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黄河濮阳段位于黄河河南段最下游,从濮阳县渠村乡入境,流经濮阳、范县、台前三县的21个乡(镇),于台前县吴坝乡张庄流入山东省,河道长度167.5km。由于近年来黄河下游长时间小流量过水,因此加重了下游河道淤积,河槽排洪、输沙等基本功能急剧降低,漫滩流量减小,东坝头~陶城埠断面河段长约200km已形成“二级悬河”。  相似文献   

2.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推动了明代黄河下游的改道及频繁迁徙,对孟津以下河段区域的地理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章从水系格局、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生产生活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明代黄河下游改道造成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认为明代的黄河治理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总体上弊大于利。以史为鉴,科学治黄,方能消除隐患,造福于民。  相似文献   

3.
黄河山东河段位处黄河下游,是黄河防洪的重要地区之一。周定王五年(前602)宿胥口河徙后,流经鲁西北,黄河穿行山东千余年。现行河道是清咸丰五年(1855)铜瓦厢决口改道后形成的,具有堤距上宽下窄、纵比降上陡下缓、输沙能力上大下小、泥沙淤积严重、地上悬河突出等特点,造成防凌及河口治理任务繁重。  相似文献   

4.
问题解答     
问:黄河入口曾改过几次道,在什么时期、怎样改的?春秋时的济水是否即现代黄河入口的新河道?春秋时入海的故道在哪里?(广西周谷)答:自古黄河因缺乏水土保持,流泥特多,由潼关至郑州,河床坡度下降达八百尺,又遇汾、洛、渭诸水汇流,故下游时常泛滥,南北屡次改道,现仅谈其中的特别重大的改道。在公元前六○二年(固定王五年)黄河的入海口从北往南大徙,但仍流入渤海。公元前一三二年(汉武帝元光三年)黄河从濮阳瓠子口决溢,东南流经钜野,合泗水,注入淮河,东入东海。经过二十多年汉朝大规模调动军民把瓠子决口塞住,黄河又东北流入渤海。在西汉后期,黄河又经汴渠,  相似文献   

5.
一、课程标准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黄河的概况。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发源地、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主要地形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及形状等);知道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各河段的自然特征以  相似文献   

6.
1濮阳县黄河河段概况 濮阳县所辖黄河河段位于黄河下游左岸,相应大堤桩号为42 764—103 891,河道自长垣入境,沿县界东进,再折向东北进入范县境内,流经全长61km。该段黄河处于游荡性河段和过渡性河段的衔接处,是著名的“豆腐腰”河段。河道上宽下窄,河床比降上陡下缓,  相似文献   

7.
自东汉王景治河至唐,黄河出现了近800年相对安流的局面,但自唐末五代以后河患开始增多。正史、地理专志等文献中对于黄河决溢多有记载,唐末五代时期黄河下游决溢次数明显增加,其原因有:降水量多,泥沙淤积;各自为政,缺少规划;战争频繁,人为决河。黄河下游的频繁决溢造成了财产损失、人口迁移,农业破坏、经济迟滞,最终导致黄河下游地域经济的衰弱,也为宋朝黄河改道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8.
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灾害群发期。这一时期的黄河也屡次决口改道,给下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同时也对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河下游河道形态独特,为著名的“二级悬河”。黄河范县河段处于下游“二级悬河”最为严重东坝头至陶城铺之间河段的中部,滩唇高仰、堤根低洼“二级悬河”的河道形态非常突出,对下游河道防洪十分不利。一旦发生大洪水,极易在滩区串沟和堤河低洼地带形成集中过流,造成横河、斜河特别是滚河重大河势变化,严重威胁堤防安全,甚至酿成决口之灾。为此,结合黄河中下游洪水泥沙防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采取一些必要的治理措施,以期解决问题,确保黄河下游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10.
1“二级悬河”的现状 黄河下游的“二级悬河”是从三门峡水库修建后的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到70年代初期,“二级悬河”对下游河道防洪的影响问题开始逐渐暴露出来。由于来水来沙条件和历史条件的不同,黄河下游不同河段滩地和“二级悬河”的发展程度有所不同,最为严重的河段为东坝头至陶城铺河段。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每年以大量泥沙沉积在河口区,并向海域快速推进建造的三角洲体系,它是黄河流域最新的陆地,也是中国最年轻的土地。黄河三角洲的建造和演变过程除与滨海海水动力条件有关外,主要是下游河道频繁变迁和河口尾闾摆动改道影响所致,也受控于黄河特有的  相似文献   

