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巢湖流域水体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根据水体景观和功能,巢湖流域水体生态旅游资源分为三种类型:湖泊河汊区、滨湖平原区和环湖低丘台地区。分析流域水体生态旅游资源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不同开发模式:(1)湖泊河汊区湖光山色、水文化、水上运动开发模式,(2)滨湖平原区农家亲水生态旅游开发模式,(3)环湖低丘台地区康体、度假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2.
环巢湖流域方志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环巢湖方志文化蕴涵深厚,是此流域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物化成就和精神成果的结晶。方志文化极富民族特色,内容博大精深,包容性很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方志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属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我们应一分为二地看待方志文化,剔除其糟粕,弘扬其价值。  相似文献   

3.
巢湖流域市镇从古老的草市及军镇体系中分裂出来之后,至明代及清初,获得了独立的商贸地位,经济贸易作用不断增强,开始取代原有县城的经济中心作用,成为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晚清市镇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汇的时代背景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巢湖流域形成了市场等级不同、功能多元的市镇体系,并在广袤的农村地区建构了一个联系紧密的商品流通网络,促进了巢湖流域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口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统计数据基础上,选取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水平指标,对1990—2007年巢湖流域人口承载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适度人口规模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8年间巢湖流域实际人口规模均超出流域经济资源的实际承载能力和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适度人口容量。认为,人口压力是巢湖水质恶化、治理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为综合治理巢湖污染、制定流域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政策提供一个量化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降水集中期和集中度与洪涝灾害之间的关系,对巢湖流域9个市县1957-2006年的年降水量进行分析,并对巢湖流域的逐日降水量采用15 d为时长的降水集中期和集中度分析,再结合小波分析找出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的震荡周期,最后分析了巢湖流域降水集中期和集中度与洪涝灾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能够定量地表征降水量在时空场上的非均匀性,提取出最大降水重心对应的时段;旱涝灾害发生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巢湖流域的降水集中度、集中期与巢湖流域洪涝灾害之间存在着比较密切的联系.旨在为巢湖流域洪涝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巢湖流域自然条件复杂多样,稻作历史非常悠久。明清时期巢湖流域气候潮湿,热量充足,水源丰富,对于水稻的种植较为有利,水稻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水稻品种极为繁富。长期的水稻种植,使巢湖流域形成了异于省内其他地区的稻作文化区。明清时期巢湖流域的水稻生产以一季稻为主,双季稻只是小面积栽培。  相似文献   

7.
随着巢湖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2015年巢湖蓝藻水华的爆发程度比往年明显增大,引起了当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为确保巢湖流域饮用水安全,提高政府应对蓝藻水华的能力,加强巢湖蓝藻水华预警监测工作刻不容缓.笔者根据多年来蓝藻水华的发生规模和对近3年蓝藻水华应急监测的数据分析,将巢湖蓝藻预警监测分成3个级别.  相似文献   

8.
夏商两代由于南巢、涂山、六、英诸氏族封国与中原王朝的特殊关系,巢湖流域殆为“千年无战事”。周遣师“征巢”,割疆分土封建庐国,巢国渐次衰微。庐国解体,“群舒”、桐、宗、橐皋等诸侯孳兴。春秋战国时期,东周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巢湖流域虽处中原诸侯争霸的外围地带,然成“楚吴二牛牴牾之场”。强楚东进,群舒浮沉。楚吴夹攻,巢国终结。橐皋结盟,矤叴重生。越楚衰亡,大秦一统。先秦几千年朝代更替,烽火动荡最激烈的时候,正是各类文化冲撞、交流、融合与创新的最佳契机,巢湖流域广袤土地上既有后生的军政建制,更有自身固有的文化体制。吴越人北上无疑带来江南的文明色彩,楚人东进并统治这片土地期间,传播推进西部和中原文化元素,与本土固有的悠久雄厚的有巢氏文化基因相结合,形成具有巢湖特色的文化体系,此乃今安徽文化珍贵的资源库储和合肥“大湖名城”战略的文化基石。  相似文献   

