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而教育竞争的重点则在于教育的方式与内容。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该如何把计算机知识既深入又活泼生动地教给学生,学生又该如何学习计算机,很值得我们研究。而尽早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能力将会极大地提高他们步入社会后的生活素质和生存能力。因而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教育现已成为各国教育的热点。在广大中小学生当中推广计算机与Internet教育是最紧迫的战略任务。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那么我们该如何来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育质量呢?  相似文献   

2.
吴士宏 《学语文》2003,(14):66-67
世界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力取决于教育,教育的优劣又在于我们是否教给了学生智慧。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基本任务在于塑造民族精神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人们常常把教育投入不够看作是教育发展中最主要的潜在"危机",但教育的真正"危机"是教育目标上的过分的功利化倾向。人们把21世纪的国际竞争看作是经济竞争,而又把经济竞争归结为科技竞争,归结为教育竞争。其实,国际竞争说到底是国民素质的竞争,是国民精神的竞争。教育是要传授科技知识,教人做事,但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而育人的核心是育德,育德的价值在于唤醒学生觉悟,唤起学生的国民意识,塑造学生的国民精神。  相似文献   

4.
信息高速公路是21世纪国家经济和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世界各国无不倍加关注。而信息高速公路建设需要建设需要一大批掌握计算机知识、各种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这势必对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产品”的质与量提出挑战,那么,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现状是什么?我们又应如何迎接挑战呢?  相似文献   

5.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改革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是让他们成为计算机的专门人才;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计算机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用于其工作领域,成为既熟悉本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6.
一、背景国际方面全球范围内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而教育竞争的焦点则在于教育的方式与内容。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指出:计算机将渗透到未来生活的每个细微方面.因此,尽早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能力将会极大地提高他们步入社会后的生活素质和生存能力。当今世界,计算机和Internet技术的教育现已成为各国教育的制高点,在广大中小学生中推广计算机与Internet教育是最紧迫的战略任务。众所周知,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是任何一个学科所无法比拟的,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就成为这一战略任务中的重…  相似文献   

7.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云 《考试周刊》2008,(14):153
中职教育的计算机教学工作应该注重素质教育,即要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注重技能锻炼,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通过具体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竞争氛围,培养社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但是,人才的竞争最终还要取决于人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竞争,所以,当前的教育工作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责任非常重大。近几年,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在中职学校中计算机是学生的必修课程。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希望可以对建设创新型社会产生一些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但是,人才的竞争最终还要取决于人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竞争,所以,当前的教育工作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责任非常重大。近几年,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在中职学校中计算机是学生的必修课程。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希望可以对建设创新型社会产生一些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主要体现在计算机技术教育,目的就是通过计算机教育的各种活动,创造一个计算机教育的环境,以促进计算机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技术对现代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促进计算机技术在全社会的应用。同时使他们从小建立起对科学的求知欲,对未来的创造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高科技、信息技术时代所必需的科学方法,培养“高捏、高素质、高品位”的人才,提高他们在激烈竞争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和平年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将是科学技术之间的竞争、人才之间的竞争、知识的竞争,归根结底将是教育的竞争。面对21世纪各国纷纷调整教育制度,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推出一个又一个新的教育计划,我国也将教育兴国、教育改革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教育改革首先要明确培养什么样人才的问题。面向21世纪高校要培养专业、计算机和外语都过硬的复合型人才。由此可见计算机基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盛宏 《山东教育》2005,(1):104-104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教育在社会上的广泛普及,信息技术课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师该如何把计算机知识既深入浅出又生动活泼地教培学生,很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王宏 《中小学电教》2012,(7):157-157
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实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取决于教育。教师有责任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人。因此,作为教师,特别是一名班主任。必须大胆改革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校园网、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以及多媒体电教平台、电子音像阅览室等,扩大...  相似文献   

14.
扩招后的高校,进来的学生成分更为复杂,教学的难度增加了,虽然各个学校对计算机的教育更为重视,但学生的学习成绩却比前些年下降了。大学生中计算机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学习动力、理解能力不强、自学能力差、意志不坚强、缺乏竞争意识,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黄泊 《文教资料》2006,(27):147
目前,由于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已全面走向市场,中职面临社会用人标准的高学历,高校扩招,普高持续升温的严峻考验,而职校生在专业设置、毕业出口等方面又难以适应市场竞争,再加上中等职业学校类型庞杂、重复交叉建设,及受传统教育成才观念的影响,因此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来临的双重竞争中,发展了近20年的中职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职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中职生怎样去和学历更高,名气更大的大学生竞争呢?在现在社会普遍重视计算机知识的学习的情况下,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能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和学历更高、知识面更广的大学计算机专…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未来的社会将是计算机的世界,没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人们将很难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因此,计算机教育已成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对大学生计算机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将使他们更有信心立足于竞争日趋激烈的未来社会。如何切实引导学生学好计算机、促进素质教育是一个需要认真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基础教育是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院校计算机教育要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针对外语类学生的特点,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深化教学改革,培养既精通外语又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以创新的教育培养创新的人才,这是时代的需要,教育的重任。本文结合计算机课程教学,浅谈了在教学过程中从多方面实施创新教育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是以能力为本(Comptency BasedEducation),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文化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经过严格训练的熟练技能,成为能够直接在生产、服务、建设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也应服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当前很多高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不是相当于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的压缩模式,就是相当于高等技工培训。这样培训出来的学生比不上大学计算机本科专业的学生,也比那些没有经过计算机专业系统培训而又懂一些电脑知识的人强不了多少,导致…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与中小学生的减负,已成为最近一段时间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话题,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在这方面作较多的思考。 一、学生负担过重存在的原因 造成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原因很多,但从根本上讲,仍是我国教育总体水平与人民群众教育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反差造成的。目前,我国的教育结构,教育规模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劳动人事制度和招生考试制度存在着缺陷,就业竞争引发了升学竞争。而在学生负担过重背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