12.
位处黄河下游上首的黄河新乡河段,历史上灾患严重。特别是在金、元时期,灾害加重,河道迁徙不定,常多股行河。明、清时期,河道虽渐趋稳定,然由于该河段河道宽、浅、散、乱,主流摆动频繁,实为典型的游荡性河段。深入研究黄河新乡河段河道的变迁特点,不仅能够增强人们对该河段防洪重要地位的全面认识,而且对于治理工程的科学实施必将起到重...  相似文献   

13.
1概述 长期以来,由于黄河中上游来水不断减少,黄河下游两岸引黄水量不断增多,黄河下游河道淤积加重,平滩流量明显减少,河口河段主槽淤积萎缩严重,中常洪水漫滩后防洪压力越来越大,黄河下游河道主槽成为悬河中的悬河。为有效改变黄河下游防洪不利局面,1997年后国家分别采取“拦、排、放、调、挖”等措施对黄河下游进行治理,其中挖沙固堤作为治理措施之一发挥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清代,黄河流域在气候趋于干冷的生态变化态势下,由于中下游人口剧增、人为活动强度增大,加以清廷对黄河下游治导与对中上游经济开发策略失当,致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程度远超前代,且其变化趋向总体是局部地区有所改善而总体恶化.其影响不仅在当时即已显现,而且还及于现代.当今黄河下游洪涝灾害仍经常发生,干流改道的威胁依然存在;中上...  相似文献   

15.
【教材分析】本部分教材主要围绕对黄河的整体评价、黄河各河段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方案的研讨而展开的。其中,黄河的环境问题与治理是重点,尤其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问题及其产生的环境问题(包括对下游的影响)。本节富含智能培养因素和爱国主义教育因素,使学生能够从图文中获得相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中"黄河的治理"这部分教材内容主要围绕对黄河的整体评价、黄河各河段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方案的研讨而展开。其中,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及其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对下游的影响),是本部分教材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通  相似文献   

17.
据文献记载 ,有史以来黄河下游决口 15 90次 ,较大的改道有 2 6次 ,在西起郑州、北至天津、南抵淮河的黄淮海大平原上留下了其变迁的历史痕迹 (如题头图 )。笔者借鉴有关专家的研究成果 ① ,史海钩沉 ,勾勒出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大体情形 ,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一种方法 ,了解相关史实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渗透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概况1.先秦西汉时期先秦时期 ,古黄河的下游河道在冀中平原上游徙漫流 ,形成多股河道 ,故有“九河”之称。这一时期下游河道的河床是比较稳定的 ,据谭其骧先生考证 ,在筑堤以…  相似文献   

18.
继国务院已批复珠江、海河、松花江、辽河、太湖流域防洪规划后,日前,国务院批复了《黄河流域防洪规划》。批复文件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力争到2015年,初步建成黄河防洪减淤体系,基本控制洪水,确保黄河下游防御花园口洪峰流量22000m^3/s堤防不决口,逐步恢复主槽行洪能力,初步控制游荡性河段河势;  相似文献   

19.
黄河改道期间对徐州社会产生极大影响。将徐州水环境的变化以黄河改道为节点进行划分,以1128年黄河改道之前为一阶段,1128至1855年黄河改道期间为一阶段进行分析,最后以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山水城市"观点,对徐州市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引黄灌区(以下简称灌区)主要分布于沁河河口以下冲积平原,工程范围包括郑州、开封、商丘、焦作、新乡、濮阳等沿黄地市,耕地面积234万hm^2,设计有效灌溉面积120万hm^2。近二十年以来,由于黄河年径流量逐年偏少,而黄河流域用水量随着经济发展迅速增加,从而造成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在下游越来越突出。因此,灌区实施节水灌溉便成为今后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