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智能已成为影响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其教育应用价值在获得认可的同时,也引起了伦理隐忧.教育伦理范畴视角下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伦理的内涵,即教育教学过程中"人"与"人工智能"间的道德关系.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旨趣在于"助",而助什么和如何助是研究的两个关键问题.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原则应从教育主体维度展开,其中教育管理者需遵循权力规约原则,具体表现为数据收集的尊重原则、数据处理的理解原则和数据利用的边界原则;教师需遵循和谐共生原则,具体表现为人本原则、适度原则和关怀原则;学习者需遵循形塑自我原则,具体表现为良善原则、诚信原则和节制原则.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实践过程应遵循从个体的伦理认知、伦理行为到社会的伦理制度,再到个体认知和行为伦理的轨迹,即由个体走向社会,又由社会反作用于个体的螺旋循环过程.但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的两种研究范畴——技术伦理和教育伦理杂糅交错,不利于伦理实践的开展,希冀跨学科学者能够专注于教育伦理范畴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人类诞生后,生物学意义上的进化就基本上停止了,自此,以人为界,好奇心推动科学,控制欲推动技术,启动了人类文明的演变图景.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是由向外和向内两个向度展开的,向外由太阳系、银河系到宇宙;向内指向人类自身,由生命运动到意识运动,催生了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类人属性,第一次动摇了以世界为舞台、人类为主角的社会活动剧幕,由此引发了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当然也包括人工智能教育伦理问题.人工智能教育伦理问题是人类教育群体中植入类人,由于"演员"群体的转变而引发的问题,其主要议题包括类人的伦理问题、新的人与人行为准则的调整问题以及"演员"活动的舞台——人工智能教育场问题.人工智能教育伦理问题的规约应该以追求人类的福祉为宗旨,聚焦实践,主要从习俗迁移、规范构建、法律约束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近几年发展最快的技术,其在教育中的应用能够更好地赋能教育,变革教育.文章基于CiteSpace5.6.R3对2010-2020年中国知网(CNKI)期刊的94篇人工智能教育伦理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国内"人工智能教育伦理"的研究热点主要为"技术理性、教育发展、伦理原则、高等教育、伦理道德"等.基于...  相似文献   

4.
由人工智能技术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在全球范围内,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教"与"学"解决方案和产品正在被广泛开发和应用.本文基于产品的 目标群体和教学应用场景,创新性地提出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不同的层次上重新定义和划分人工智能教育产品.同时,基于对中国、美国、欧洲三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典型人工智能教育产品的统计和比较,分析了当前国际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市场的发展情况,总结了不同地区的共性和差异,并对未来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市场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教育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的“原则方法”旨在通过伦理原则的构建与教授消解教育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出现的伦理风险。然而,当前教育人工智能伦理原则存在有限性,制约了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力。就自身而言,教育人工智能伦理原则在构建过程中忽略了其在不同行业领域、不同教育应用甚至同一框架内的个性特征或关系。就实践而言,教育人工智能伦理原则既无法提升目标对象将伦理原则付诸实践的意愿,也缺乏强制其遵守这些价值观和规范的机制。教育人工智能伦理原则有限性的消解需要在完善原则自身的同时引入美德与法律,进而构建“原则-美德-法律”框架。这一框架的构建要义是使原则、美德、法律三大层次针对且有效地应对伦理原则有限性的各个方面,做到确定可靠切实的伦理原则、开展明确可行的美德培育、构筑稳健有效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有关"人工智能+教育"的研究如火如荼,在教育学界掀起了一股"人工智能热"。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具体可分为教学类、学习类和管理类,运用风险理论对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进行分析,文章发现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存在智能教育治理风险、技术风险、伦理风险以及教师职业替代风险等潜在风险。为有效规避这些教育风险,文章提出在未来教育变革中应正确认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关系,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精准治理新范式,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建构,以及培养人才适应、驾驭人工智能的关键素养。  相似文献   

7.
受北京师范大学"985工程"二期"教育信息与技术科技创新平台"的邀请,2006年3月28-29日,LOGO语言创始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Seymour Papert教授和Idit Harel Caperton教授一行访问了北京师范大学,并就信息技术在语文、数学和科学教育中的应用与师生进行了学术交流.Seymour Papert教授是LOGO语言的创始人,在麻省理工学院创办了著名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和媒体实验室,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者之一.  相似文献   

8.
伦理问题的产生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中不可避免。如何识别与应对之,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对于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创新具有显著的伦理导向作用。已有研究多着力于对伦理风险的预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伦理问题的识别与判断,暴露出“泛伦理化”研究趋向,难以形成系统的伦理策略。实际上,只有辨别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行为的伦理属性,通过伦理判断的分类指引,经由不同伦理分析框架的多样尝试,才能确定适切的伦理意图并形成可行的伦理方案。从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行为的自知性、自愿性、社会性三个基本原则出发,提出“识别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伦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并基于目的论、义务论、美德论等规范伦理理论,确定“判断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伦理问题是否合乎伦理规范”的方案依据,从而阐释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伦理策略的形成过程,为积极回应“伦理问题识别意识薄弱”“伦理原则照搬难适应”等实践困境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美国工程伦理教育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工程伦理教育,在内容与目标上包括关注个体职业责任问题的"微观伦理"和关注工程整体发展责任问题的"宏观伦理";课程上以独立工程伦理课程、工程伦理与技术课程整合、工程伦理与非技术课程整合三种模式将工程伦理成分纳入工程教育体系中;教学上由道德理论的抽象说教转向实践分析的案例教学,并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互联网的使用.工程认证体系对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工程伦理教育被包括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和国际工程联盟(IEA)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国际认证机构视为工程教育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日本工程教育协会工程伦理研究委员会在整体把握全球工程伦理教育发展态势、综合考虑本国实情的基础上于2016年发布了《工程伦理学习和教育目标(2016)》和《工程伦理教育"教学大纲模块"》两份咨政报告,旨在解决"工程伦理教育如何在、怎样在"的难题.两份报告提出包括"2维4类、21个子项"在内的工程伦理教育目标,并借助9大"教学大纲模块"让"规划课程内容、完善教育方法、制定评估方案、编修适用教材"等艰巨工作"落到实处".引介两份报告的研究要点和结论,对完善中国工程伦理教育的战略布局和实践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