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蒙以养正     
“蒙以养正,圣功也”一语出自《易经》。意思是说:从童蒙时代开始就施之以正确的教育,这是培养“圣人”的基本功夫。我们今天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人才,但是,“蒙以养正”仍然值得借鉴。父母的行为、态度和表情是指示童蒙的红绿灯信号。出世不久的孩子没有辨别“好坏”、“善恶”、“是非”的能力,而对复杂的人类社会,他们处处感到新奇,因此,他们到处寻觅、模仿、学习.只要他们能够看到的、听到的都要学.在这样一个时期,孩子周围人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王秀 《湖北教育》2023,(7):14-15
<正>幼儿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咸宁市崇阳县幼儿园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提炼出“童本教育”理念,其核心内涵是“养正立人”。所谓“养正立人”,即童蒙养正、立德树人。其中,“童蒙养正”出自《易经》“蒙以养正,圣功也”,意谓童年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培养儿童良好的品质与习惯极其重要。为在教育实践中落实“童本教育”,崇阳县幼儿园结合实际,打造了专业的师资队伍,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建构起科学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蒙以养正     
“蒙以养正,圣功也”一语出自《易经》。意思是说:从童蒙时代开始就施之以正确的教育,这是培养“圣人”的基本功夫。我们今天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人才,但是,“蒙以养正”仍然值得借鉴。父母的行为、态度和表情是指示童蒙的红绿灯信号。出世不久的孩子没有辨别“好坏”、“善恶”、“是非”的能力,而对复杂的人类社会,他们处处感到新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职业人”优势品质的内涵和加强“职业人”优势品质培养的重要意义,设计了“职业人”优势品质培养方案,并结合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培养“职业人”优势品质的实践,探讨了高职院校“职业人”优势品质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二十一世纪要求体育教学的目标、任务由过去的“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宽泛的目标,转变成“培养适应现代生产和生活的人,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志向、爱好、习惯、能力,为其终身参加体育锻炼打下基础”。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满足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需要,落实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思想和目标,必须对传统的体育学模式进行探索、研究、改革。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走着一条不断寻求和探索将中国传统幼儿教育的优秀遗产与世界各国和各民族幼儿教育先进的科学的成果逐步融合的道路。中国传统幼儿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基本内容是伦理道德规范和生活常规的基础训练,主要原则和方法有“蒙以养正”“早喻教”“严慈相济,教爱相辅”“顺其性情,激发兴趣”“量资循序,随其分限所及”“保教并重”。  相似文献   

7.
再论品质教育的定义,发现品质教育是在引导学生向善的基础上去挖掘并培养学生特质的一种去功利化的还原生命本真的教育,即人之为人的教育.“品质教育约等于本真教育”的立论建立在“一个前提假设,两个关键概念,三个约束条件”基础之上.内涵式培养、德智并重、注重生活体验和以人为本是品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在路径选择上,品质教育突破了“成功”模式的窠臼,从“成功”走向了“成人”.  相似文献   

8.
《易经·彖传》指出:“蒙以养正,圣功也。”意思是说,通过“养正”来发展教育是神圣的功业。“蒙以养正”中的“养正”起码可以给我们三方面的启示:一、教育的本质是“唤醒”而不是“外铄”;二、教育的目的是“长善”而不是“救失”;三、教育的方法是“养护”而不是“惩治”。  相似文献   

9.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脑力活动。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高中语文新课标对作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有这样的要求:“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而“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思维是一种品质,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1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培养创新思维品质的新诉求人的思维的分类很复杂,按照是否产生新颖而有价值的思维成果,思维可分为常规性和创新性思维。而创新思维有三个最基本的特征:新颖性、价值性、综合性,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新颖性。新颖性就是突破了常规性思维而产生的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新设想,这就是求异思维求异思维,也称为逆向思维,它能打破常规思维的定势,出奇制胜,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在高中新课标中,提出了高中作文写作行为的人本性、生活性和人文性。这三点构成了高中课标中作文的“写作”培养创新思维品质的基本诉求。1.1要培养能按照写作要求进行自由表达的人本性思...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古代,培养驯服善良的臣民一直是教育工作的中心所在,历代王朝为维护其统治都不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从而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德育理论与方法,可供我们借鉴,下面仅就其一——“蒙以养正”做个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魏强 《班主任》2012,(4):11-12
记者:丽水学院附中自2002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打造“阳光校园”,其目标和内涵是什么? 陈校长:“阳光”是温暖、无私、奉献、快乐、多彩、明亮的象征。人的生命需要阳光,人的心态需要阳光,人的品质需要阳光,校园文化建设更需要阳光。“阳光校园”的目标着眼于培养健康健全的人。  相似文献   

