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目标:1.经历认识量角器和测量角的过程。2.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的各部分,并会用量角器准确测量角的度数。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6~28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度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度量单位,认识量角器。2.会用量角器度量指定角的度数。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感受度量角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目标:1.经历认识量角器和测量角的过程。2.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的各部分,并会用量角器准确测量角的度数。  相似文献   

4.
运用电教手段教学“角的度量及画法”曲靖师范附一小王丽端角的度量及画规定度数的角,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其主要原因是教具量角器上刻度小。学生认识量角器的中心、两圈刻度及数度数有困难。学生看不懂量角器.量角时便不知量角器应怎么摆放,也不知该如何读出刻度。如果...  相似文献   

5.
1.角的大小比较.   与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类似,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也有两种方法.(1)度量法: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按角的度数的大小比较角的大小.……  相似文献   

6.
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已初步认识了角,知道角有大小之分.度量角的度数,可以使用量角器,根据度量的结果来确定角的大小.现在,我们学习按照角的大小将角进行分类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案例一教师在教学“角的度量“时,要求学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个角的度数,学生A没有将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对准角的一条边,而是随意放置,然后经过一次相减得出角的度数.同桌的学生发现后立即向老师报告说学生A的量法与课本上讲的不一样,是错的.而学生A却立即反驳  相似文献   

8.
角是较简单的几何图形,是构成其他图形的基本元素之一。教学时,我们应要求学生能理解、掌握角的概念,能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和画已知度数的角。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角的概念,难点在于指导学生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为突出重点,攻破难点,我们可设计以下四个教学步骤。 1.复习直线、线段,引入射线。角的概念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基础上学习的。在引进角的概念之前,应复习直线与线段的知识,并通过实例,如手电筒射出的光线等,来阐明射线的意义。然后,师生共同分析、比较,概括出三者的联系和区别,并制成下表。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直观认识量角器,掌握角的度量方法,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能力目标:把画面阅读和文字阅读结合起来,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部编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角的认识与度量”。教学要求: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和线段,认识角及其表示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教学过程: (一)宣布新课今天开始学习第五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课学习第一节——角。 (二)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11.
5.角的度量片断实录教师要学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个角的度数,学生王小红没有将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对准角的一条边,而是随意放置,然后经过一次相减得出角的度数。有位同学发言说,他的这种量法与课本上讲的不一样,是错的。王小红立即反驳说:我量出的度数和大家量出的度数一样,怎么说是错的呢?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教师对此不作任何评价。她布置学生各自画出两个相邻的角,并量出它们的度数。在量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发现,用零刻度线对准一条边的方法量角、画角,量角器要放两次,而用王小红的方法量角、画角,量角器只需放一…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星角器和测量角的过程. 2.认识最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3.
<正>"角的度量"这一课时,其基本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量角器量角或用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其间含有关于角的度量单位与角的度量工具的认识,称为知识。与这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连在一起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结合本人对这一课时的教学,做如下探讨。一、从角的大小到形的赋值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教学目标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2.通过动手操作、自主研究、合作交流,培养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3.联系生活,进一步  相似文献   

15.
<正>曾经执教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以下是我在第一次磨课开头时的教学片段:(1)复习角的概念和各部分的名称。(2)出示三个角,问:哪个角最小?为什么?让学生把这些角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它们排队。(3)你能测量下面两个角的度数吗?说说测量的方法。(4)拿出量角器,介绍它的各个名称。课后回想这个教学片段,总体感觉有点"死气沉沉",一问一答  相似文献   

16.
一、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1.度量法比较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分别量出角的度数,然后进行比较. 点评:(1)角的大小关系有大于、等于、小于3种情形;(2)角的大小关系和角的度数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2.叠合法要比较∠AOB与∠DEF的大小, 可以把∠DEF移到∠AOB上,使它们的顶点O与E 重合,边EF与OB重合,并使ED、OA都在OB的同一侧:  相似文献   

17.
[教例描述] 第一次执教"角的度量"时,在用教具让学生认识了量角器、介绍了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后,我让学生先自己试量课本上∠1和∠2的度数.反馈时,有学生量得两个角都是60°,有的学生量得两个角都是120°,只有少数学生试量是准确的,即∠1是60°,∠2是120°.  相似文献   

18.
又教四年级《角的度量》这一课了,回想起上一届学生这一课的得失,感触颇深:被量的角是正着画的,开口向上的,学生度量掌握得还好;遇上开口朝别的方向的,有部分学生就开始拿着量角器转来转去,甚至不知道如何放是好了,似乎角不正着放,量出刻度数都不容易了。究其原因,还是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度量角的要领。这一次教学时我做了如下调整。对小学生来讲,量角的方法其实就是用量角器上知道度数的角与要量的这个角重  相似文献   

19.
读了郭元祥《教师的20项修炼》中“教师的智慧”,我被文章中所引用的一个精彩事例而深深打动:一位教师上《角的度量》一课,课的开始,该教师在指导了学生如何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后,学生开始了实践活动。活动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用量角器去度量锐角、直角、钝角的方法,教师十分满意,一切都在预设的轨道中有序进行着。就在这时,一个学生喊道:“老师,我的量角器断了,还有一个钝角的度数没有度量,怎么办?”听课的老师嘀咕:借一个量角器给他不就行了。该教师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趁机抛出了一个问题:“小鹏的量角器断成了两半,它还能量角吗?”“球”就这样抛给了学生。“那小半块量角器肯定不行了,因为它没有中心点。”一个学生说道。“那大半块上面有中心点,还有刻度,应该可以量。”另一个学生紧接着补充道。“可是小鹏要量的角是钝角,那大半块量角器也不管用呀。”一个学生质疑。“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老师话音刚完,听课老师就会意地笑了。接下来,教学的闪光点出现了。“先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在所量的钝角上画出一个直角,再利用那大半块量角器去量余下角的度数,用量得的度数加上90°,就是原来钝角的度数。”有个小组的学生说出了本组的方法。“可以把这个钝角分成两个锐角,用那大半量角器分别量出两个锐角的度数后再相加,就是所量钝角的度数。”另一个小组的学生谈出了不同的方法。“老师,还可以把这个钝角补成平角,量出补上的锐角的度数,再用180°减去补上锐角的度数就行了。”另一小组的学生迫不及待地进行了补充发言……  相似文献   

20.
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的度数画角。2.引导学生经历系统整理知识的过程,学会一些简单整理与复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网络的意识。3.通过复习,进一步澄清学习"角的度量"知识的模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