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强调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是体育课的有力补充,通过有效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可以增加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巩固、发展运动技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挖掘潜能,展示特长,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加强课外体育活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过渡的重要途径。然而它在学校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体育的发展。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延伸和补充。在学校里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应多于体育课的时间。在活动中要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加以运用,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之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3.
在学校体育中,课外活动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延伸.组织、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对增时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以及对巩固体育课所学运动技术、运动技能、陶冶思想情操、丰富课余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学校体育中,课外活动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延伸.组织、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对增时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以及对巩固体育课所学运动技术、运动技能、陶冶思想情操、丰富课余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的延伸与补充,它不但能巩固和提高体育课所传授的体育知识,技能及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自觉地锻炼身体的意识和习惯,增强其体质;还能发展学生兴趣、爱好,丰富学校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习和牛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的延伸与补充,它不但能巩周和提高体育课所传授的体育知识、技能及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自觉地锻炼身体的意识和习惯,增强其体质;还能发展学生兴趣、爱好,丰富学校课余史化生活,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周志红 《新疆教育》2013,(14):170-171
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高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课外占的时间大大多于体育课的时间。从灵活性方面来看,把课上学到的知识、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锻炼中去,使学生终身受益。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辅相承,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和任务。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上好体育课,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身体素质、知识技能、思想意识和心理因素不断发展。课外体育活动就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会健体”这一素质教育子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我们有必要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模式进行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马强 《黑河教育》2014,(3):68-68
正随着学校体育活动的丰富多彩,带动了一大批爱好体育运动的中小学生。单纯的体育课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部分学生日益增长的运动需求,课外体育活动逐步成为学生进行经常性体育锻炼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并成为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那么,如何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呢?一、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意义课外体育活动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巩固和提高学生所获得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范围,培养学生对各项体育活动的爱好,逐渐养成经常地、自觉地锻炼身体的习惯。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10.
许世达 《班主任》2006,(2):10-10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德、智、体、美一起抓,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班主任必须明确自己担负着指导学生全面成长的责任,不能走进轻视体育的误区.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体育活动又是体育课的延伸和补充,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要抓好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必须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带动班级体育工作的开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延续和补充,可以巩固提高体育课中所获得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课外体育活动能丰富课外生活,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逐渐养成经常、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体质并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一、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内容和要求。课外体育活动每星期不应少于两次,每次一课时,列入课表不得随意占用。为了使学生每天都有机会锻炼身体,应尽可能把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错开安排。1.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是以教学班为单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主要由课内的体育理论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教学两组成。体育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是进行健身知识与体育技能的传授,课外活动目标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练身和活跃学生生活、协调人际关系、提高运动技能。所以学校体育的总体目标是促进学生体能的完善和发展,培养体育的情趣、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结合初中学校体育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相似文献   

13.
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实现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过渡的重要桥梁.在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过程中,需要重新审视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地位,研究其运行机制.通过文献法及调查法,对高校体育课外活动的地位及运行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使学生能够将体育课学到的知识、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锻炼中去,从而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体育教学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变得越来越重要。它承担着补充完善体育教学内容、丰富活跃体育课外活动、大课间,以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职责。广大初中体育教师和学校应当将校本课程开发作为重要着力点,以学生兴趣和运动能力为出发点,多项措施并举地提高课程开发的质量,并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笔者主要针对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几个重点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课外体育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的延续和补充,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搞好课外体育对巩固学生课内所学体育技术、技能,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丰富学生课外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思想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如何组织开展好既生动活泼又确实有效的课外体育活动,发挥现有条件的效用,提高课外体育工作的质量,则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做到如下四点: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学校教育中,应该强化体育课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开展科学合理的课外锻炼课程项目,并建立起新时期立体化的体育课外组织形式,优化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课外锻炼一类的竞赛活动,体育课中加强课外锻炼途径,改革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把课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以及锻炼身体的方法,可以灵活地运用到课外锻炼中去,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以下笔者就浅析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途径与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7.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课外体育锻炼是利用课余时间,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进行经常的全面身体锻炼,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锻炼习惯,调节精神和丰富课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大学体育课程模式的调研,围绕大学生感兴趣的运动璜目、运动时间.运动理念等多个问题进行调查,通过系统分析研究总结出了新的大学体育课程模式。为探索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有效方法,保障学校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的有力条件,优化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体育课程成绩的科学评定标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进而吸引广大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提高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9.
<正>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和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学生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增强学生体质"已成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首要目标。同时新课标强调"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这句话说明体育课与课外锻炼在提高学生体能方面的重要作用。"体育课"与"体能达标"二者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有本质的区别。体育课是指向于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而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相似文献   

20.
祁团结  张洋 《天中学刊》2000,15(5):91-91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是课外体育锻炼的一部分 ,它对增强学生体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觉锻炼的习惯都有着积极作用 ,同时也有利于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和优良校风的创建 .课外体育活动正以体育课不能替代的作用充实着学生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高校应该结合本校的实际 ,多形式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笔者对此谈几点建议 .1 课外体育活动课程化依据《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要求 ,教师每学期要制定班级的课外活动课程表 .课外活动的内容要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师资力量、学生人数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等情况决定 ,要以达标项目和体育课中所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