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朱布林是"火星协会"的创办人,他为我们描绘了人类定居火星的蓝图。他认为,只要再过一千年,人类就能够在  相似文献   

2.
小贝历险记     
小贝是小人国的王子,一天他来到人类王国. 他来到人类世界一看,啊,好美啊!到处是高楼大厦,到处是宽宽的大马路.大马路上车来车往,他不知不觉地走向中间.突然"嘟嘟"的喇叭声四起,吓坏了小贝.  相似文献   

3.
"生活世界"是哲学家胡塞尔晚期思想的菁华。他提出"生活世界"理念,是出于他对当时科学理念与文化处境的深刻反省与批判。因此,不论是科学、文化、哲学抑或人类个体而言,都因为这个生活世界成为其可能条件。欲探究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形成的动因以及"生活世界"与"人类生活"之关系的原初意涵。  相似文献   

4.
<正>乔治·贝克莱(1685-1753),是西方近代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是因捍卫唯心主义而出名的天才形而上学家,是经验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实在只是由心灵及其观念构成的,因此人们通常认为他是主观唯心论的发明者。《人类知识原理》是贝克莱的主要哲学著作,是西方的哲学经典。《人类知识原理》分为"导论"和"正文"两部分。"导论"的主题是批判"抽象观念",贝克莱批判"抽象观念"是要为批判"物质"概念做准备。在"正文"部分,贝克莱正面阐述了自己的唯心论观点即非物质主  相似文献   

5.
我要飞啦     
淘淘是个顽皮的男孩子,平日里最爱"尝"新鲜。瞧他,红色头发,歪戴着帽子,真酷!他常说人类已有"神舟6号"、"嫦娥1号",总有一天,他也会有"淘天1号"。  相似文献   

6.
"未来三部曲"是美国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创作高峰时期的作品,也是最能体现他的艺术成就的代表作。库布里克一向保持着思考的兴趣,善于思考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道德问题和人类的未来命运。在这三部曲中,他分别从战争、科技和暴力三个方面来表现人性在有规则环境中所受的压制,探讨人类命运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众多作家中,莎士比亚就是这样一位怀疑者和突围者,而他的《哈姆莱特》则充分体现了他关于人类精神领域的困惑和探索。文本中以哈姆莱特为代表的诸多人物的自我意识总是处在以古希腊精神为代表的"小我"意识和以中世纪基督教为代表的"大我"意识之间的剧烈博弈当中,而且,这种博弈状态是多元、复杂、深刻和深远的,这体现了莎士比亚关于人类精神发展领域最为深刻的困惑与怀疑,他的这种困惑和怀疑是具有预言性的,对于我们今天人类精神的发展是具有启示性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众多作家中,莎士比亚就是这样一位怀疑者和突围者,而他的《哈姆莱特》则充分体现了他关于人类精神领域的困惑和探索。文本中以哈姆莱特为代表的诸多人物的自我意识总是处在以古希腊精神为代表的"小我"意识和以中世纪基督教为代表的"大我"意识之间的剧烈博弈当中,而且,这种博弈状态是多元、复杂、深刻和深远的,这体现了莎士比亚关于人类精神发展领域最为深刻的困惑与怀疑,他的这种困惑和怀疑是具有预言性的,对于我们今天人类精神的发展是具有启示性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林选泉:高级建筑师、上海注册评标专家、兼职教授,从事城市设计与景观规划设计。曾经是"上海世博会浦东园区场地景观总设计师""2010年度上海榜样人物""世博建设功臣"。现创立"上海选泉建筑景观规划设计公司"。他很年轻,他是新上海人,他是上海世博会浦东园区场地景观总设计师。他来自"草根",却有着哲学家的慧根。他倡导"无为设计",努力寻求"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生存之道"。他和他的设计引起了社会  相似文献   

10.
1按照《圣经》的记载,上帝是用泥土造出人类的始祖亚当的:"上帝用地上的泥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魂的活人,名叫亚当。"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女娲也是用泥土造人的:"女娲抟黄土做人。"这些相似的传说,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土地是人类的生命之源。  相似文献   

11.
“假借”和“通假”是有关汉字用字现象的常见术语。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以同音字或音近字相替代。然而其替代的性质并不相同。“假借”相对“本字”而言、“通假”相对“正字”而言。它们分别是从文字学和训诂学两个学科的不同视角看问题的结果。从具体实例看,两者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在逻辑关系上部分属不同的层面,不应把它们视为同一现象的具有互补关系的两个侧面。  相似文献   

