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随着数字媒介的崛起与媒介形态的快速更替,美国传统媒介素养教育举步维艰。为迎接后真相时代的严峻挑战,一场由政府、媒介素养教育组织、教育工作者、高校、新闻界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数字媒介素养教育全面启动。数字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帮助年轻人识别数字媒介的不利影响,帮助他们养成探究的习惯和表达技巧,将他们培养成为批判性的思想者、有效的沟通者和积极的公民。当前中国同样备受谣言、假消息的困扰,公众的媒介素养亟待提高。借鉴美国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经验,应尽快将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体系,制定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整体教学规划,鼓励与发展数字媒介素养社会组织,高度重视家庭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美国媒介素养教育的起步并不是最早的,但是却在后期实现超越式发展。伴随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美国经历了从“媒介素养教育”到“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转变,其中蕴含着社会情境、学习科学、意识形态的三重逻辑,并在国家话语意旨和学术话语转向两个层面呈现出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创新性解释。在跨世纪的流变过程中,其教育理念也由单一保护主义到超越保护主义,产生了赋权性转变。在话语分析视野之下,纵览美国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历程,科学理性、经济理性、制度理性及价值理性分别发挥着基柱、动力、规范、携领的重要作用,并且其融合发展路径呈现出顺序差异性、相互渗透性、深度交融性。  相似文献   

3.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事关大学生健康成长与顺利成才、事关国家前途与民族希望的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必须高度重视,狠抓不懈。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媒介的层出不穷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诸多挑战。大学生作为数字媒介的土著民,其学习生活已完全融于数字媒介之中,因此,提高大学生的数字媒介素养,让大学生科学健康参与数字媒介生活,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高度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培养中职生应用网络的能力,提高中职生的媒介素养,在数字时代异常重要。文章对数字时代中职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运行机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媒介素养是指社会公众认知媒介、参与媒介、使用媒介的能力。媒介素养是身处在数字时代的人们所必备的能力之一,学前儿童媒介素养能力的培养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我国当前的学前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存在教育的承担主体模糊、媒介教育者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解失当、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偏失等问题。笔者针对上述问题,从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数字时代的艺术设计教育与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借助于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艺术设计的表现力增强、表现领域扩大,对艺术设计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文章从教学方法改革、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等方面探讨数字时代下的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7.
本通过对Intetnet信息时代对大学生及大学道德教育冲击的分析,指出大学的道德应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转变道德教育方式,转变道德教育方式,积极研究和开发网上、课堂的教育、教学及管理资源,注重引导网络信息带来的“殖民化”倾向,加强对大学生的媒介道德教育与网络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8.
任何媒介都有自己的特质,任何媒介特质都有自己的倾向性,这一固有的倾向性即媒介偏向。教材本身一旦被数字技术重塑,在时空、认知、内容等方面将呈现新的偏向特征。这些偏向具有赋予某些事物更高价值的倾向,具有干预教育甚至重塑教育的力量。数字教材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在媒介偏向上至少有三种严重影响教育的类型:时空偏向、感知偏向和内容偏向。教育实践场域中应利用数字教材的时空偏向推动以“流动空间”与“无时之时”为特征的教学模式重塑;重视数字教材的感知偏向,强化媒介素养教育;紧盯数字教材的内容偏向,防止内容的琐碎化与娱乐化现象,避免教材内容“失控”。  相似文献   

9.
王婧  张开 《江苏高教》2021,(1):97-10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乎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社会基础稳定的重要环节,互联网时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从传播学视角出发,剖析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认同冲击、话语体系消解、宏大叙事削弱和教育者权威被挑战等困境。基于媒介素养教育理论,提出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性建构,通过对媒介素养知识体系的建构,培养学生媒介素养的思辨能力与能动性,以期在媒介素养教育赋权的基础上突破原有困境,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数字时代的教育电视制作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数字化生存的环境中,面对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新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日新月异,教育电视是发展还是消沉?教育电视制作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教育电视怎样在教育传播的潮流中永保一席之地?对于教育电视从业者及关注教育电视的人们,这些无疑是当前不能回避的重要命题。一、数字时代教育电视发展的必要性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现代教育媒介中发展最神速的当数网络媒介了,网上教学、网上实验、网上教育资源管理……时时刻刻地向人们展示着网络这一教育新媒介的无穷魅力。就像当年电视媒介出现对传统的教学媒介产生强烈的冲击一样,面对网…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实施,对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想要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中小学美术教师,首先就应该改变过去传统的教育模式,不断鼓励高校美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完善和改革教学方法,针对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认真的查找和分析,并寻找出解决的对策,只有这样才可以全面提高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效率,为各地中小学学校培养出高素质的美术教育人才。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要全面推进中学生的素质教育,最为首要的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美术教学过程正是认知转化为能力的最直接方式,它能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自由空间,和培养创造性观念的基础。然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有表达美的愿望,没有表达美的方式和途径,这些都与审美素养水平紧密相关。审美的素养是美术创造力的源泉,也是艺术创新型人才创新能量的蓄积地,关系着美术专业人才的艺术生命,也关系着社会全民素养的水平。从高校美术生源现状,重新认识中学阶段美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有利于美术教育目标的统一与连贯。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美术师范教育存在的学生基本功不扎实和美术毕业生就业布局严重偏差等问题,提出了加强美术师范教育的几点思考。认为只有学校办出特色、课程设置准确把握艺术教育的特点,坚持一手抓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另一手抓学生特长培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等,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高校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当前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怎样运用想象教学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营造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环境,为我国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素质、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社会急需的美术实用人才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在中国大学生(文科)计算机设计大赛上进行的抽样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对样本的数字艺术学习动因、学习习惯和学习环境的分析发现:当下国内数字艺术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主要问题有生源问题、师资投入问题、学科影响力问题和教学理念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人文角度和市场角度两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包括数字艺术教育应该在当代教育中将起点提前、国内人才的启蒙模式应该从兴趣出发、注重网络资源的整合利用、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把握市场动向以细化数字艺术教育的培养方向、注重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等,从而形成中国自己的数字艺术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16.
信息社会的发展让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媒体,随着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新闻媒体的传统传播格局逐渐被打破,开始呈现出逐步融合的趋势。在媒介融合时代,新闻媒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着大众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此背景下,也对新闻传播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全新要求。而作为培养新闻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更应该打破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媒介融合的大环境出发,变革过去传统的新闻学教育,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新闻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青岛市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肩负着为青岛地区培养和输送幼教人才的艰巨任务。青岛市幼儿教师的主体素质将决定其自身的教学水平,并且影响未来幼儿的健康成长与素质培养。研究教学现状,并提出改革与发展的措施,有助于青岛市高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健康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21世纪中国中等职业美术教育所需师资类型问题进行探讨.中等美术教师必须重新架构与时代相符的新型知识结构,必须娴熟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及现代教育媒体,必须成为具有创造能力、实验能力且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交叉型人才.我们应适时梳理美术教育的内部结构,及时调整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及师资培训方向.  相似文献   

19.
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是培养普通美术教育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实现“教师专业化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在理论上要从明晰美术及美术教育内涵、探究师范教育本质,诠释美术学科教育功能、倡导新的教育理念,反思高师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较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在高师美术学科教学实践中要结合师范教学实际,全面实现美术教育性,全面凸现教育功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美术基础教育师资。  相似文献   

20.
美术教师应改变教育观念,主动地更新知识结构与教学方法,克分挖掘美术教学内容中有创新教育的因素,加大工艺美术教育力度,营造创新教育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美术学科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显著功能,以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