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周易》以及整个传统易学本身蕴涵着丰富的逻辑思想及思维。本文通过对易学与逻辑学的关系、中国逻辑史和易学的现代逻辑学的研究,探讨了研究易学逻辑思想及“逻辑易’’的方法论问题.以促使易学的逻辑学研究能够在合乎学术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2.
这是讲以模糊的数学手段表述模糊现象,通过模糊的逻辑方法体现精确。此思维方法并不同含糊、含蓄,就精神实质、思维逻辑说,是一种各知识领域本就潜在共通的思维形式,只是在数学明显反映出来。文学运用这种思维方法的观念和原理有特定效果。如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并序说:“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编贝。  相似文献   

3.
《周易》虽然起源于占筮,但它凝聚了先哲对自然和社会的见解。从《左传》解《易》,可以看出《周易》的辩证观点和思想内容,对先秦史学的积极影响。《左传》反映先秦史官利用《周易》的变通观点,认识历史在不断变革中发展的普遍法则;反映史官通过占筮说卦,在观察事实的基础上,用《周易》辩证的思想方法,预断历史前途。先秦史官还借助《周易》对古代社会生活的记载来说明历史;通过解《易》,展开对人物的评论。《左传》有些解《易》内容,还表达了“物生而后有象”的朴素唯物思想,反映出当事人重客观实际,不一味迷信占筮的现象。先秦史官通过解《易》说史,吸收了《周易》的合理内核,锻炼了辩证思维,培养了变通史观  相似文献   

4.
目前普通逻辑教学内容存在着过份追求演绎系统的符号化、形式思维方法的单一化的倾向,从而限制了逻辑学作为理性思维方法训练课程的基本功能。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对普通逻辑课程体系进行整体改革的方案,主要包括语言的逻辑分析,形式的、非形式的逻辑方法的训练,认知与方法论的训练,批判性思维方法的训练等四大训练系列的内容,从而比较系统地解决了普通逻辑应担负的理性思维方法的训练课题。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学界掀起了一场“非形式逻辑和批判思维运动”,这场运动在九十年代开始波及我国,近年来更是愈加兴盛。由于演绎逻辑特别强调推理过程的规范性和结果的必然性,因而成为非形式逻辑和批判性思维以及思维创造性反思的焦点,一种误视与错解演绎逻辑的倾向正在逐渐凝成:演绎逻辑只是依据严格的逻辑规则进行纯形式推理。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思维活动中,"直觉"是一个特殊的思维活动,它既不同于逻辑,又不同于经验,是一种介于逻辑与经验之间的,有一定色彩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数学直觉思维是运用有关数学知识模块对问题进行敏锐的分析、推理,并能迅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向或途径的思维形式.笔者从徐敏龙老师的《几何解题欣赏课》中得到启发,谈谈如何将直觉思维应用到解题当中,使解题思路自然生成.  相似文献   

7.
直觉思维根据对事物的生动知觉印象,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种高度省略与缩减了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非逻辑的、抽象的、跳跃式的思维形式。法国数学家庞加勒指出:“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明的工具。”可见,直觉思维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很大。  相似文献   

8.
笔者曾在本刊2001年第6期上发表了题为《“一题多解”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文章,文中就发散思维的思维方式、思维形式、思维的展开方式和思维的特点,以及如何过从一题多解来激发学生求异思维的激情、增强学生积极思维与自主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形成创新意识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与教育家,他开创了博大精深、气势磅礴的墨家学说,对概念、判断、推理、证明等思维形式以及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等思维规律做出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墨辩体系,代表着我国古代逻辑发展的最高水平,是中国逻辑史上的一座丰碑。由于墨子的倡导和启蒙,墨家养成了注重逻辑的传统。  相似文献   

