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己的价值     
黄小平 《初中生》2014,(7):14-14
一个愁云满面的青年向一位教授求教。“有人赞我是天才,将来必有一番作为;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一辈子不会有多大的出息。依您看呢?”“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教授反问。青年一脸茫然。“譬如同样一斤米,用不同眼光去看,它的价值也就迥然不同。在炊妇眼中,它不过做两三碗大米饭而已;在农民看来,它最多值1元钱罢了;在卖粽子人的眼里,包扎成粽子后,它可卖出3元钱;在制饼者看来,它被加工成饼干,可卖5元钱;在味精厂家眼中,它可提炼出味精,卖8元钱;在制酒商看来,它能酿成美酒,勾兑后,卖40元钱。不过,米还是那斤米。”  相似文献   

2.
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有关谈论价值的故事:一位徒弟问师傅,一碗米的价值是多少?师傅笑笑说:“这要看这碗米在谁的手里。如果它在主妇的手里,做成米饭,价值只有2元多;如果它在点心师的手里,做成糕点,价值至少有5元多;如果它在酿酒师的手里,做成美酒,价值少至几十元,多至几百元。”  相似文献   

3.
《打碗碗花》写的是“我”小的时候,外婆说打碗碗花打碗,不让“我”摘,我实验后知道这是迷信。文章描写了外婆的迷信,揭露了封建迷信的危害性,告诉我们不能迷信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深刻道理。文章巧妙地运用了暗示艺术,体现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标题暗示课文的标题是“打碗碗花”。这种“花”其实是一种美丽的花——粉中透红的花瓣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浅浅的小碗,碗底还滚动着露珠。而恰是这种美丽的花却被冠以丑陋的名字——打碗碗花。这是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它暗示着的是那些受封建迷信残害的对象。人物的暗示文中主要人物有两个。第一个人物“外婆”,看到我要去摘碗碗花。急忙拉住我,连声说:“不能摘,不能摘,那是打碗碗花——”“——谁摘了它,它就叫  相似文献   

4.
拾穗     
<正>我时常会想起从前在稻田里拾稻穗。在稻田收割的时候,大人们一行行地割稻子,小孩子跟在后面,把那些残存的掉落的稻子一穗穗地捡拾起来,一天下来,常常可以捡到一大把。等到收割完成,更穷困的妇女会带她们的孩子到农田拾穗,那时不是一穗一穗,而是一粒一粒了。一个孩子一天可以拾到一碗稻子,一碗稻子就是一碗米,一碗米是两碗粥,如果煮地  相似文献   

5.
组合蒸屉     
我们家有一个双层多用蒸锅,可妈妈用它来蒸饭菜时,很少使用它的配置蒸屉,如果同时蒸两个菜,妈妈总是另外再用一个小蒸锅。我问妈妈为什么不用配置蒸屉蒸菜,这样又快又不会浪费煤气。妈妈说蒸屉不好用,放不下两个碗。我拿来大小高矮不同的碗来比试比试,结果发现和妈妈说的一样。怎样才  相似文献   

6.
谢灵雁 《新作文》2014,(1):33-33
妈妈做的丸子很好看,胡萝卜丸子是红色的,菠蒹丸子是绿色的。妈妈做出米的丸子汤更是美味,又香又可口,一颖颗丸子漂在碗里就好像一颗颗珍珠,真馋人。我连喝了两碗,喝完后还总是回味无穷,害得我在写作业时还老想起丸子汤的味道。  相似文献   

7.
同样一斤米     
一青年向一禅师求教。“大师,有人赞我是天才,将来必有一番作为;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一辈子不会有多大出息。依您看呢?”“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青年摇摇头,一脸茫然。“譬如同样一斤米,用不同眼光去看,它的价值也就迥然不同。在炊妇眼中,它不过做两三碗大米饭而已;在农民看来,它最多值1元钱罢了;在卖粽子人的眼里,包扎成粽子后,它可卖出3元钱;在制饼者看来,它能被加工成饼干,卖5元钱;在味精厂家眼中,它可提炼出味精,卖8元钱;在制酒商看来,它能酿成酒,勾兑后,卖40元钱。不过,米还是那斤米。”大师顿了顿,接着说:“同样一个人,有人…  相似文献   

