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文是一种文艺性的政论。我们现在所说的杂文,主要是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烈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它的形式灵活多样,无论是杂感、短评、随笔、编后、序跋、札记、演讲,只要富有浓厚的文学性和锐利的议论锋芒,都可以成为一篇好杂文。杂文的阅读理解题难度较大,但是只要掌握了一定的阅读和答题技巧,拨云见日,做起题来将会事半功倍。我就以下文的阅读理解为例谈谈杂文的阅读和答题技法。古人的业余学习吴晗在封建社会里,学术文化是掌握在地主阶级手里的。因为只有他们才有时间,读得起书,才有钱,抄或买得起书,…  相似文献   

2.
言论,作为五十年代报纸的产物,八十年代后报纸的重要阵地,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从《人民日报》的“今日谈”,到《文汇报》的“虚实谈”,从《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评论”,到《光明日报》的“短评”,从公开发行的有全国影响的大报,到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办的内部报纸,刊发的言论也越来越多。但时值今日,仍有些同志认为言论即是杂文,杂文即是言论。这种看法确实有失偏颇,我认为,与杂文相比较,言论有着自己的独立品格。一、言论的新闻品格:由头真实性和刊发的时效性1、由头真实性:作为报纸刊发的言论均具有由头真实性。由头…  相似文献   

3.
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话题,以尖锐泼辣、生动活泼、短小精悍、发人深思见长,而新闻的“文艺性的政治”杂文则以反常的艺术手法深刻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其反常笔法主要有由头的反常、观念的反常和表达技法的反常等。  相似文献   

4.
杂文,尽管除批判性杂文外,还有歌颂性杂文和知识性、趣味性杂文,但是,作为一般杂文,它更多地与“匕首”、“投枪”、“灸针”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以其锐利的“针”和“刺”,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萨斯拉夫斯基,摘自高等教育出版社1956年版《文学理论学习参考资料》831页),担负着对人类中的可笑、可鄙、丑恶的人和事,对“社会的锢疾”的批评任务。而这锐利的“针”和“刺”,其锋芒就是由于讽刺的磨砥而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转眼王小波就去世12年了,总想在键盘上能敲点什么。敲什么呢?小波是个温和的人—小说因为是虚构,你可以不说,你在他的杂文随笔集子中几乎看不到他的愤怒,更难看到他点名道姓批评人。可这样说,你也不要以为小波是个“老好好”。不是。他的文章几乎又篇篇都是在批评都是在批判,有不少文章的锋芒简直就是要朝着有些东西的骨子里去,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的主要问题是,不会分析,说理空泛.以“由头”入篇,可以让学生就“由头”进行具体分析,借助形象说理,解决论述空洞的难题.所谓“由头”,就是展开议论的话头.要写好“由头”式议论文,“由头”的选择与表述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7.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有意识地写杂文,有计划地使用杂文这个武器,使它发挥最大的效能的,始于鲁迅。鲁迅先生的杂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的恢宏巨大的成就,使之成为杂文的象征。鲁迅逝世之后,杂文确乎也消沉了一个时期,有人甚至以为“杂文时代已经过去”。所谓“光明一闪,杂文逝矣!”时至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被摧残殆尽,而首当其冲并倍受蹂躏的则是杂文以及杂文的作者。这样一来,似乎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果真有一个“空前绝后”的“杂文时代”,而后学者只能对杂文进行横的断代的研究,而不能进行纵的发展继承。但,  相似文献   

8.
瞿秋白是现代杂文大师。冯雪峰曾说瞿秋白的杂文可以和鲁迅的杂文相比拟,又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光芒”。在中国现代杂文史上,瞿秋自的杂文创作和理论主张,对巩固、扩展、丰富和壮大鲁迅开创的革命现实主义战斗杂文传统,起了重大的作用。人们在论述瞿秋白的杂文时,大多局限于他在一九三一九三三年之间的杂文创  相似文献   

9.
杂文浅谈     
杂文是“五四”后新创的文学样式,还是“古已有之”的文学体裁?对这个问题,有人说:“杂文……是适应‘五四’新文化运动而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有人说:杂文是“古已有之”的,因为鲁迅早就在《且介亭杂文集·序言》中指出过。我们认为,作为一种文体的杂文,不是“五四”后才产生的新文体,而是古已有之的,问题只是古代没有杂文这个名称而已。不过,我们说的古已有之的杂文,与鲁迅当年解释过的“古已有之”的“杂文”的含义是不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杂文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文学样式。早在百家争鸣的战国时期,它就作为散文家族中的一员而载入古籍,所以鲁迅在《且介亭杂文序言》里说:“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它象一簇秀色可观、锋芒可扪的刺玫瑰,曾经沐浴着时代的雨露,植根于现实的土壤,凌霜斗雪,笑傲苍穹,以其独有的风姿开放在我国姹紫嫣红的古代文苑中。  相似文献   

