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文人结社现象贯穿有明以来近三百年历史,晚明文人结社的数量和规模均为史前所罕见,构成士子人生、文学、政治生活、社会实践的重要部分。本文拟就晚明文人社团经费来源进行研究,其中以复社为代表进行集中探讨。  相似文献   

2.
受到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晚明时期松江地区掀起了修建园林的高潮,这些园林是江南诗性文化的产物和载体,体现了鲜明的审美自由精神,也是海派文化的重要资源。由于这些园林的主人多为文人士大夫,所以它们表现出浓厚的文人趣味和诗画情趣,折射出晚明松江士林风尚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晚明小品文是中国散文发展长河中的一条支流,由于它承载着晚明性灵文人的文学革新思想和多姿多态的文人情怀,所以有了超越文体的特征和内涵。复杂多样的文人情怀寓于小品文中,真实而形象,独特而有趣,不仅增添了小品文的文化内涵,也极大地丰富了晚明士子文人的人格形象。探究晚明士子文人情怀产生的原因,追寻晚明士子文人情怀对推动文学发展、带动社会进步和拉动经济增长诸方面影响,对于鉴赏晚明小品文思想艺术成就,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晚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事情,也是中国书法重要的转折时期。中国的书法艺术发展到了晚明,传统的书法审美意识逐渐受到了挑战,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种艺术思潮的影响,以及转型变革时期文人心态的变化,晚明书法呈现出奇异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晚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事情,也是中国书法重要的转折时期。中国的书法艺术发展到了晚明,传统的书法审美意识逐渐受到了挑战,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种艺术思潮的影响,以及转型变革时期文人心态的变化,晚明书法呈现出奇异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晚明文化传播网的形成与文人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明社会形成了一个波及全国的传播网络 ,图书出版、书院讲学、城乡演剧、文人社团、国家邸报等都前所未有地繁荣。朝廷与地方、文人与市民、文人与文人 ,各阶层之间初步建立起可以互相沟通的信息网络。可以说 ,处在晚明社会的人们都不同程度地置身于各种文化信息的包围之中 ,他们都在接受来自不同方向、不同领域晚明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7.
晚明小品文是中国散文发展长河中的一条支流,它承载了晚明性灵文人的文学思想和独特的文人情怀,所以有了超越文体的特征和内涵。独特的文人情怀寓于小品文中,真实而形象,独特而有趣,不仅增添了小品文的文化内涵,也丰富了晚明士子文人的人格形象。其所反映出来的文人情怀也绰约多姿,包括对自我性情的表达与张扬,对文艺创作的实践与探讨,对佳山秀水的留念与向往等。这种高扬的文人情怀因此也具有了其独特的社会意义和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晚明,以"癖"为美逐渐演变为文人阶层普遍追求的生活品貌及价值观。与以往相比,晚明文人癖好呈现出感官化、世俗化、生活化等特点,它是晚明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各方面的合力所共同塑就的独特文化景观。晚明文人以"癖"为美,"癖"既反映出一种人性解放、反抗社会世俗价值的意图,又显示一种以"癖"来寄托、承载生命价值、意义,透过"癖"让生命超拔于世俗世界之上的理想。"癖"是审美感官力发展的极致,这种身心与外物的紧密结合,开启了一个新的美学时代。经由癖、疵等偏执之美成就的主体的独特性,深刻反映了文人对生命本真意义的思索与追寻,体现了晚明文人生活美学样态的畸变。  相似文献   

9.
晚明文人好游风潮是中国文人登峰造极的好游典型.晚明文人对山水的欣赏观呈现三大特点:其一,对山水的喜好上升为一种癖好;其二,晚明实学思潮激荡下,欣赏方式上出现了“因人而景”到“因景而人”的转变,不再简单地狎山水娱己,而是平等地与山水交流,以山水为主,我为宾,情随境迁,语因情发,或喜或悲,或歌或泣,任情而发,喜怒哀乐之情自然流露,甚至出现了以徐霞客为代表的以身许山水的新型山水科学考察观;其三,晚明佛教龙象的复兴与转向,使得晚明文人山水欣赏表现出典型的佛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晚明小品中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明小品代表了明代中叶崛起的人本主义思潮。其突出表现是个性解放和对自由的追求。晚明小品突破传统散文“微言大义”模式 ,把主题引向人的日常生活 ,注重个体化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方式。晚明小品为后来的文学变革注入了本土文化的基因 ,成为近代以后个性解放思潮的先驱。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晚明文人的赠序传赞和墓志铭、祭文中来考察某些晚明女子的生存状况和精神状态。她们一如既往地把自己投入到为媳为妇为母的角色中,同时又空灵超然从脱世俗,重人性情,极具现代人文精神和人格扭力。  相似文献   