8.
<正>禅学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徒弟问师傅,一碗米值多少钱?师傅略加沉思后说:"那要看在谁的手里。要是在一个家庭主妇手里,她加点水蒸一蒸,半个钟头,两碗米饭出来了,那就值两块钱;要是在小商人手里,他把米泡一泡,分成七八堆,包成粽子,那就值七八块钱;要是到了一个更有头脑的大商人手里,把它发酵、蒸馏,酿成一瓶酒,有可能值上百块钱。"所以同样是一碗米,到底值多少钱,会因人而异,关键取决于如何处理。其实,我们的课堂也是这样,同样  相似文献   

9.
禅师的回答     
一青年向一禅师求教。“大师,有人赞我是天才,将来必有一番作为;有人骂我是笨蛋,一辈子不会有多大出息。依您看呢?”“你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青年摇摇头,一脸茫然。“譬如同样一斤米,用不同眼光去看,它的价值也就迥然不同。在炊妇眼中,它不过两三碗大米饭而已;在农民看来,它最多值1元钱罢了;在卖粽子的眼中,它扎成粽子后,可卖出3元钱;在制饼者看来,它能加工成饼干,卖5元钱;在味精厂家中,它可提炼出味精卖8元钱;在制酒商看来,它能酿酒,勾兑成酒后,卖40元钱。不过,米还是那斤米。”大师顿了顿,接着说:“同样一个人,有人将你抬得很高,…  相似文献   

10.
王浩廷 《辅导员》2013,(Z1):102
这天,妈妈做了两碗面条,一个碗里卧着一个荷包蛋,另一碗里没有。妈妈问:"儿子,你选哪一碗?"我立刻说:"我选有鸡蛋的那碗!"可正当我津津有味地吃着"荷包蛋"的时候,妈妈却在另一碗里挑出了两个荷包蛋——原来,这两个鸡蛋藏在面条下面!这时,妈妈说:"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第二天,妈妈又做了两碗面,和昨天一样,一个碗里卧着一个荷包蛋,另一个碗里没有。我接受上次的教训,选了那个没有鸡蛋的碗,心  相似文献   

11.
我的减肥史     
我,一个普通的中学生,在我身上有什么故事呢?无非就是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除了这些还是这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不对!好像有这么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我的减肥史值得一写。本人姓赵名丹,芳龄14,身高1米61,体重,唉,别说了,说出来怕吓着你们。直说吧,所谓“重量级人物”就是我,同学们也都这样叫我。可我宁愿不做这“重量级人物”也要减肥。于是,一个完美的计划在我脑中慢慢形成。五天“绝食”史计划:第一天,两碗米饭;第二天,一碗半米饭;第三天,一碗米饭;第四天,半碗米饭;第五天,一口米饭。一切都按计划实施。前两天还基本可以满足…  相似文献   

12.
当一个人由于饥饿濒临死亡时。你给他一碗米,那么他很可能会把你当作救命恩人、再生父母。可是。你还想继续帮助他,于是从满满一缸米中。又给这个人挖一碗米,谁知那人却有点小嘟囔了:你那么多,为什么才只给我一碗?你继续献爱心做好人,又给了他一斗米,结果他的心里竟变得愤愤不平了:凭什么他有满粮仓的米?这太不公平了!  相似文献   

13.
黄嘉烨 《当代学生》2013,(Z2):92-93
若是面前有一碗米,如何才能体现它的价值?有人会用它蒸饭,米的价值便升值到"三元或是五元";而有人却愿使它静静发酵,酿成美酒,用岁月的等待换取它更高的价值。正是酿酒师的等待,使原本的那一碗米饭香飘四溢,他的等待成就了辉煌。①纵观几千年的历史长河,"等待"中不知演绎了多少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故  相似文献   

14.
鸡蛋长大了     
一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有趣的小实验:鸡蛋长大了。这个实验让我匪夷所思。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按照实验的要求准备了一些材料:一个碗,一把米,半碗醋和一个鸡蛋。  相似文献   