10.
清代陈奂的《诗毛氏传疏》一书,使用了大量《易》学材料来注解《诗经》,可以称为“以《易》解《诗》”。这一解经方法,是对东汉郑玄“以《易》笺《诗》”理论的继承与发展。陈奂的“以《易》解《诗》”,主要包括三种方法:一是用《周易》训诂《毛诗》字义,二是用《周易》解释诗旨,三是用《周易》补正《诗经》中的礼。陈奂对《周易》的一些申发与补正,能够推动《易》学的发展,拓宽《易》学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对象性活动”、“实践”和“生产劳动”分别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核心概念。它们彼此之间不仅存在着内在联系,而且分别决定了三部著作的逻辑框架。从“对象性活动”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生产劳动”的过程,是马克思对社会历史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过程,也是唯物史观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逻辑与思维》是高中思想政治一个崭新的课程模块,对高中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逻辑源于生活,发展于生活,用于生活。如果离开了生活,逻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于此,文章探讨教师应如何将生活中的素材融入《逻辑与思维》的教学,通过运用生活中的语言、构建生活化的情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掌握《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与思维方法,发展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并将所学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认识与理解社会。  相似文献   

13.
毛奇龄《白鹭洲主客说诗》由反驳朱熹"淫诗"说,推演出一套"以《春秋》解《诗》"的逻辑,依靠对《春秋》史事与义理的选择性吸收,建立起区别于《毛诗序》《诗集传》的解《诗》体系。这一阐释逻辑通过《春秋》与《诗经》两部经典之间的深层联系,为《诗经》问题的破解找寻出路。但其驳论有偏执之失,立论存僵化之弊,致使自己陷入理论困境。而一旦看破作诗与用诗的区别和联系,其解诗理论便能找到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从六个方面对别解进行了逻辑分析:第一、别解有其客观现实基础;第二、词义不仅仅是语素义的简单相加;第三、别解格是故意违反词义的明确性而达到修辞效果的;第四、别解格是在显义的基础上对潜义的挖掘而形成的辞格;第五、别解格也是在语言约定俗成的基础上形成的;第六、别解格的构建和解读也具有一定的心理基础。从而得出别解有其逻辑基础,也能作逻辑解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易学象数派解《易》坚持辞从象出的原则,三国吴人虞翻以卦变说解《易》,其理论体系对后世影响巨大,但同为《易》学象数派的民国《易》学大家尚秉和,却对虞翻的理论批评颇多。其因在于二人对其《易》学体系中涉及的阴阳关系、八卦方位、纳甲、往来、上下等的解读皆有不同。  相似文献   

16.
吴慎 《语文知识》2013,(1):141-142
北宋大儒程颐在吸取、借鉴前人《易》学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以"义理"解《易》,从而取得了重要《易》学成就,进而开创了"理学"思想体系。这部理学的经典著作对后世《易》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考查学生思维周密性的多值问题,已载入中考试卷之中,在求解时稍不注意,会出现漏解的差错.因此,本对部分省、市中考数学试题中,学生易漏解问题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8.
《易经》一书,在儒家传统经典中要算是最早的一部。惟其早,也是最难读懂的一部。以此,自古以来传《易》、注《易》、解《易》的人和著作不知有几多,而且有的甚至成了《易经》的附加部分,“十翼”便是人们公认的一种。对于这众多的解《易》之作,不论他们如何博引旁征,古奥难懂,玄而又玄,但大体不外“我注六经”或“六经注我”,按注者、解者自己的理解、体会去演绎发挥,虽然其中不无真知灼见,有可供参考之处,但真正按照《易经》本来面目去解《易》,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由郭芙蓉同志著的新书《人类思维的丐史进程》,最近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郭芙蓉同志是哈尔滨师范大学逻辑学教师,她长期从事逻辑学的教学和研究。有二十多年的逻辑学教学经验,近几年又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可能世界语义学》的研究,在《人类思维的历史进程》一书中探讨了逻辑思维形式、逻辑基本规律、逻辑方法,其研究的角度有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道家和道教从不同方面继承了《易》的象数论;佛教与古代印度数论哲学接近。佛教、道教均主出世,较易融通。儒佛都主张心性本善;佛教的知识论(现量说)、自性论与儒学原有的自省观和心性观有相通的潜在因素,可在思维逻辑上对理学的形成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