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1 毫秒
1.
豫湘桂战役是抗战后期国民党战场上最大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国民党在有利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遭到了惨败。本文主要从抗战中后期国民党的政治军事方针、国民党军队战役的具体指挥、军队的战斗力、军民关系等方面探讨国民党军队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开始意识到“要兵不要官”这一兵运指导思想的局限性。此时,随着日本对中苏两国的军事威胁逐渐加强,共产国际指示中国共产党要进一步争取国民党高层联合抗日,我党遂根据指示扩大了争取对象的范围。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我党兵运工作针对的目标也从国民党军队转移到日、伪军。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再次大举血腥反共,我党在瓦解日伪军的同时,又将国民党顽军列为瓦解对象,并都取得相当成果。  相似文献   

3.
<正>“七七”事变以后,中国抗战爆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国民党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建立了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境一战线。在战略防御阶段,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华北华中战场完成了国军战役配合作战任务后。没有按照蒋介石的意愿与国军一道退往国统区。而是勇敢地挺进沦陷区,在敌后发动群众收复失地。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蒋介石便把政策重心由抗战初期的联共抗战转变为积极反共消极抗战,并于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了溶共、限共、防共、反共的误国政策。制定与颁发了一系反共文件,在国统区、游击区、沦陷区、解放区加紧进行反共活动。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都在沦陷区开展游击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军队挑起国共磨擦。国共磨擦是国民党军事限共的主要形式。国民党的限共磨擦并未达到目的,反而加速了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失败。  相似文献   

5.
1938年3月29日至4月1日,国民党在武昌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在政治、军事、组织各方面实行某些改革,以适应战时需要,表明国民党自南京败退武汉后的近一年时间里,在共产党人的推动和抗战形势的促进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这集中地反映在临全大会提出的《抗战建国纲领》的基本精神及其实行之中.早在1935年日本加紧侵略发动“华北事变”之后,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蒋介石就谈到了“和平绝望”之时,只有“听命党国,下最后之决心”的问题.此后,国民党对日谈判的态度渐趋强硬,并开始以亲英美派官员大量取代汪精卫亲日派主持行政院及各部,在  相似文献   

6.
抗战爆发之后,诗人臧克家“怀着欢腾兴奋的心情参加了这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在战地上奔跑了几年,以澎湃的热情写下了许多歌颂抗战的诗篇。”(《藏克家诗选·序》)一九四二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一年,日本帝国主义疯狂地对我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敌占区广  相似文献   

7.
王光远 《科技文萃》2001,(4):140-143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凡事都有个起因,都有一种先兆。蒋介石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实行清党反共,也绝非偶然。远可追溯到1926年的“中山舰事件”,近则是1927年初在庐山的反共密谋。 盟兄盟弟聚庐山隐身仙人献诡计 1926年,蒋介石窃取了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之后,实行军事独裁的野心日益暴露,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蒋介石更日趋反动。11月9日,他在南昌成立了总司令部,已决心实行清党反共,并开始做积极的准备。为了进行反共策划,他首先从广州招来了盟弟戴季陶和亲信吴铁城。  相似文献   

8.
1939年2月15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适应抗战需要在湖南南岳创立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简称游干班),以调训各战区军政干部[1],“倡导游击作战”。[2]南岳游干班的创立是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军事结晶,它的产生有具特殊的历史背景并对后期抗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南岳游干班创办的历史背景(一)国民党对游击战的认识“七七”芦沟桥事变以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由于敌人的攻势强大,以及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一些大城市和大片国土沦于敌手,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广泛发动和武装群众开展…  相似文献   

9.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河北省政府为了加强防共反共力量,实现“戡乱建国”意图,要求各地组建地方民众武装组织——义勇壮丁队。在河北省国统区内,国民党各县政府在上级机关的要求下,组建了义勇壮丁队。国民党井陉县政府在“难民还乡队”的基础上建立该组织。这支武装在各级军政机关的重视与支持下,形成了体系完备、规模壮大的一支反动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由于存在着巨大的阶级差别,以蒋介石为首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始终实行两面政策,即一面坚持抗日,一面又实行“溶共”、“防并”和反共的政策,国民党政策的这种两面性是抗战时期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我党根据抗日战争的长期性,从抗战一开始,就制定了与国民党长期合作的方针,即由合作抗日发展到合作建国,并且规定了两党长期合作的基本政策是“互助互让”。在八年抗战中,我党始终贯彻执行了这一方针,…  相似文献   