11.
鲁迅根据自己的杂文创作经验,指出过杂文的社会功能:战斗性和愉悦性。总起来说,他的杂文完全体现了这两种社会功能,首先是战斗性,同时又有同战斗性结合并为之服务的愉悦性。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所构成的战斗性,是杂文的生命。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思想性与艺术性是水乳交融般的。鲁迅杂文的战斗性和愉悦性,就是以思想性、艺术性为前  相似文献   

12.
杂文二题     
一、归属问题《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杂文”的解释是:“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可以议论,也可以叙事”。根据这个解释,可知杂文从属于散文。讲写作知识的书籍,多认为散文是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个文学部类,然而有广狭之分。广义的散文包括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如通讯、特写、游记、传记、杂文、速写、小品等等,都属于散文。至于狭义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而言。张寿康在《散文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指出在抗战中后期的大后方高校涌现出不少评论性的短刊,推动了学院派的随笔及杂文写作之繁荣,进而以沈从文的五篇集外杂文为例,分析了他作为战时重要“杂文家”的思想艺术特点,最后补充分析了沈从文与《战国策》派的关系问题,强调与此相关的时期作为沈从文文学生涯中一个特定阶段的独特意义——那是一个显然偏离了自由主义而接近了民族主义的阶段,一个特别醉心生命一意志一本能的新浪漫主义阶段,一个不再拘守“纯文学”而走向“杂文学”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我面前摆着三本最近几年出版的全国性杂文选集:《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杂文集》(以下简称“大系”)、《全国青年杂文选》和《人民日报》副刊编辑部选编的《不惑集》。这些文集所收作品涉及到的作者之多是空前的。他们是当代杂文创作队伍中的精英。因此从这些作品可以窥见当代杂文创作的方向,总结当代杂文创作的得失。这些作品的成功之处,选编者们已有了一些评论。但我以为最根本的一点是基本上解决了如何用“鲁迅式的杂文”来“对付人民内部的错误和缺点”的问题。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曾指出:“鲁  相似文献   

15.
我面前摆着三本最近几年出版的全国性杂文选集:《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杂文集》(以下简称“大系”)、《全国青年杂文选》和《人民日报》副刊编辑部选编的《不惑集》,这些文集所收作品涉及到的作者之多是空前的。他们是当代杂文创作队伍中的精英。因此从这些作品可以窥见当代杂文创作的方向,总结当代杂文创作的得失。这些作品的成功之处,选编者们已有了一些评论。但我以为最根本的一点是基本上解决了如何用“鲁迅式的杂文”来“对付人民内部的错误和缺点”的问题。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曾指出:“鲁  相似文献   

16.
《黄钟与瓦釜》是大文学家郭沫若在一九六三年写的一篇杂文(现已选入中等师范学校《文选与写作》教材),却到一九七七年才发表。发表时作者写有《附记》,说“这是一篇未发表的旧稿”,“偶然重见,以为亦可击刺‘四人帮’。”显然,文章是有的而发,有指而论的。郭老的“附记”,铮铮然有金属撞击声,体现了这篇杂文很强的战斗性。这也正合了鲁迅先生讲过的一句话:“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万物皆有品格。品格有优秀、低劣之分。品格犹如人的灵魂,只有具有优秀品格的人,生命才变得朝气蓬勃,生命的价值才体现得淋漓尽致。企业是人的事业。企业的活动体现着人的意志,企业产品是“假冒伪劣”还是“高质量、高品质”,企业追求是“利润最大化”还是“价值最大化”?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答案。  相似文献   

18.
因为喜欢看杂文写杂文才“熟悉”了鄢烈山先生的文字。读鄢先生的文章,会享受到一种思维的快感,难怪有人说他以往在《南方周末》上所开的“纵横谈”专栏,是“令数百万《南方周末》读者‘热血沸腾的声音’”。这种“声音”的最大特点是从“公民”的视角观察后发出的,是一个根据法律规定享有权利与义务者的“情郁于内,发之于外”,绝无“无病呻吟”之弊。人类的文明史起源于具有轴心时代的文明,诸  相似文献   

19.
“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當取类型。”——这是鲁迅先生对自己杂文之特色的凝炼概括。“不留面子”,说得尖锐些,便是“刻毒”。虽则多数词典释“刻毒”为“刻薄狠毒”,可鲁迅先生并不以为非,他说:“形诸笔墨,却还不过是小毒”。(《且介亭杂文末编·半夏小集》)——以往谈及鲁迅杂文的讽刺性,研究者多举夸张、幽默、反语、对比诸手法。可笔者总觉得鲁迅杂文中有一种更深厚更泼辣的内涵尚未被充分揭  相似文献   

20.
杂文最能体现国人的人格变化。建国后杂文创作的几度沉浮都清晰地反映了当代中国文化人格的嬗变,同时,这种嬗变也直接地影响着杂文的品格。无论是“坚毅反叛”型人格,还是“三家村”人格,抑或“嬉皮士”之风莫不如是。从文化人格视角上考查当代杂文,利于找出国人人格中的利弊,同时为杂文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