12.
一、培养“抗诱惑品质”是时代的需要这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生活中除了阳光和新鲜的空气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打扮成美女的“毒蛇”和色彩鲜艳的“毒蘑”。网络,是现代生活中的新生事物,但是据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黄色网站竟有200万个。“黄色诱惑”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肯定不利,但它的存在也是不可改变的事实。怎样使孩子能抗拒诱惑,躲避隐藏的危险呢?作为成人当然不能幻想永远陪伴在孩子身边,替他识别和抵抗诱惑,根本的方法还是要提高孩子自身的免疫力。这就需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抗诱惑品质”。作为新时代的人,不应该像在计…  相似文献   

13.
自觉是优良的认识品质、优良的情感品质和优良的意志品质的综合表现,它既是良好的心理品质,又是良好的心理习惯:倡导自觉,有助于培养学生自觉适应社会需要的意识和自主生存发展的能力。实现由“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合作交流活动是现代的教育方式之一,它沟通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把学生作为一个“现代人”来培养。学生之间多层次、多角度相互交流、协作解决问题;全身心的投入,学生拥有自由意志与独立人格;在“学习共同体”中获得归属和成长,勇于挑战自我、实现自我,其有效参与,极大地拓展了学生自主与发展的空间。民主态度、团队精神、创新品质等现代素养也获得迁移渗透。  相似文献   

15.
性格的形成,除了气质特征的方面与遗传有关外,绝大部分性格特点是后天获得的;而人的性格形成最迅速又最具可塑性的时期是婴幼儿期,特别是在3岁之前,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便是这个道理。即使是我们所有的人都认识到了性格品质培养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孩子性格上的培养大多停留在讲道理、立规矩和纠正不良行为的学教上;而往往忽视生活中许多“小”事情对孩子的影响。 马卡连柯说过:“父母们,你们自身的行为这是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东西。不要认为只有当你们和儿童谈话时或者教育儿童学习及命令儿童的时候,才执行教…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时常出现关于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的报道,有些还令人“触目惊心”。典型的如北京大学的某学生用硫酸泼熊事件,刚刚结束不久的“马加爵”案件,公然对人的生命的践踏和漠视。面对这些恶劣事件,人们在感到巨大震撼的同时,更多的是深深的反思:当代少数青年的人格存在缺陷,精神品质存在极大的问题。因此,完善青年的人格,培养其优秀的品质已是当务之急。而人格的健全与否、精神品质的优良与恶劣,则取决于其情商的高低。所以归根到底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情商”培养。  相似文献   

17.
道德教育有完善人的德性品质,提升人的理性精神,从而使人过上“好生活”的责任。“好生活”需要个人的奋斗和努力,但它同时也是建立于社会、群体的和谐的基础上的,假如作为整体的社会不和谐,那么个人的“好生活”就很难得到实现。道德教育一方面能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为“好生活”的实现提供和谐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它也能通过提升人的个性品格来使人达致“好生活”。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就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不少教育家认为从儿童出生起,就要注意他们在品德和知识方面的成长。所谓“保傅之教”正是指儿童的早期教育。为什么要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大致有以下一些观点。“蒙以养正”的观点。《易经》上说:“蒙以养正,圣功也。”意思是说,从儿童时期起,就要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教养,这是做圣人的功夫。教  相似文献   

19.
个性,是指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不仅影响人的思想品质,还对其文化知识的掌握、运用以及创造发展起着控制调节作用。因为语文阅读对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很多书的精髓不是单一分析出来的,而学生从中阅读感悟出来,所以培养阅读个性,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做到“厚积薄发”。  相似文献   

20.
健全的人格品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学校德育在健全的人格品质形成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转型期社会的无序现象无疑是大学生道德行为出现“亚失范、或“失范”的诱发因素,但学校德育长期以来对人格品质教育的忽视,是造成大学生道德状况忧的内在因素。高校德育要摆脱自身的困境,改变“不作为”的状况,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人格品质培养,把倾斜点放在人格品质的培养上,这不仅是高校德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个人健康成长,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全面推进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