液 ,并加入 2~ 3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连接好胶管 ,盖好带大试…  相似文献   

19.
一、简易喷泉实验我们在高一学生实验<<氨的制取和性质铵离子的检验>>一课中,将氨在水中的溶解一项操作稍作改进,做成了简易喷泉实验,学生们兴趣很高.具体作法是:(1)预先为收集氨气的试管配置一只单孔塞,塞上一只胶头滴管.(2)将胶头滴管内吸满水,待试管内收集满氨气后塞好上述胶塞.(3)挤压胶头滴管上的胶囊使水滴入试管内;等试管内呈显著负压使胶囊扁瘪后,将胶头滴管的胶囊一端浸没在水槽中(如图).(4)在水面下小心取下胶囊,可以看到水槽内的水通过尖嘴喷入试管内形成喷泉.(5)将试管倒转取下胶塞,向试管内滴…  相似文献   

20.
1 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行的高一化学教材中,学生实验七给出了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即将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充分拌匀后装入大试管中,用小火加热,便产生氨气(图见教材P190)。虽然这个实验装置容易成功,但由于反应产物中有水生成,如果学生用火不当,将导致大量的试管破裂,造成浪费,即使用小火加热,也避免不了上述事故。如果持续加热,会产生水蒸气连同氨气一起排出,影响了氨气的纯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