9.
巢湖流域是巢湖民歌的主要产生、传唱地。巢湖民歌种类繁多,主要有号子、山歌、小调等。巢湖民歌思想健康、内容丰富、魅力独特,是江淮地区民歌的一朵奇葩,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巢湖民歌艺术手法多样、生动,表现生活面广,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是第一批被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歌之一。根据当下广为传唱和文献记载的巢湖民歌,分析巢湖民歌的类型概况、思想艺术特征及其传承与发展方向,以期推动巢湖民歌研究更加深入,使其能在当今多元的文化生态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充分利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制度创新的契机、巢湖提供的生态经济价值、保障"长三角"水生态安全这三个角度,分析建立巢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并依据流域的生态资源特点和经济基础,结合流域现有的政策制度,通过借鉴各地生态补偿政策的相关经验,在构建生态补偿法律体系和完善环境保护税收制度等方面提出建立巢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1.
渔业经济是巢湖流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巢湖渔业资源丰富,是安徽省内重要的渔产区,拥有较为庞大的渔民群体。新中国成立前,巢湖流域渔业发展面临生产分散无序、渔民生活艰辛以及水面治安混乱等诸多困境。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渔业的发展,通过开展以清匪剿霸为核心的民主改革、推进合作化运动以及提高水产养殖技术等措施促进巢湖流域渔业的恢复与发展,调动渔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善了渔民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巢湖的探索实践成为早期安徽渔业治理的典型。  相似文献   

12.
流域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流域管理必须从整个流域全局出发,统筹安排,综合管理,合理利用和保护流域内各种资源和环境要素之间的关联,综合利用法律、行政、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优化机构设置,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协调各方利益.基于此,流域管理体系必须是"一个全面、两个统一"的管理机构及其运行和协调机制.巢湖流域通过政府及其环境部门、 巢湖管理局形成了纵横结合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统一的管理模式.但巢湖流域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职权冲突的风险,因此,必须通过政府善治严责协调,跨区域有效合作,绿色政绩考核和追究环境法律责任,完善公众参与等路径予以克服和完善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3.
《滁州学院学报》2017,(5):40-42
为分析巢湖不同形态砷污染的程度以及分布特征,以安徽巢湖不同流域中上覆水为研究对象,利用原子荧光形态分析仪测定了砷离子的含量以及形态。结果显示:巢湖不同流域中上覆水砷含量各不相同,上覆水中总砷含量的平均值都未超过地表水砷含量的标准,上覆水总砷浓度为4.190-11.014ug/l,三价砷浓度为0.684-6.336ug/l,五价砷浓度为2.456-7.832ug/l。巢湖同一流域上覆水中,五价砷平均含量高于三价砷含量。  相似文献   

14.
巢湖是自然形成的湖泊,其山其水经过千百年来的历史沉淀,蕴含着丰富的旅游文化,增强了审美的价值。在巢湖深度开发的今天,从文化审美的角度来审视,这对进一层地认识巢湖旅游资源的文化审美价值,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三级指标体系分别对巢湖流域水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巢湖流域整体各个指标得分偏低,水生态状况在各个地市中存在较大差异。需要进行有效治理减少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6.
作为对环境纠纷复杂性的回应,环境司法正朝着着专门化趋势发展.实施流域内环境司法专门化,符合流域环境资源整体性规律,有利于司法统一;有利于流域环境行政执法的有效落实;有利于保障流域环境主体的环境权益.巢湖流域可以在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环境保护法庭,跨区域集中管辖涉及巢湖流域的环境资源案件,创新流域内环境司法机制,科学配置司法队伍,优质高效审理环境案件,为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服务.  相似文献   

17.
合肥考释     
合肥作为南巢古邑、巢湖流域首城暨安徽省省会,雄踞皖中,通络寰宇,既占据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拥有复杂显要的政制资历,又富储4000年历史积淀和人文蕴匮,诸多条件使其成为巢湖文化、江淮文化研究的中心、重点和前端。本文系统地介绍合肥古今各种名称及其来历,条陈其历代建置与政制演延,考辨“庐”字读音,并就古今文史学家有关记述进行勘核理析考辨,对江淮文化和合肥史地研究均具有学术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环巢湖文化旅游研究现状着手,发现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虽分布零散,但也有一定的集合性。沿此线路,进一步地分析了环巢湖文化资源的类型,并依据其文化资源分布的特点将环巢湖文化资源进行了简单地空间划分,同时结合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及环巢湖旅游发展的内在需求,从了解相关基础理论、制定基本整合原则、确定整合措施三方面提出了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设想。  相似文献   

19.
由巢湖文化研究会编著的《巢湖文化全书》,在省社科联开展的第六次全省社科类先进学会、优秀成果和学会优秀工作者评选活动中,获优秀成果奖。《巢湖文化全书》旨在发掘巢湖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为进一步提炼巢湖特色文化、研究和开发巢湖  相似文献   

20.
巢湖水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极具地方特色. 文章主要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了巢湖水文化的传播优势与传播策略,为巢湖的区域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巢湖的水文化传播研究,将会对构建巢湖文化圈的城市形象,打造安徽地方品牌,增强安徽文化的竞争力产生特别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