11.
说明:1941年和1942年,日本帝国主义为准备对英美作战,对国民党进一步推行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则集中主力进行大规模的“扫荡”,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与此同时,国民党反动派加紧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于1941年1月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根据地面积缩小了,人口从一亿下降到五千万以下,八路军由四十万减到三十万。抗日民主根据地处于极端困难时期。但是,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12.
抗战开始后,国民党为全民族抗日战争制定了基本正确的战略方针并随着形势的发展作了及时的调整。国民党军队自身弱点使其实施受到多方限制特别是敌后游击战略计划遭到挫败,两期抗战战略方针的主导思想是积极抗日的,反共不是其主流.国民党两期抗战与中国共产党持久抗战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和依存,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13.
1931年“9·18”事变到1937年的“8·13”1海抗战,中国经历厂由局部抗日到全民族抗战局面逐步形成的过程。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也由妥协退让、犹豫动摇、准备抗战到决心抗战的曲折转变过程,放弃实行多年的“捷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转而实行“对内和平统一”、“对外抗日御侮”的正确方针,最终走上抗日道路。全民族抗战局面才得以实现。在此,国民党所起作用何在?本又将对此作一分析。一、国民党决,0抗战,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9·18”后,蒋介石对日奉行不抵抗政策,不顾国土沦丧,继续对红军发动军事“围剿”…  相似文献   

14.
刘海英 《中学文科》2009,(9):118-118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 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党 A.坚持了抗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作出了贡献。 B.抗战开始时一度放弃反共立场,后来又恢复了反共立场。 C.抗战开始时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后来执行片面抗战路线。 D.始终奉行的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 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党 A.坚持了抗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作出了贡献。 B.抗战开始时一度放弃反共立场,后来又恢复了反共立场。 C.抗战开始时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后来执行片面抗战路线。 D.始终奉行的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6.
台湾作文教学发展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语文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抗战胜利,推翻了日本的殖民统治,废除了日据时代的奴化教育,开始推行和实施国语和国文教育。台湾省“行政公署”在各县市专设“国语推行委员会”,大力倡导和推行标准国语,在较短时间内,很快培养和恢复了青少年国语国文能力;二是1949年—1968年。国民党大陆溃败迁台后,即开始加强对教育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十分强化三民主义和反共思想的训导和灌输。语文教学上表现为泛政治化;三是1968年以后。台湾注重引进和借鉴西  相似文献   

17.
抗战结束之初,国共双方实力悬殊,国民党占绝对优势,但是在内战中却被中国共产党击败。国民党军事失败的原因很多,包括农村土地问题被搁置,军队的逐级私有与派系斗争造成了军事上的内耗与贻误,国民党及其政府的腐败导致民心丧失,中共秘密战线的策反工作瓦解了国民党军队的斗志等几个方面。国民党失去了民众的拥护,也就丧失了执政的合法性,其军事失败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解放军的运动战、蘑菇战术;青化砭战役;孟良崮战役;刘胡兰;国民党出卖国家主权;四大家族的肆意掠夺;伪国大的召开;上海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示威游行;“五·二○”血案;台湾“二·二八”起义。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全面内战,是由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的一场反共反人民的战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在抗战之初、国共两党进行了联合抗战.然而到了抗战最艰苦的四十年代初,不仅国民党内部的汪精卫一派投降日寇,企图另立政府,而且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一派,也已逐渐走向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道路.对此,中国共产党于一九四○年二月向全国提出了“三坚持,三反对”的主张,即“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见《毛泽东选集》合订本《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第687页)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然而国民党反  相似文献   

20.
1940年,国民党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后,又制造新的反共高潮.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悍然向北移中的新四军发动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最高峰.此后,中共中央仍然以抗日大局为重,在军事上严守自卫,在政治上坚决反击,使蒋介石在政治上陷于孤立,第二次反共高潮被击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