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衡传》中的“机巧”课本注为“指器械制造方面的巧妙”,把“巧”释为形容词“巧妙”了。据此,学生必然将该句译成:“张衡擅长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妙。”显然,这里的“擅长……巧妙”动宾搭配不当。问题出在“巧”的义训上。此“巧”不是“巧妙”之“巧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中,教师借助文本提供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巧妙设疑,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进而诱导学生积极地思索和探究。这种师生间的一引一探,所依托的前提是巧妙的提问,这种提问应有较强的情境性、开放性、创新性和挑战性。笔者在阅读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巧妙设疑,诱导想象”,有助于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意识和表达欲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巧妙设疑诱导“入境”李吉林老师倡导的“情境教学法”,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重要原因之一,正是教师创设的情境极大地诱发了儿童的想象。巧妙设疑,诱导想象,可跨越时空,缩短距离,将文本“还原”到…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习作“语言简单、选材平淡、模式化”问题突出,教师不能忽略训练的积极意义,必要而巧妙的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本文以人物描写为例,谈谈在指导小学生习作过程中,可以“巧妙”地进行哪些习作知识的渗透和训练。  相似文献   

4.
高丽红 《学子》2014,(11):38-38
什么是“点拨”呢?《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点拨”的解释为:“指点,启发。”要想使阅读教学中的点拨真正有效,关键在于找准点拨时机,巧妙点拨,只有这样,才能使“点拨”在阅读教学中起到推波助澜的教学作用。具体来说,巧妙的点拨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点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随着知识的增长而不断发展的,在学生阅读思考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卡壳”的现象,此时就需要教师巧妙的点拨、引导,以促使学生突破思维的阻碍,在教师的引领下披荆斩棘,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茅塞顿开,产生一种“拨开迷雾见日月”之感。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中,教师借助文本提供的情节、人物形象等,巧妙设疑,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进而诱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索和探究。这种师生间的一引一探,所依托的前提是巧妙地提问,这种提问应有较强的情境性、开放性、创造性和挑战性。“巧妙设疑,诱导想像”,有助于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意识和表达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巧妙设疑,诱导“入境”李吉林老师倡导的“情境教学法”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教师创设的情境极大地诱发了儿童的想像。巧妙设疑,诱导想像,可跨越时空,浓缩距离,将文本“还原”到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学生通过想像,产生如临其…  相似文献   

6.
邹学萍 《考试周刊》2011,(51):160-161
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判断,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信息技术课堂开放性很强,学生思维旁逸斜出是常见现象,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超越预设轨迹的“意外”发生。对于这些“意外”我们不能排斥它,而应该关注、思考、捕捉这些“意外”,并进行巧妙引导,让这些“意外”转化成宝贵的教学资源,有效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在“意外”中收获“意外”。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不妨这样做。  相似文献   

7.
在《六个“墨水瓶”》的教学中,应注意挖掘词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其感情内涵。如抓住“墨水瓶”这一关键词,使学生明白这个词为什么要加引号,理解“墨水瓶”在特殊环境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重点句“在这样困难的环境里,列宁仍然坚持学习”中,“仍然”一词是理解的关键,尽管课文中没有说明列宁被捕前的情况,但由“仍然”一词就可以联想到:列宁平日就十分注意学习,被捕后尽管条件很恶劣,但他还是没有间断。 在“列宁想了个非常巧妙的办法”中,“巧妙”一词是什么意思?这个办法又巧妙在哪里呢?这就要引导学生理解后面的三句话。第一句是说他怎样解决书写工具的(瓶、墨水、纸);第二句是“牛奶干了,什么也看不出来”,暗含着敌人没有发现秘密的原因;第三句是“书  相似文献   

8.
构思,就是写作之前用心思酝酿的过程。笔者搜集到的资料显示,2010年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广西百色卷要求一类文做到“构思新颖、巧妙”,二类文做到“构思新颖”;江西卷将“构思精巧”作为发展等级中“有创新”的具体内容;吉林卷将“感情真挚”、“构思巧妙”等方面中有一项突出的文章即可评为一类文。  相似文献   

