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在国内中小学校得到了大力推广,信息技术成为一种高效的教辅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互补,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农村地区条件有限,农村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与城镇教师存在不小的差距,制约了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进。基于此,就"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是党中央、国务院在认真总结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实际,科学分析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特别是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是完善县乡管理体制,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重大举措,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农村教育尽管在税费改革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教育经费短缺问题、教师问题、县乡管理体制问题、学校布局调整问题。应把发展农村教育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动力;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实力,改善农村教育发展环境;促进县域农村教育持续协调发展;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农村教育发展模式;确立以人为本的持续有效的制度化和个性化的教育扶贫措施,逐步解决税费改革中出现的农村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访谈法,对中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发现中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民办园和学校办园占较大比例;标准化的农村幼儿园数量不能满足幼儿就近入园需求,农村幼儿入园率低;农村幼儿园选址布局不合理,办园条件差;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教育投入不足;幼儿教师素质不高,工资待遇差,缺乏在职培训机会;农村幼儿园教学内容和方法"小学化",不利于儿童身心和谐发展.为促进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政府应将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探索建立"县乡结合,以县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发展和管理学前教育的责任;改善农村幼儿教师编制和待遇,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素质;更新农村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建立新型农村的管理体制:建立新的行政体制,建立新的县乡关系,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新型农村保障体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新型农村发展机制: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培育新农民,创建文明村镇。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李春鹏 《文教资料》2008,(34):151-152
本文充分利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与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互补优势.应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与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有机结合的方法,结合高校和教育的特点,进行要素转换,建立本科教学的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2003年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我省以建立和实施"两项督导评估考核"为抓手,有效增强了县级党委、政府及其主要领导干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有力促进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理顺与落实,推  相似文献   

8.
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是我国未来十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为广大农村和低收入家庭幼儿提供基本、均等的学前教育机会,既是普及学前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基础.目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以辽宁省14个市及44个农村县、市(区)为例,调查显示这些地区农村幼儿园数量仍严重不足,以民办和学校办为主,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办园条件近半数未达到标准,农村学前教育经费严重匮乏,大多数农村幼儿教师没有编制,待遇没保障,流动性大,学历较低,专业素质与能力普遍不足,难以满足当前农村幼儿家长的期望与需求.为改善现状,应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改革现行管理体制,探索建立"省级统筹、以县为主、县乡共管"的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合理规划和加大力度建设农村多样化的学前教育机构;建设一支以公办教师为主的农村幼儿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9.
江苏幼儿园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日前颁发《关于将幼儿园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幼儿园教育应纳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其他各类教育统筹管理、协同发展。幼儿园教育实行地方政府统筹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在农村实行县乡共管的体制。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幼儿教  相似文献   

10.
不同经济主体特质所引起的信息化投资与消费意愿不同.经济主体累积的现实ICT互补能力是不同主体选择信息化投资水平存在差异的原因.建立了累积ICT互补能力所引起的进行信息化改造投资水平与消费水平选择模型.运用区域信息化数据,检验了信息化与区域信息化互补能力的关系,进一步证实了信息消费系数与研发强度、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之间的显著的正向关系,理论与实证证据都充分证实了,为了推进两化融合,政府必须强化对教育和研发的投入促进政策,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在教育信息化实践中起到最为直接的作用.本研究试图从一线教师的经验来考察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通过审视近五年教师认知技能和观念的变化来为教学实践和师资培训提供最新的决策信息.作者调查了433名小学教师技术使用的技能、态度和再学刊途径.数据显示,相比5年前,教师的技术使用水平有大幅提高;多数教师对技术应用持积极态度,并愿意开展更多的技术整合活动和参加更多的相关培训.对多数被调查教师而言,困扰他们的主要不是硬件设备的缺乏,而是相关软件和应用的缺乏.在新技术应用上,数据显示出教师支持"教"的实践较多,而支持学生"学"的实践较少.教师很大程度上把教育技术能力等同于技术操作、课常演示和课件制作水平.作者建议师资培训应从技术操作层面的训练转向教学法、教学内容和技术结合的设计训练,以此来提高技术整合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从现实来看,文化成为新时期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也成为探究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可能视角.本文基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差异指数模型,以"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数字化学习准备度"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研究区域教育信息化和文化差异之间的关系.研究者利用数据拟合探究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和文化变量密切相关,且系统推动文化变迁、建立文化映射可以助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并据此提出一种文化推进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框架和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中美基础教育信息化国家项目资金管理的政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础教育信息化国家项目有助于解决数字鸿沟问题,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这部分资金投入能否发挥预期的使用效益,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将起到非常明显的政策调控和导向作用.针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国家项目资金管理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借鉴美国的经验,文章在建立公平公开的分配机制、调动参与学校的积极性和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方面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教师在新的教育变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和系统分析,总结出“对教师的支持”是影响教师在实践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一个关键因素,并基于“动机双因素理论”分析教师的真正需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原则,以指导学校为教师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15.
云计算在高等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高等教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信息技术和关键议题很多。云计算被认为是IT产业发展的方向。使用云计算助力高等教育变革应当被理性对待。云计算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应着眼未来、立足现在,有计划地推进。  相似文献   

16.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专业组织(EDUCAUSE)自2000年起连续九年针对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十大战略议题开展年度调查,这一系列调查报告展现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近十年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这九份年度报告的解读与分析,揭示出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正在发生的三个重大转折,即从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转向信息技术服务创新;从行政管理系统的流程再造转向信息技术支撑的大学教学与科研方式变革;信息化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上从静态孤立的战略规划转向动态系统的变革管理。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教育——一种崭新的现代教育模式在世界逐步形成。这一教育模式将对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冲击,特别是对民族地区的教育带来挑战,同时也带来发展的机遇。信息化教育与国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状况;信息化教育下形成的“创知教育”模式;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与全国中小学教育情况比较;信息化教育为民族地区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机遇等问题都是我们应该认真探讨的。  相似文献   

18.
浅谈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与教学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教育应该从完善教学大纲、加强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利用信息网络、以人为本的管理及健全考试制度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与教学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发展智能教育,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近年来,我国高校智能教育受到广泛关注,虽然在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方式创新、信息化环境营造和教学支持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也存在明显的问题。高校发展智能教育,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关键要实施新型教学模式,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营造一个全过程、符合教学规律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落实到具体的学科课程之中,开发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提供充分的教学支持与服务,创设良好的教改氛围,以保障智能教育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评判标准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两个首要和根本的问题。无论是从宏观的社会的生产方式与教育方式的协调关系角度,还是从微观的信息技术本身在实现教育目标和培养新型人才方面所具有的潜能角度进行分析,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都是非常必要的,正确选择并恰当应用信息技术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科学与技术的联系与区别,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评判标准应当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有效性,即它作为手段是否促进了人的发展这个根本的教育目的的有效实现。然而,大多数教育信息化的实践却重建设轻应用,导致出现了很多偏差。如何科学理性地开展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是当前教育发展所需要和必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