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上高中开始,我就一直在学校门口那家餐馆吃饭。这家餐馆很小,是为我们这些离家在外的穷学生开的。我的一日三餐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早晨米粥,一碟咸菜,中午和晚上就是一碗米饭外加一碟咸菜,或用两个馒头顶一碗米饭。米粥五角钱一碗,米饭一元钱一碗,两个馒头也是一元钱,咸菜是免费的。这样,我一天两块五毛钱用来吃饭,可我还感觉非常奢侈。因为我的家实在太穷了,父母为了供我上学,已经倾尽所有。这家餐馆的老板是个开朗的中年男人。每天我们到他这里吃饭,他都边忙碌着打点生意边与我们聊家常。时间久了,我们都像熟人一样,他甚至都能叫出我们…  相似文献   

2.
舔碗     
人物有超常举动,内容个性化。第一自然段中的“受他救助的人很多”和倒数第三自然段中的“生怕增添生产队的经济负担”,为“舔碗”张本——节俭美德。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没有做糊糊供他,我怕见他舔碗”,应改为“做了糊糊去供他,让他看到我舔碗”。  相似文献   

3.
我下班回家后,邻居张大妈端着一碗豌豆汤送到我家。11岁的女儿一看是碗豌豆汤,把头一扭走开了,嘴里还嘟哝着:“这是什幺破汤!”看着这碗豌豆汤。听着女儿不满的嘟哝声,我不由地想起了那个使人难忘的年代。  相似文献   

4.
摔碗     
我写过一篇《记一次洗碗》的作文写给肖老师看。肖老师看了后对我说:“这篇文章写得不具体,你真的洗过碗吗?”我不好意思地摇摇头。肖老师说:“你没有洗过碗,怎么能写好洗碗这项家务活儿呢?比如说洗碗有不同的方法,洗碗有时会不小心打破碗,那么打破碗又会是一个什么情形呢?总之你要自己洗一次碗,然后把这篇作文再写一次交给我看。”  相似文献   

5.
碗不翻     
故事说,有个孩子拿碗去打酱油,两角钱的酱油装满了碗,提子里还剩了一些。这孩子把碗翻过来,用碗底装回了剩下的酱油。他对妈妈说:“碗里装不下,我把剩下的装碗底了。”孩子期望得到赞扬,他利用了全部的碗。而妈妈却说:“孩子你真傻。”当然我并不明白这孩子傻在哪里,但没敢问,否则我妈妈也会说:“你真傻。”30年后我才明白这个故事的含义,发现故事的主角仍然是我。如今我的生活恰如捧着一个倒扣的碗,碗底浅浅地荡漾着一点东  相似文献   

6.
我的成长离不开妈妈的那碗糖水。小时候家里穷。有一次 ,我正躲在墙角偷偷地舔糖纸 ,被妈妈看见了 ,她愣了一下 ,然后抹了几下眼角走开了。过了一会儿 ,妈妈端来一大碗水 ,尝了尝冒着热气的水 ,我竟发现很甜。从此 ,甜丝丝的糖水便融汇到我的心海中了。平时感冒或是过大年 ,妈妈总是想方设法弄碗糖水给我喝。慢慢的 ,我背起书包上了学。第一次考试回来 ,妈妈特意地为我开了“小灶” ,“娃儿 ,捧回张奖状 ,妈就给碗糖水喝。”也许糖水有了魔力 ,每年因学习成绩优秀我都能喝上两三次糖水。后来 ,两个弟弟相继上学 ,家里就更困难了。当我拿回中…  相似文献   

7.
打碗碗花     
田野上,开满了粉红粉白的碗碗花,像一只只美丽的小碗,十分好看。她喜欢撒娇,嘴里老嚷嚷着: “我要,我要!”要什么呀?夜伯伯微笑着问,给她的碗里放了一颗露珠。晶莹晶  相似文献   

8.
碗中人生     
清早,我和往常一样,坐在顺昕吃部的一张靠窗的桌前。顺昕吃部是我每天吃早饭的惟一去处。我经常选择同一座位,在这里,我可以看到每个吃早饭的人,也可以看到屋顶上吊着的电视。按惯例,我要了一碗面条,边吃边望着周围。邻桌的一对父子格外引人注意,父亲是本店的老板,高高瘦瘦。儿子也不过是五六岁,长着一对招人喜爱的大眼睛。这时只见服务员给他们父子俩端上来两小碗面——一碗上面卧着一个蛋,一碗只是面。“儿子,吃哪一碗?”父亲问道。儿子不假思索地指着那确定有蛋的“这碗”。父亲没有说话,只是将碗推到儿子面前。儿子满足地咬着蛋,却分明看父亲拨开自己那碗面,里面居然卧着两个蛋。儿  相似文献   

9.
碗不翻     
故事说,一个孩子拿着大碗去买酱油。两角钱的酱油装满了碗,提子里还剩了一些。这孩子把碗翻了过来,用碗底装回剩下的酱油。到了家,他对妈妈说:“碗里装不下酱油,我把剩下的用碗底装回来了。”孩子期望得到赞扬,他多聪明,善用碗的全部。而妈妈却说:“孩子你真傻。”当年妈妈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弄不明白这个孩子傻在哪里,但没问,否则我妈会说:“你也真傻。”  相似文献   

10.
《打碗碗花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记叙了“我”听外婆说摘了打碗碗花就会打破饭碗,心中将信将疑,经过实践,发现摘了打碗碗花并不会打破碗,表现了“我”不迷信传说,敢于实践和探索的可贵精神。这是一篇富有儿童活泼稚拙情趣的好教材。它语言朴实、生动,结构精巧、严谨,字里行间暗寓着生活哲理,饱含着浓郁的思想感情。教学这篇课文可分以下几步进行。  相似文献   