12.
"来""去"的位移阐释与"起来""起去"的不对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道锋 《巢湖学院学报》2003,5(6):95-97,123
“来”具有“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靠近”的语义特征,“去”具有“离开说话人所在的位置或者文学作品中某一特定位置向另一地点运动”的语义特征。在“位移变化”的语义特征上,“起来”偏离了“来”,而“起去”与“去”却保持着一致。这种语义上的差异导致了“起来”起去”语法功能的不对称,主要表现为“v起来”和“v起去”中“v”的范围不对等。  相似文献   

13.
老子认为,"道"不是常人所能言说的,只能是道家的人采用道家的语言才能予以言说;斯宾诺莎认为,"实体"难以规定,因为"规定就是否定",但是采用逻辑的语言也是可以阐述的。"道"和"实体"都是以自身为原因的,这就没有给意志之神留下任何地盘。"道"是以"反"作为其运动变化的方式,而实体却是静止不变的;老子追求的是"道"的境界,而斯宾诺莎却以理智的方式追求真理。  相似文献   

14.
文学思潮的"特性",即是指只有在"文学思潮"状态下才能得以充分显现的东西.只有当各种因素的"共同倾向性"呈现出容易被人们感知的"群体"样态时,"思潮"的生命过程才算开始."共同倾向性",既表现为"共时性"的各个完整系统之中的各环节或部分,又表现为"历时性"衍化而成的"家族相似"式的纵向现象异变中."文学思潮"的"群体性",既可以是某一特定时期以平行方式排列的集束"现象",也可以是一种现象以跨时空(指不同文化时段)排列呈现为纵向性的"现象"群体.文学思潮的"扩张性"特点,意味着它总体上不是内敛,而是外扩并具有强大的辐射性.由"点"到"面"的变化过程亦就是由单个的"思"之于群体"潮"的生成过程."点"的重要性在于,它可能最先呈现了某种趋向,潜含了外扩的潜能及被多角度接受的可能性.它首先体现为对存有"小异"的"同质"因素的"吸附",其次表现为对在对抗中日益弱化的因素的"招降"或"改编",同时也相应产生对"传统"因素的"改造"."整合性"是文学思潮"扩张性"特征的重要内涵,也是"扩张性"功能外化的主要策略."整合"中的"呼应性"和"矛盾性"(对抗性),可谓文学思潮扩展历程中最有活力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老子》为语料,对其中第一人称代词"吾"和"我"从句法功能和指代意义两方面进行辨析,并进一步讨论了"吾"与"我"在《老子》中共存的意义。"吾"在《老子》中可以做主语和定语,"我"可以做主语、定语和宾语;"我"是得道之人,是圣人,"吾"是未得道之人,是"道"的追求者;"吾""我"共存清晰地展示了"道"是"德"的目标和归宿,"德"是"道"的实践和追求。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应当加强对和谐思维方式的研究和应用,但首先要正确揭示“辩证思维“与“和谐思维“的关系.不能把“和谐思维“与“辩证思维“对立起来;与“和谐思维“相对应的应当是“对立思维“、“斗争哲学“;但“对立思维“与“和谐思维“的对立并不简单地表现在“重视斗争“还是“重视同一“这个层面上,和谐思维决不是“和谐为主,斗争为辅“;对和谐思维的本质和特征,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农校对接"供应链接模式发展前景广阔,积极有效地促进了农校双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基于"农校对接"多赢模式的释读与运行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困境分析,提出"农校对接"模式良性循环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幼儿自发开展的、以游戏本身为目的、无游戏之外的目的的游戏,称之为本体性游戏;由教师组织的教学游戏,其活动的本体是教育活动,称之为手段性游戏。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教育可以采用手段性游戏的方式。健康领域的教育尽可能地采用本体性游戏。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中国正经历着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而尴尬的现实处境使人们认识到,法治的实现更多地依赖于民众的观念支持,尤其是个体公民在法治建设中对自身角色的正确定位。“待救”是传统化积淀的思维定式,而“自救”是商品经济发展以及多元化法治社会的需求。实现“待救”向“自救”的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需要我们创造积极的政治、经济、化条件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20.
反思成人教育学科发展的思想历程,可以发现其关注焦点从“成人”走向了“教育”。进而,在“成人”与“教育”之间,生成了当代成人教育学科发展的困厄,同时也孕育着学科发展的潜力与未来。成人教育学科未来发展的核心课题是重建学科的研究范式,关键所在是重廓学科的研究边界,而回归成人的生活世界是成人教育学科未来发展的方法论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