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王文钰 《考试周刊》2014,(32):104-104
正诗歌是一种运用高度精练、有韵律且富有意象化的语言抒发情感的文学样式,是具有一定外在形式的语言艺术。诗歌用优美的形式表达思想、传递情感,诗可以咏志,诗可以言情,诗可以表意。诗歌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力量,就在于其能够引起人的审美愉悦感,唤起欣赏者强烈的情感共鸣。现行的高中英语教材涉及诗歌的韵律、节奏教学,并集中介绍了不同内容和形式的简单诗歌。这些英语诗歌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不仅能使学生开阔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还能培养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儿歌、童谣、儿童诗、古典诗词等。诗歌是文学之母,其语言优美,内涵蕴藉,富含想象。让儿童在诗的年华,多诵读诗歌、欣赏诗歌,让诗意和浪漫钻入心里,“是童年时代对儿童的最伟大的馈赠”。小学语文教育要给孩子提供最精粹的诗歌选篇,小学诗歌教学要让孩子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韵律之美,体验诗中的情感,呵护孩子纯真的想象和灵性。然而,“重意义、轻审美,重教化、轻艺术”的教学观、尚可斟酌的选篇、教师诗歌素养的欠缺……诸多因素使当下的诗歌教学并非尽如人意。小学诗歌教学究竟面临哪些问题?面对诗歌这种特殊的文体,我们有什么有效的教学方法?愿今天的讨论成为一个起点。  相似文献   

3.
送别诗在诗歌家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经过考试分析下来,笔者发现学生对送别诗的意象、意境及情感主旨等把握还是不到位。平时遇到送别诗不会归纳,且笼统地认为送别诗就表达一个主旨,即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笔者以《多情自古伤离别——中考送别诗歌鉴赏复习》教学为例,结合平时教学中的研究体会,就送别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及情感等方面,谈谈关于送别诗鉴赏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学周刊C版》2017,(14):20-21
要提高诗歌教学的效率,就必须优化课堂提问。教师可以从诗歌的题目、背景、意象、内容、诗眼、情感等角度设计问题,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涵,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盛行的功利之风,考试的压力使得诗歌教学重知轻感,重教轻悟,重结果轻过程。一首首激情四溢、韵味无穷、美不胜收的诗歌在教师模式化的肢解下,灰飞烟灭,花落水流,零落成泥碾作尘。其结果是:诗样年华的学生离诗歌之美渐行渐远。因此,诗歌教学呼唤诗意的课堂:像诗一样激情飞扬,像诗一样美不胜收,像诗一样个性...  相似文献   

6.
诗歌教学形式多样,但领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中的意象,反复呤咏诵读应是解读诗歌的几个基本途径,也是诗歌教学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具有悠久诗歌传统的国度,素以重"诗教"称世,对现代的小学生进行诗歌欣赏,并尝试写童诗是对祖国诗文化的继承和延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尝试童诗教学,要抓住童诗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及个性特征,努力使教学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3.通过比较,把握"登临诗"的特点。【教学重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教学难点】通过比较,把握"登临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颜光燕 《成才之路》2010,(36):37-38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优秀的古典诗歌,诗歌蕴涵的情感丰富多彩,有亲情、乡情、友情、爱情和爱国情。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去挖掘诗的情感内涵,这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和情感熏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具有悠久诗歌传统的国度,素以重“诗教”称世,对现代的小学生进行诗歌欣赏,并尝试写童诗是对祖国诗文化的继承和延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尝试童诗教学,要抓住童诗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及个性特征,努力使教学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1.
我国从古至今就具有"以诗教化"的教育理念,并成了我国的一种传统教育方式。在当前的新语文课程标准当中,尤其注重彰显出诗歌教学所具有的重要性。随着语文教材中诗歌所占的比例持续提升,在这样的教学发展趋势下,怎样有效地开展诗歌教学,重点是要科学合理地采取诗歌教学的策略。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充分显现出诗歌教学的有效策略是朗读、背诵诗歌,以及融入情感进行真实的感悟与体验,并在教学中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2.
张红 《湖南教育》2002,(24):48-48
诗,是文学之母,以其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感情,凝炼的语言千百年来源远流长。初中语文新教材都不同程度地安排了诗歌内容,诗歌教学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诗是如何运用精炼的语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意境来抒情言志的。 一、分析意境,调动情感。“意”是经过物象化处理的情思,“境”是诗人主观情感体验过的景物。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就要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创造了什么意境,是如何创造的,进而深入地体味意境,再现意境。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创造的意境,并在头脑中想象诗人在  相似文献   