11.
猫碗     
①集市上的货物应有尽有,哈勒看来看去,却什么也没买。 ②忽然,他的眼光落在一只吃食的小猫上,不由走了过去。 ③一位老人在卖小猫。猫食装在一只粗糙的}日碗里。彝…曙…鬃 ④哈勒抱起小猫,漫⑤他不停地转动小⑥他说:“我买下这不经心地端起小碗,给小碗,逗引小猫,高兴得只小猫。”老人冷冷地说:猫喂食。哈哈大笑。“3个金币l”塔…夔嫣 ⑦“这么贵!不过它太讨人喜欢了。”哈勒说着付了钱。 ⑧他抱起小猫,伸手去拿小碗。 ⑨老人收起碗说:“就靠它卖猫呢!”哈勒连叫上当。你猜为什么?猫碗答案:哈勒看出小碗是件珍贡的文物,借口买小猫拿走小碗…  相似文献   

12.
心灵之碗     
《广东第二课堂》2010,(7):80-80
有一个年轻人去买碗。来到店里,他顺手拿起一只碗,然后依次与其他碗轻轻碰击。碗与碗之间相碰时立即发出沉闷、浑浊的声响。他失望地摇摇头,然后去试下一只碗。几乎挑遍了店里的碗,竞没有一只让他满意的,就连老板捧出的店里的碗中珍品也被他摇着头失望地放回去。老板很纳闷,问他老是拿手中的这只碗去碰别的碗是什么意思。他得意地告诉老板,  相似文献   

13.
打碗碗花     
“别碰它,会摔碗的!”在通往田野的路上,我的手还没碰着一朵淡白的花骨朵时,母亲就急切地阻止我,好像生怕我犯下错误似的。记忆里,春天的村庄野花遍布,但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母亲就对这种花如此偏爱。被母亲倍加呵护的这种花,叫打碗碗花。  相似文献   

14.
碗不翻     
故事说,一个孩子拿着大碗去买酱油。两角钱的酱油装满了碗,提子里还剩了一些。这孩子把碗翻过来,用碗底装回剩下的酱油。到了家,他对妈妈说:“碗里装不下酱油,我把剩下的用碗底装回来了。”孩子期望得到赞扬,他多聪明,善用碗的全部。而妈妈却说:“孩子你真傻。”  相似文献   

15.
我特别喜欢去家门口附近的一家面馆去吃里面的肉圆面,白白长长的面条盛在日式的大面碗里,面条上铺着绿油油的青菜,面条中间还卧着一个大大的鲜肉圆,满满一碗吃下去,让我觉得很满足。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和好朋友闹别扭时,或是无缘无故心情不好时,我都会去吃碗肉圆面,不知为什么,面条、青菜、肉圆,一口一口吃下去,心里就真的少了那份阴郁。  相似文献   

16.
《打碗碗花》写的是“我”小的时候,外婆说打碗碗花打碗,不让“我”摘,我实验后知道这是迷信。文章描写了外婆的迷信,揭露了封建迷信的危害性,告诉我们不能迷信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深刻道理。文章巧妙地运用了暗示艺术,体现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标题暗示课文的标题是“打碗碗花”。这种“花”其实是一种美丽的花——粉中透红的花瓣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浅浅的小碗,碗底还滚动着露珠。而恰是这种美丽的花却被冠以丑陋的名字——打碗碗花。这是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它暗示着的是那些受封建迷信残害的对象。人物的暗示文中主要人物有两个。第一个人物“外婆”,看到我要去摘碗碗花。急忙拉住我,连声说:“不能摘,不能摘,那是打碗碗花——”“——谁摘了它,它就叫  相似文献   

17.
难忘山城那碗稀饭阎维生那年,县城中学第一次招收农村落榜生,接到那张补习通知时我喜忧参半,进城复读意味着接近大学的门坎,我心中十分欢喜但又不敢流露出来.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了。后来得知,那张不大的纸条让继父好生为难,他和弟弟及三叔商量了好几个晚上才拿定了主...  相似文献   

18.
太爷的碗     
太爷是姥爷的爸爸,他已经八十五岁了。因为年龄太大的关系,他有时候明白,有时候糊涂,最有趣的就是他和那个让他“情有独钟”的碗的故事了。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太爷像个小孩一样发起了脾气。他拿起饭碗就往地下摔,可那个碗特别厚,一下子没摔坏。太爷不甘心,把碗捡起来继续摔,摔来摔去,终  相似文献   

19.
宋乔 《小学生时代》2010,(10):59-61
“哥哥一碗,哲哲一碗……”虽然离开老家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我还常常想起3岁的表弟明哲,想起他说的这句话。去年暑假我回老家,整天跟明哲“混”在一起。回家那天,我正和妈妈打电话,明哲不知从哪儿蹦出来,一把抢过话筒兴奋地大叫:“姑妈、姑妈!”我不理他,按下免提键,继续和妈妈通话。他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20.
一碗情深     
<正>“啊,真香!”我刚放下笔,一股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香味扑鼻而来。我忍不住深吸口气,一转身,看见妈妈端着一碗面,笑眯眯地说:“宝贝,趁热吃,这是你最喜欢吃的‘一碗情深’沙茶面。”我接过碗,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写作业的疲劳一扫而光。在角美同安街藏着一家沙茶面店——一碗情深,那是我们一家的最爱。每当爸爸妈妈放假时,我们一家三口就会一起来这家店吃沙茶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