15.
<正>碗,是人们吃饭和盛放食品的器具。吃饭时,我们都会用到碗,饭店的、路边摊儿的、家里的……可是,很少有人留意天天、顿顿端起的碗。其实,碗里大有乾坤,它可盛岁月,可盛历史,可盛生活,可盛万物,碗里有情、有自然、有世界……我家的橱柜里有四个粗瓷碗,是当年爷爷为了迎接家里添丁而购置的。如今它们盛着满满的光阴,无语也无声,固守着家的温度。粗瓷碗是那种最普通的白瓷碗,碗边有两圈蓝色的釉纹,口大肚浅。我记忆中,小时候的饭桌上一直有它们的身影。每到吃饭时,我喜欢帮着摆放碗筷,  相似文献   

16.
<正>不久前,我到新加坡玩了几天。我是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尤其喜欢吃牛肉拉面,国内拉面馆吃了至少几百家,每一碗,牛肉和香菜都摆在碗的最上层。摆在上面自然有好处,一是给食客看这碗里真的有牛肉,二是放在上面省时省力,撒上就是。可在新加坡,却不是那么回事!新加坡有一家叫"来客好"的餐馆,我和老婆落座后要了两碗牛肉拉面,在一边  相似文献   

17.
《家长》2012,(2):6-6
“你美得像个天使,我真舍不得扔了你!”“你这么恶心,还敢呆在我家里,我要好好教训你!”每天上学前,四年级学生昊昊都会从冰箱里捧出两碗米饭,对其中一碗米饭尽说赞美的话,对另一碗米饭则指责和谩骂,对第3碗米饭则让它静静地躺在冰箱里,不予理睬。  相似文献   

18.
一天,妈妈忽然头痛得厉害,迷信的奶奶立即叫来了我们村号称“再世观音”的一个神婆来驱鬼。这个神婆来到我妈妈的床边,口中念念有词。随后从口袋里拿出一只“神碗”,在我家米袋里舀了一碗米,装模作样地在桌子上使劲摇摆了一阵,随手又从那只“神袋”中取出一双“神筷”,狠狠地刺进米中……她尖着嗓子叫道“:鬼就躲在米里,现在我把它刺中了!”说着提起筷子。奇怪的是,这碗米真的被那“神婆”提起来了!吓得奶奶一个劲地念“‘:观音菩萨’保佑……”可是,神婆驱“鬼”并没有治好妈妈的病,最终,妈妈还是吃了医生开的药才得以痊愈。但神婆“驱鬼”…  相似文献   

19.
我讨厌吃米饭,与生俱来就与米饭“水火不容”,我宁愿去吃那难以吞咽的中药丸,也不想去碰刚买回的新米做出的米饭。这一天,妈妈照例给我盛了一大碗米饭。我望着白白的米饭粒,感觉就像是压在碗里的一座山,惆怅得不得了。“哦,没拿筷子。”妈妈拍拍脑袋,又走进了厨房。我知道,大好时机来了,而且,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我一咬牙,用调羹〔gēnɡ〕把大半碗饭舀到了妈妈的碗里。呀!高出来了一大截,被妈妈看破可不好。于是,我又用调羹把米饭压压实,还照原先的样子给妈妈的米饭做了个“造型”。然后,我拿起调羹,假装吃得津津有味,还发出“吧唧吧唧”…  相似文献   

20.
情系父母     
妈妈,我想对您说妈妈,我那双漂亮的皮鞋,真是舅舅寄给我的吗?它虽然很漂亮,但肥了,大了,我穿着不舒服,我爱那双穿了很久的布鞋,因为穿着它合脚舒适,而您却偏叫我脱给了姐姐。妈妈您刚才从院子里赶鸡回来,以为您碗里喷香的豆子是我倒给你的,说我懂事。其实,那是我倒给姐姐的,我知道您疼我,想把好吃的给我,可姐姐碗里没有呀!我倒给她,她没吃而倒往您的碗里了。妈妈,如果您知道了那豆子确实不是我倒的,您也许要说我不懂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