12.
晚明山水游记小品文极其兴盛,此类文字浸染着浓厚的时代色彩,在晚明小品文中是最具特色、最有成就的小品文种之一。本文主要从晚明时代的政治、经济、哲学思想、文人的个性、时代的风气、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时代审美风尚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以见出晚明山水小品文兴盛之成因。  相似文献   

13.
晚明的布衣文人是明代游人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是明代的旅游文化异于其他时代的关键所在,颇能反映明代旅游文化的特质。布衣之游中的“独往之游”,因其可贵而颇受称许,而山人们的“因人之游、作客之游”,则因以“交游权贵”为目的而饱受批评。晚明的布衣游人,既有寄托文人理想的“独往之游”,又有代表士行污贱的“因人之游、作客之游”。晚明的布衣之游,为认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旅游活动,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标本。  相似文献   

14.
晚明小品文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一反传统古文的“明教载道”宗旨,以其独特的文学特质给中国散文带来了新观念和新风格。晚明小品文的文学特质主要表现在其文学思想的离经叛道,创作目的的自娱性追求,内容题材上的生活化、个性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以反对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为重要特征的晚明市民文化,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对当时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就晚明旅游风尚兴盛而言,市民文化对传统理学的揭露与批判以及对现实的崇尚、对人性的肯定和对幸福、自由的追求,为晚明旅游观的出现提供了思想资源;其所表现的士人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自我意识的觉醒,为当时旅游风尚添加了新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趣味,使得旅游活动更具活力,充满生机;晚明市民文化造就了一种具有时代特点的惟我独尊、狂傲无比的文化人格,其所折射出来的文化光芒,沐浴着晚明文人士子的旅游心理和言行。  相似文献   

16.
晚明吴越风俗与戏剧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明吴越地区的戏剧演出与戏曲创作一样 ,都因文人的参与而呈现出繁盛景象。这一地区的市民文人 ,在民俗节日的娱乐活动中展开戏剧传播 ,扩大了戏剧的影响。他们面向民众组织戏剧演出 ,展示艺术才情 ,影响戏曲的创作、表演和欣赏 ,进而使文人戏剧成为风俗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明朝末期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其灾害的发生频率高于中国的任何一个朝代的任何一个时期。但是面对这样的情况,晚明诗人的诗歌创作在记叙灾害方面的灾害诗仍然比较少。讨论了晚明诗坛的概况;然后从晚明叙事诗记录的自然灾害的方面,关于雪灾、干旱、洪涝、饥饿等自然灾害的记录,加上对灾害史的考证;最后以陈子龙诗歌为例,浅谈晚明诗人对频发灾害的入诗程度以及自然灾害这样的社会题材在晚明诗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这里展露的是冯梦龙个性放诞的一面:以妓女为友,以冶游为乐,尽情享受生活,游戏人生;对爱情的追求专一而执着,在世风日下的晚明社会里,用自己的行动演绎出一曲悠长而凄清的动人悲歌。  相似文献   

19.
周国栋 《文教资料》2008,(31):68-69
晚明时期由于新的经济与新的观念的兴起,在社会生活领域出现了与前代相比较有特色的生活方式,其中最让后人诟病的便是弥漫于晚明社会的性时尚:除此之外,漫游祖国大江南北的旅游时尚也是晚明文人生活中的一大亮点.不管这两种生活方式有多么大的区别,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晚明社会生活中所出现的时尚化的新特征是对传统社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的解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对晚明戏剧文化的一个角度独特的考察.本文认为:晚明江南"园林声伎"风习之兴起,与其时政治环境和官场形态殊有关系.正是基于对末世政治的失望和回避,不少江南士大夫做出了从政事到艺事、从"忙处"到"闲处"的人生选择,他们从官场撤身,退隐园林流连声伎,"园林声伎"故而既为时代的潮流,也为时代的病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