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帝国主义”这一理论是在美国民主价值观的基础上重新诠释帝国主义,它为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下美国的单边主义、“新干涉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对“新帝国主义”的缘起及其实质进行全面分析,揭示了“新帝国主义”是旧式帝国主义的改进版,它竭力维护西方主流的民主价值观,否认民族国家,其真面目是替“美帝国”辩护。  相似文献   

2.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新干涉主义理论方兴未艾,成为一些国家干涉他国内政的强大思想武器。本文从传统意义的“人道主义”干涉理论的产生到新干涉主义理论的形成,论述了新干涉主义的内容和实质,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新干涉主义” 对他国采取军事干涉进行法理上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谈美国的"新干涉主义"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新干涉主义”也随之出台。“新干涉主义”的出台有其背景和条件,对世界的影响极大。面队“新干涉主义”,中国应积极面队,冷静思考,沉着对待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减轻对中国的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美国对伊拉克动武的念头,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来自西方主战派的“新干涉主义”思维。“新干涉主义”是冷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扩张性思维方式的一种延续。在他们看来,西方文明最优秀、最合理,所谓全球价值观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价值观;所谓全球公民社会就是以美国为霸主的强权社会,这种社会必须用武力来构建;哪个国家敢于拒绝这种价值观,敢于对美国的霸权说“不”,就是“胡作非为国家”、“邪恶国家”、“无赖国家”,就应该受到惩罚。美国的“世界领袖”梦由来已久。一部美国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美国谋求充…  相似文献   

5.
谈美国的“新干涉主义”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新干涉主义”也随之出台。“新干涉主义”的出台有其背景和条件,对世界的影响极大。面对“新干涉主义”,中国应积极面对,冷静思考,沉着对待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减轻对中国的负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干涉主义"是近年来西方流行的一种以捍卫人道主义为名,用武力干涉他国内政的政策和行径。"新干涉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人权高于主权",其目的是在全世界维护和推行西方的"民主"和价值观,建立由西方主宰的世界秩序。由于"新干涉主义"违背国际法基本准则,破坏国际集体安全机制,粗暴践踏别国主权,因而遭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坚决抵制。  相似文献   

7.
本论述了新干涉主义的实质以及新干涉主义对当今世界的消极影响,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武装干涉一事中,分析论述了新干涉主义的发展升级对世界和平发展的危险趋势,以此引起世界人民的注意和警惕。  相似文献   

8.
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独霸世界的野心也愈加明显地暴露出来。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开联合国,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实施了为期78天的军事打击。当巴尔干的硝烟还未散尽的时候,在第54届联合国大会上,美国总统克林顿就将体系化的“新干涉主义”推向了全世界。“新干涉主义”的内容和本质克林顿在联大发言中认为,“国家主权”不能成为一  相似文献   

9.
当代西方“新左派”学者沃勒斯坦在其《现代世界体系》(I、Ⅱ、Ⅲ卷)中,提出了“世界体系理论”,指出,现代世界体系是一个经济体系,资本主义是其基本内核,“中心-半边缘-边缘”是其基本结构,“新的社会主义世界政府”是其发展前景。但是,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倾向,对该理论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日本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打破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均势,但是制定和维护远东“国际秩序”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分别采取了所谓的“不干涉主义”、“不承认主义”和“好人主义”的政策,而与中国东北接壤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实行了“两面主义”的政策。欧美大国对“九·一八”事变的政策都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起到了纵容日本侵略的作用,对中国人民抗日斗争是一个重大打击。  相似文献   

11.
"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在西方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维果茨基的学说在西方的兴起上世纪70年代末,维果茨基的学说传入西方,受到西方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西方学者对维果茨基学说的持续研究形成了一股“维果茨基研究热”。时至今日,维果茨基的六卷文集已被许多国家翻译成英、德、法、西、意等多种文字出版,他的学说在西方产生了巨大影响,得到了许多著名学者的赞誉,如:“心理学界的莫扎特”,“不了解维果茨基就不是一位现代心理学家。”(S·屠尔明)“在过去四分之一世纪中从事认知过程及其发展研究的每一位心理学家都应承认维果茨基的著作对自己的影响。”(J·S·布鲁纳)“毫无疑问,维果茨基…  相似文献   

