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从价值观的视角来看,人们对大学的认识和评价主要还是关注大学对个人、知识和社会的价值.相应的,我们可以归纳出三种不同价值观视角下的大学理念,即个人本位价值观视角下的大学理念、知识本位价值观视角下的大学理念、社会本位价值观视角下的大学理念.从价值观的角度分析西方大学理念有助于我们对西方大学理念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中西大学的心灵差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话语中的大学精神不同于西方话语中的大学理念,这两个概念之间不具有通约性,不能简单相互引用或转换,这两个词语的差异折射出的是两种不同文化中大学的心灵差异,精神和理念在大学结构中的位置不同,发生的作用、功能也不同。大学的健全发展既需要有高远的大学精神,又需要有切合实际的大学理念,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3.
耿海洋 《文教资料》2014,(17):72-73
大学理念是大学的灵魂,大学理念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适应并逐步引领的,逐步形成了教学、科研、服务引领社会发展和国际交往等大学理念。文章通过对西方大学理念历史发展阶段的回顾,从大学功能角度探讨西方大学理念的发展演变,对于建构我国新时期大学理念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学的逻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大学的理念大学的逻辑起点应该是大学的理念,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大学。大学,从它产生到现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上溯到它的产生,可以看到它主要是从德国、英国等国家最早发展起来的。我们之所以考察大学的历史理念,目的就在于看大学上千年的演化轨迹,从而使我们对大学的理性认识和对今后大学发展方向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中国现代大学源起于西方,现代西方大学又是从欧洲中世纪大学、英国大学、德国大学而到美国大学这样逐渐演化过来的,无论哪一个时代的大学都是以前大学的创造性继承而不是否定。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与当时的宗教教育有…  相似文献   

5.
西方大学教授治校的内涵及其合法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授治校"是西方大学的一种传统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它形成于中世纪大学,在近千年的发展演进过程中,教授治校的形式和程度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但其基本内涵没有变,这是大学的本质特性决定的.现代大学对教授治校传统的"弱化"甚至"异化"现象亟须我们把握教授治校的实质内涵,分析其存在、变革的合法性和现实局限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现代大学中继承这一传统.  相似文献   

6.
接受法律的规制是大学组织获得合法性的必要条件.而如何保证大学学术自由的张力和社会控制之间的平衡,则是管理的关键。特许状是欧洲大学最古老的合法性文件,今天仍然是西方一些大学获得合法性的法律文件。欧洲大学特许状是大学与当局长期博弈的结果,体现出契约、理性和宪政的管理理念。特许状的出现使西方社会对大学的管理方式走向了法制化的轨道,并为大学的学术自由和组织自治提供了法律保障,为西方大学的良性发展奠定了法治基础。特许状所体现出的西方社会对大学的管理理念对我们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学是充满理想的,并为实现这个理想进行着长期坚持不懈的奋斗.西方大学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古典人文主义的"自由教育"思想到德国威廉·冯·洪堡"自由的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崭新理念到美国"融入社会、多元开放、通识教育、追求卓越"的理念创新再到联合国"持续发展,引领社会"的新大学理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大学理念在西方的发展是沿着两个基本脉络前进的:一是"注重理性"始终是西方大学教育永恒的主题,其实质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人文关怀;二是"象牙塔"始终是西方大学精神永恒的象征,其实质是一种为真理而献身的独立精神.这种人文关怀和独立精神,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永恒的"大学之魂".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西方大学制度包括大学理念系统、规则系统、载体系统三个部分,对这三种制度结构要素分别加以论述分析,阐述了西方大学制度对我们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大学理念是大学组织意识形态的表征,它对于阐释大学的组织性质和引领大学的发展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理论上说,大学理念应当是大学组织独特品性的真实反映,但现实却并非如此,外部影响无处不在。大学是历史文化的产物,更是文化的载体,大学组织在建构其理念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其所处的历史文化的影响。基督教文明和儒家文化所代表的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特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影响和切割着大学组织的意识形态。大学也毕竟不是存在于真空之中,尤其是民族国家产生以后,国家政治制度的类型和社会时局的态势也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大学理念的形成与表达。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后,迫于财政压力,社会筹资成为西方高等教育多元化经费来源的重要渠道.目前,欧美国家高等教育的社会筹资呈现出不同发展状态.西方高等教育筹资发展得益于税收减免制度的倒逼机制、政府配比政策的激励效益、大学基金会市场化运营管理及专业协会的推动.大学筹资模式趋于集中化、专业化发展,捐赠人动机转向“合作”理念,是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筹资的重要发展态势.西方大学的社会筹资经验从制度保障、捐赠文化培育、大学基金运行管理三方面为我国大学筹资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试析大学教育理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的理念就是大学是什么、怎样办大学的观念体系。通过对西方近代大学教育理念形成与发展的考察和对当前社会发展形势的分析,得出要树立学术自由、以人为本、大学国际化、综合化和自身特色等大学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2.
《教师》2012,(26):2
本书是香港科技大学原副校长孔宪铎教授在东西方不同大学中学习、工作、生活和感悟的历史记录。作者以自己在美国、加拿大、英国、中国台湾、香港、内地等多个地方的大学求学、任教、做行政工作以及办学过程中的亲身经历,介绍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东西方大学各自不同的办学理念、办学传统,各自在办学方面的相同或不同的做法、经验,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之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详细论述我国古代的大学理念、近现代西方的大学理念及其发展的基础上,阐述了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创新大学理念,如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教育的国际化浪潮,我国境内涌现了一批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这是交汇着中西方不同文化、不同政治制度,契合了中西方不同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特殊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就是其中的第一所。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5800余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567人,国际生310人。教工502人,其中外籍学术教师275人。中外合作大学是否需要党  相似文献   

