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顾晓红 《现代语文》2007,(12):58-59
十七年文学创作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但创作成果不甚理想。本文从创作主体即作家的因素分析入手,重点分析作家的文化水平、创作态度及创作心态对其创作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由于创作主体的失落,使十七年的文学创作缺少了文学性。  相似文献   

2.
民间是重要的叙事立场和叙事资源,“十七年”红色小说为规避强大政治意识形态的控制,向民间寻求叙事资源,对革命进行感性的叙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我建构的目的。这也是“十七年”红色小说作家自我建构的一种重要策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侠”“义”为表征的传奇性叙述;二是对世俗幸福的革命叙述。  相似文献   

3.
民间是重要的叙事立场和叙事资源,“十七年”红色小说为规避强大政治意识形态的控制,向民间寻求叙事资源,对革命进行感性的叙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我建构的目的。这也是“十七年”红色小说作家自我建构的一种重要策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侠”“义”为表征的传奇性叙述;二是对世俗幸福的革命叙述。  相似文献   

4.
巴金前期小说创作中体现出一种青年文化心态,这种青年文化心态表现在作品思想内容的激进、时代青年群像的塑造和激情四射的叙述风格。写青年、为青年而写的文化追求与创作态度,奠定了巴金前期小说创作的内容与基调。巴金前期小说激流般的创作风格是巴金作为创作主体对时代情绪的激情描述与言说。  相似文献   

5.
从文学年代学角度看,建安十三年、建安十七年均是建安文学发展和转变的重要年份,文人心态、文学创作的题材内容和风格前后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建安十三年文人齐集邺城,建安文学开始进入创作繁荣期,建安十七年阮瑀之死对建安文人的心灵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建安文人的心态由乐转悲;表现在文学题材上便是大量以寡妇为描写对象的哀悼之作的产生,由此拓展了建安文学的创作题材;文学风格上则是哀感之心大于雄深之气,伤生之意多于哀世之情,使建安文学展现出多元化的风格倾向,在建安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四部“十七年”时期所创作的描写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的分析,概括出它们在爱情描写方面相同的叙述模式,并对形成这些相同叙述模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简要叙述了元代杂剧家关汉卿的复杂创作心态,这种心态集中体现在他的杂剧形象张珪身上,然后论述关汉卿通过三个对比完成张珪形象的塑造,最后,从以上叙述中,总结张珪形象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8.
余华在其二十多年的创作历程中,不断更新创作理念和叙述策略,但每个阶段的作品都充满了“狂欢”的精神和叙事特质,整体风格可总结为:八十年代的梦魇、九十年代的戏谑、2005年《兄弟》的魔幻。这些相似叙事特质背后隐藏着余华始终如一地以“狂欢”的思维方式和叙述策略再现客观现实的创作追求。  相似文献   

9.
十七年文学由于意识形态的过多介入导致文本的艺术建构受到严重的影响;寻根文学由于作家创作心态的迷茫,使寻根文学变成了一场高蹈的话语狂欢;新写实小说由于创作主体内心的冲突与彷徨,导致文学的责任与理想的失落。  相似文献   

10.
当代“十七年”文学中的女作家刘真在创作中交互运用了女性视角和儿童视角,这一方面是她柔和亲切的创作风格的表征,另一方面也是她在严格的文学体制束缚下隐晦表达主体情感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现代作家深层心理结构中的"围城意识"进入家族文本空间,形成现代家族小说的"围城叙事".在家族文本中,"围城意识"与叙事形式是一种双向阐释、互相印证的关系.家族小说的"围城叙事"可分解为三个阐释向度:家族故事的横向组合关系(即故事生成);家族故事的纵向聚合关系(即叙事模式);家族故事的语言构成机制(即叙事话语).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自叙传”小说借鉴了日本私小说“三位一体”的叙述方式,但同时,由于社会环境以及作家的创作心理和审美标准的影响,郁达夫在叙述人称与视角的使用以及文本中叙述时间的安排上,体现出不同于日本私小说作家的艺术追求,达到了一种特殊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的创作中,经常出现同一题材反复出现的状况。"庄子鼓盆"故事就是一个代表。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某类故事在流传中本身具有的"集体共享型"的特征,但由于不同体裁的表现手法不同、不同作者的风格和阐释不同以及文人的创作心态的影响,这类故事在同样的框架下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因此也得以在不断重复中共存。  相似文献   

14.
清代颇具规模的才子佳人小说创作流派,历经四个时期的发展于清末走向衰落。当时的政治背景、思想倾向及审美心理等对不同时期作者创作心态会发生影响与变化。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从现代叙事本文“情境化”倾向切入 ,探讨了叙事本文中“情境”的构成、存在方式 ,其审美机制和审美特征 ,将其与中国传统的意境、境界等审美范畴比较、区分 ,确立“情境”作为审美范畴在叙事本文研究中的作用 ,以填补现代叙事本文研究中因传统小说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淡化带来的审美范畴的空缺 ,为现代叙事本文研究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6.
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奥尔唐斯女王》的叙事特征集中表现在叙事结构、叙事方式、叙事手段和叙事策略四个方面。为表现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运用的近乎完美的叙事技巧充分显示了莫泊桑的小说叙事才能。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电子政务在国内外风起云涌 ,但是 ,我国相当多的农村地区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仍然处于“零”的状态。农村基层政府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公务员素质不高以及观念落后是农村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落后的深层次原因。在国家政策扶持的机遇下 ,国际信息化的挑战下 ,更新观念 ,从战略上高度重视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使农村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盲点”变为“亮点”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汤亭亭在《女勇士》中采用双重叙事策略对中国和中国文化进行了想像性建构:以他者化叙事策略来表现中国文化中落后、封闭、迷信的一面;以认同化叙事策略突出中国文化中神奇、英勇和理智的一面。双重叙事策略反映了华裔美国作家中国文化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19.
《伊坦·弗洛美》中的伊坦和《半生缘》中顾曼桢都遭受了西绪弗斯式的悲剧命运,两位主人公如此相似的命运遭遇来自作者相同的心态和经历,因为华顿夫人和张爱玲二人同样感受了自然主义的影响,同样怀有着边缘心态和末世情结,也同样未曾体验到母爱的温暖。  相似文献   

20.
博客文化是一种新兴的网络文化,也是一种多元化的大众文化.把博客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显然是从“文化研究“的视域出发的.借用文化研究的模式,可以对博客文化做出较全面地阐释:从“生产(者)中心论模式“探讨博客文化生产者的文化身份及博客文化的生产目的;从“受众中心论模式“探讨博客文化受众与生产者的互动关系,并从博客受众的亚文化结构入手,解析其受众的文化身份与接受心理;以“文本中心论模式“为着眼点,探讨博客文化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博客文化的叙事策略与叙事方法;从“文化情境研究模式“出发,探讨博客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并结合后现代语境及消费文化的特点,质疑博客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