12.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但由于中国文化中的“龙”与西方文化中的“dragon”在内涵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在跨文化传播中直接采用西方文化中“dragon”一词来表达我们中国文化中的“龙”会在西方人中产生误解。针对这一情况,本文首先比较了这两个概念的在内涵上的差异.然后分析了很多学者和网友提出的用“loong”这一词来表达中国文化中的“龙”这一做法的合理性及可行性,最后指出该词要真正成为“龙”的英文对等词不仅需要学者和网友的呼吁.更需要我们的相关政府机构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非西方国家的干涉有了新发展。西方新干涉主义更加注意披上"道义"和"法律"的外衣,兼用军事打击和经济、政治制裁等手段;但同样是为了扩大其利益、推广其价值观,确保或实现其世界霸权地位或者主导地位。西方新干涉主义是冷战后世界大势与西方国家内部政治、历史、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产物,日益具有美国式"巧外交"的色彩。它侵害了非西方国家主权及其民众的人权,造成了严重的政治动荡和人道主义灾难,并且累及西方国家自身,是对人类道德理想的亵渎和对人类文明的侵蚀,客观上是以暴制暴从而延续人类相互厮杀、相互制服的劣根性,本质上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因而不该通行无阻。世界各国应该从中汲取教训。  相似文献   

14.
在对中西方传统设计美学尤其是西方二十世纪设计美学的分析对比中对中国现代设计美学话语的新价值和新观点作了概括,提出“商品属性、人、对话、折衷”应成为中国现代设计审美的主题词,成为设计美学话语新的表述范畴。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的逐步确立和演变,世界已经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一个全球相互联系的社会系统正在形成之中,“全球化”正是这种新的相互依赖的全球系统的代名词。“全球化”一词以及“全球化”对国家、社会发展的影响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相应地,“全球化”对教育及教育现代化的影响也引起了各民族国家教育界的关注。 一、“全球化”及其正确理解 (一)“全球化”──西方学者的解释 “全球化”是近20年来流行于西方的一个“新词”,是西方学者对政治、经济、文化超越国家或大洲而扩展到…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新干涉主义”思潮的内涵及其特点,阐述了其在后冷战时代日渐泛滥的原因及后果,指出该思潮在本质上是美国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秩序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系主任陈先达教授等撰写的《被肢解的马克思》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通过考察马克思的形象在西方思潮中发生的变形,剖析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肢解和歪曲,通过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叉点上对马克思主义本质和命运的思考,展示了马克思“无产阶级普罗米修斯”的形象,揭露了西方学者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的“危机”和现代新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的“重建”的荒诞性,西方马克思学家编造的“两个马克思”、“第三个马克思”等神话,以及把马克思主义说成一种“新宗教”的企  相似文献   

18.
信息专递     
《内蒙古教育》2006,(2):23-26
“全球化”——西方学者的解释,“全球化”对民族国家教育的影响,“全球化”形势下教育的新特性,关于中国基础教育国际化与民旅化的思考,民族的现代教育文化的重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西方文学所具有的许多特征都可以说是源自西方“现代性”文化的影响,其中“自由写作”理念无疑是最能体现“现代性”复杂的文化内涵的特征之一。西方文学“自由写作”理念是自文艺复兴始,经启蒙运动发展起来的“现代性”孕育而生成。由于种种原因,“自由写作”理念与“现代性”形成了极为复杂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说,这一理念最根本的价值却正好是“现代性”自身的异己因素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冷战的结束 ,美国独霸世界的野心也愈加明显地暴露出来。1999年3月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开联合国 ,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实施了为期78天的军事打击。当巴尔干的硝烟还未散尽的时候 ,在第54届联合国大会上 ,美国总统克林顿就将体系化的“新干涉主义”推向了全世界。“新干涉主义”的内容和本质克林顿在联大发言中认为 ,“国家主权”不能成为一些“践踏人权的国家”免受“国际干预”的借口。尽管“保持经济与政治的压力加上外交努力”有时候可以解决问题 ,但在其他情况下 ,军事干预则是“必须”的。他赞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