13.
褚香 《文教资料》2010,(31):59-60
我国素有诗教传统,读诗、尚诗,然而在当前中学教学领域,诗歌教学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为提高中学诗歌教学的有效性,引导诗歌教学的实行回归.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诗歌教学的价值:培养语文素养,提升文化修养;唤醒生命意识,激发情感共鸣;提高审美能力,升华审美趣味;陶冶人文情操,塑造超越品格。力求挖掘中学诗歌教学的真正价值,实践新课程标准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4.
诗是抒写心灵的艺术,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它是最富有灵气与情感的一种言说形式。诗歌之美,不仅源于它所表达的内容,也表现在它所呈现出的形式上,它的内容含蓄而隽永,形式灵活多变。所以教师在教读诗歌时就会遇到许多难题和困惑,面对一首诗不知该如何下手。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个人的体会和方法。一、诗歌教学不能缺失情感列宁说过:“缺失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诗歌的本质是情绪和情感的抒发,是人类某种共同的宝贵情感在瞬间的灵光闪现。…  相似文献   

15.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文学教育的手段之一,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文学知识上的提升,更能促进学生审美情感上的体悟。因此,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但就高中语文课堂而言,诗歌教学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重分析轻朗读:重记忆轻感悟;重结果轻过  相似文献   

16.
所谓“诗眼”,指的是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句。诗眼是诗的灵气所在,抓住诗眼,便可理清诗歌的情感脉络,就能领会诗歌的意境和主旨。  相似文献   

17.
诗歌是一种非功利性的、表现人类心灵世界的、富于创造性的学样式。但在初高中教学中,学生对诗歌既感兴趣又不感兴趣。说感兴趣,是因为青春本来就是诗,渗透了作浓烈情感的诗歌非常容易引起感情丰富、情绪波动大的青少年的共鸣;说不感兴趣,是因为我们在诗歌教学中重视的是诗歌的流派、意象、手法及其中蕴含的哲理、情感等,虽  相似文献   

18.
由于应试意识的制约和影响,诗歌教学呈现教条化发展情势,导致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呈现程式化,这种“脱敏”现象的产生,极大降低了诗歌教学的教育意义。教师需要正视诗歌教学的现实性,要对教学设计进行全面升级,通过强化学生诵读、探寻诗歌诗眼、捕捉诗歌意象等形式,调动学生主动感知意境的积极性,并通过对诗歌的炼字凝情展开渗透性理解,拓展...  相似文献   

19.
儿童诗是一种两栖文体,它兼具儿童文学和诗歌的性质,以儿童化的语言姿态、儿童化的立场和视角、诗歌的艺术形式,表达儿童的情态与心声,使儿童性和艺术性成为儿童诗鲜明的特征,儿童诗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如下目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该目标从"语言、情感、想象"三方面对低年级学生如何学习诗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用诗歌语言给予儿童诗性的启蒙,用儿童化的语言情态烛照并启露童心,如何通过儿童诗的教学让儿童沉浸在文学的审美愉悦中?笔者认为在童诗教学中讲童趣、重诗意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从诗歌文体的本质出发审视诗歌教学,发现传统诗歌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如"探究诗眼"和"炼字"存在的弊端,提出诗歌教学的三种策略:探究需叙述顺序、理解情感矛盾、体会意象内涵.试图在此基础上,还原诗歌的生命,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情感,提升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