15.
大学理念就是大学的精神,是关于大学的基本性质、理想模式、目标追求、社会责任方面的系统思想。通过对西方大学的教育理念形成与发展的考察和分析,提出当代高校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秉承为社会服务的目标,要树立学术自由、以人为本、通识教育等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大学理念的定义,并从大学的本质特征和职能任务两方面入手,阐述了西方传统大学理念和现代大学理念,以使我国大学能正确定位自己,与时代融合不再受模式化、制度化的思维定势影响,与时俱进,确立符合自己实际发展的大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大学理念和制度的对话应该成为国际间文明对话的重要内容。学术自由作为大学理念和大学制度的核心要素,并非是西方文明独特的价值观,中国文化传统中同样包含有学术自由的思想元素,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发掘和弘扬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学术自由精神,既是对西方理性主义为基础的学术自由观的补充,也是消解大学文化殖民主义倾向、开展中外大学平等对话、提高中国大学文化自觉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从西方现代大学制度的发端到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肇始,我们都不难发现:当大学在中西方以独立的社会学术组织形态浮出历史水面时,它本源于学术活动的规律和逻辑是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等大学精神的彰显.故此,西方现代大学制度的发端是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的精神传统;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肇始则是潜心向学、追求学术的书院精神、中体西用的思想宗旨以及学术至上的大学理念.纵深的历史证实基于崇尚学术的精神传统是中西方现代大学制度肇始的思想根基与共同指向.  相似文献   

19.
大学是传承文明的机构,不同文明形态之中,大学理念也有较大差异.历史上,作为一种制度,大学孕育并产生于西方文明之中.但若就理念层面来讲,东西方文明之中都有关于大学的经典论述.就中国而言,在儒家思想之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直是中国大学的经典理念.但就现实而言,整个中国大学的发展一直处于大学理念与制度的磨合之中,即华人大学理念与西方大学制度的磨合.面向未来,中国大学要实现历史性复兴,以下三点必不可少,具体而言,重建制度形态的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是首要的;继之实现学术自主;再进而实现学术独立.  相似文献   

20.
文化的发展本身是在前人创造的文化成果基础上不断创新的过程.大学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组织,承担着文化传承创新的任务.儒家“有教无类”、“和而不同”、“君子不器”等教育理念对于形成大学文化自觉、文化创新和提升大学品味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接受西方先进的大学理念的同时,更应该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实现大学文化的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