9.
“等效替代”是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把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变换成理想的、简单的等效问题来研究处理的一种常见的科学思维方法.例如三国时的曹冲称象,就是巧妙应用了“等效替代”.我们在一些问题中,若能巧妙应用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第三册《张衡传》中“衡善机巧”一句,课本将“机巧”注释为:“机械方面制造的巧妙。”依此注释,好些参考资料便译为:张衡擅长机械制造方面的巧妙。“擅长……巧妙”是说不通的。这里把“巧”字讲错了。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释为:“机巧,机械技术。巧,技巧。”此注极是。《说文解字》:“巧,技也。”《广韵》:“巧,能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巧,技也,技巧也。”《辞源》、《辞海》、《古汉语常用  相似文献   

11.
读文学理论,记住了一位西方文艺评论家说过的一句话:分析一个人物,不仅要看他“做什么”,更要看他“怎么做”。此言正与我国民间流传的一句俗谚——“把戏人人会演,各有巧妙不同”不谋而合。细思之,这“巧妙”二字中实在蕴涵着无穷的学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那些为数不多的“状元”们的成功秘诀恐怕正在这“巧妙”二字。  相似文献   

12.
<正>平均数是初中“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除了在统计问题中常用到平均数外,对于其他一些数学问题,若能根据题目特点,巧妙运用或构造“平均数”来解答,则会有出乎意料的解题效果.本文分类例说“平均数”在解题中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13.
1.采取灵活的训练形式。课堂教学应避免呆板与单一。一成不变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因此,在课堂上要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课堂上,“开火车”、“找朋友”、“对口令”、“小博士考考你”等形式轮番使用;口算板、口算表、卡片、幻灯片等手段常常更换;指名答、抢答、齐答不断变化;在学习园地中开设“巧妙算法”专栏,连续性地介绍一些有趣而巧妙的口算方法。课外,要求学生自己购买学习用品;帮助父母计算简单的日常开支,让他们在实际应用中锻炼口算  相似文献   

14.
我国楹联的形式非常多。其中有一种叫“镶嵌联”,就是在对联中巧妙地嵌入人名、地名、数字、方位等,体现了人们构思的巧妙与独具的匠心。  相似文献   

15.
巧妙地使用空格键,或许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呢!以下就是笔者使用空格键的四个实例。1.暂停播放。当使用RealO ne Player摇播放视频时,按下空格键可暂停播放,再次按下空格键则从暂停处继续播放。2.向下翻屏。在IE浏览器中,按下空格键则向下滚屏。与此相反,按下Shift 空格键,则向上滚屏。3.巧妙查找。如果你要查找名称中包含有“三则”或者“技巧”的文件,可以使用W indows“开始”菜单中的“查找”或者“搜索”命令,以关键字“三则技巧”(两个词间有一个空格键)进行查找。4.巧妙搜索。如果你要使用搜索引擎查找同时包含“三则”和“技巧”这…  相似文献   

16.
巧妙塑造“我”的角色□魏安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教师“我”的角色,不但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而且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可增强师生情感上的相容性,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真正达到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读文学理论,记住了一位西方文艺评论家说过的一句话:分析一个人物,不仅要看他“做什么”,更要看他“怎么做”。此言正与我国民间流传的一句俗谚一“把戏人人会演,各有巧妙不同”——不谋而合。细思之,这“巧妙”二字中实在蕴涵着无穷的学问。“三酉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那些为数不多的“状元”们的成功秘诀恐怕正在这“巧妙”二字。教育作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比之其他行业应该说有着更为苛刻的职业要求,其工作的技术性和艺术性更应在其他行业之上。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一类题目,可通过“设而不求”的方式巧妙解答。所谓“设而不求”,就是根据题意巧妙设立未知数,来沟通“未知”和“已知”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我们解题,而未知数本身并不需要求出它的值。这种“设而不求”的解题思路,能给人一种全新的赏心悦目的感觉。下面介绍几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发生一些“意外事件”,令教师措手不及,许多优秀教师能够做到从容应对、巧妙化解,在“前台”表演着的是不同凡响的教学艺术,在“后台”“导演”着的却是科学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20.
(一)巧妙运用边长为“1”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来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在解三角函数习题中应用非常广泛,而学生们往往容易记错,巧妙地运用边长为“1”的两个三角形,就能很容易地记住它们.如下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