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法律中的逻辑判断的表现形式就是法律推理。法律推理主要运用于司法领域,其逻辑模式是三段论法,大前提是法律规范,小前提是案件事实,结论是法律规范赋予案件事实的后果。逻辑判断在司法三段论中的意义是:体现现代法治理念;体现法律的科学性;提高司法效率。谨守逻辑形式并避免谬误可以说服别人,并给予司法判决正当性,维护法律的科学性和确定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法律推理推进司法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司法理念要求审判活动尊重并遵循司法的内在规律,以司法的本来逻辑指导并建构审判活动.法律推理是法官审理案件得出裁判结果的基本思维方法,同时也是保证裁判结果具有正当性的重要手段,法律推理的过程就是对裁判结果正当性的论证过程.法律推理作为一种理性思维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司法的目的和方法,澄清司法实践中可能出现的思维误区,推进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3.
判决推理强调司法判决的正当性证明,通过形式保障对人权的尊重,并努力通过各种措施促进判决结果的公正、公开。应当从当前的司法实践和法学研究出发,重点探讨判决推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分析并指明判决推理应有的法学内涵。  相似文献   

4.
从判决威权主义到判决理由展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司法判决性质和裁判风格的转变,现代法治语境中的司法裁判表现了一个从判决威权主义到判决理由展示的转换.据此,司法裁判体现为一种对话和论证过程,法官需要对其判决理由给予充分展示.从司法的这种现代面相看,"正当性-可接受性"、"合法性-客观性"和"合理性-决疑性"是法官的判决理由展示所应当具有的目标性准则.为促进司法公正,我们应当建立正式的判决理由展示裁判制度.  相似文献   

5.
宪法司法化包含有宪法的司法适用与违宪审查两个层面的内容,其司法适用具有不同于普通法律适用的特点,司法违宪审查则是关系到现有宪政体制的构架的根本性问题。宪法司法化只有走出合法性与正当性的悖论才有可能得以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6.
《宜宾学院学报》2015,(11):44-49
关于少数民族民俗习惯的司法适用,既有研究大多停留在论证基本概念、价值、可能性与限度等基础理论问题上,对司法技术的开发研究较少。在法律推理的理论进路中,少数民族民俗习惯可被认为是一类特殊的法律论述形式,作用在于连接法律推理的链条。诉诸少数民族民俗习惯的推理(论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基本形式,另一部分是一组批判性问题。对诉诸少数民族民俗习惯推理的司法技术的开发,增强了司法实践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实质法律推理,是指法官根据立法者制定法律规范的价值理由和案件事实的实质内容而进行价值评价、或在相互冲突而又都有一定道理的利益间进行实质权衡的推理。它分为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当然推理和直觉推理等种类,具有理论性、实践性、正当性和职业性的特征,都可能进一步实现和促进司法公正。但由于我国是成文法系国家,在司法实践活动中仍然要慎用法律实质推理。  相似文献   

8.
绝对的规则导致绝对的专制,司法裁判只有打上正义的烙印才能被信仰和遵从。在法治进程深入推进,民权意义不断增强的年代里,过分强调形式推理会损害司法的根基。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刑事司法一味追求司法的形式公平,造成了法官思维与公众正义的摩擦和对撞。刑法的安定性和正当性之间的紧张关系,需要通过实质推理来消灭,刑事司法应当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实质推理为必要调剂,克服矫枉过正的司法积弊,让公平正义在具体的案件中得到实现。在揭示形式主义推理危害的基础上,对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关系重新思考和定位,并就推动实质理性的构建作了环境、机制和节点层面的探讨,以期有助于改善当下的司法风气。  相似文献   

9.
司法三段论作为司法裁判的主要模式,是在法律适用过程中,法官以法律规则、原则等为大前提,以案件法律事实命题为小前提,通过假言命题推理得出判决结论的推理方法。这种方法的模式、评价标准与逻辑三段论存在着差异,准确把握这一点对于法律理论研究和司法裁决活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法律推理在法学理论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法官在判案的过程中必须理解法律,必须对法律的合理性给出足够的解释,并以此指导其司法实践或者对所给的判决做出辩护.在法哲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多属于法律推理的范畴.可以从解释和一致性两方面对"法律推理"进行简洁的辨析,讨论法律推理的不同解释及其和法律的关系.解释和一致性在法律推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法律推理和关于法律的推理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1.
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司法改革迄今为止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但是,近年来,我国地方检、法机关推行的一系列司法改革举措在合法性方面却频频受到学界的质疑。作为一项法律活动,司法改革应当遵循合法性原则,但是改革的性质也决定了司法改革必须突破实在法的规定。合法律性并非合法性的唯一含义,突破现有法律也并不必然意味着司法改革因此就丧失了合法性。作为西方政治学、法学的一个基本理论范畴,综合自然法学与实证主义法学两大流派的观点,合法性应当包括形式和实质双重要求。司法改革的合法性也包括形式合法性和实质合法性两个层面,其中任何一个层面的缺失都会导致司法改革的合法性危机。重塑司法改革的合法性理论有助于解决我国司法改革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推动我国司法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公司社会责任正当性应有更深层次的追问和证成。作为一般条款,公司社会责任条文的司法化是调节公司社会关系之必然要求。应该从公司社会责任法律内涵的进一步明确,判决说理技术的充分运用,派生诉讼制度的进一步拓展,经营判断法则的适用及案例类型化等方面,保障新修订的《公司法》社会责任条文司法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不同的法理学观就有不同的法律逻辑观。在形式主义法理观下,司法论证具有多元的单调逻辑系统。在实用主义法理观下,司法论证的逻辑基础是非单调基础逻辑和非单调应用逻辑。因此,单调逻辑是司法论证的必要基础,尽管不够用,非单调逻辑是对单调逻辑的补充,而不是对单调逻辑的否定,司法论证的任务在于把握非单调推理和单调推理在实际司法推理中的作用机理。"非单调应用逻辑"可以作为评价司法论证实质向度和程序向度的推理有效性工具。这一研究领域正成为法律逻辑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试论法律规范的正当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规范具有正当性须既有合法性又有合宪性,合宪性是正当性的根基。本文论述了法律规范正当性的概念、法理基础、生成机制以及法律规范冲突解决办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司法判决是联系公民和法律的桥梁,公民通过司法判决来认识法律。提高司法艺术,坚持司法公正,将法律的要求通过司法判决完整地展现给公民,实现“内在观点”与“外在观点”的统一,法律就不是仅仅从外在观点来看的不具有确定性的“预测论”,而是从内在观点来看的具有确定性的“义务论”,如此才能建立公民和法律之间稳定的“熟人关系”,法律权威在这种“熟人关系”中才有牢固的根基。  相似文献   

16.
欧洲法院于2015年作出判决,裁定欧洲央行2012年发布的OMT合法。据判决可知,欧洲法院认定一项货币政策的形式合法性标准在于其是否符合稳定物价的法定目标。而实质合法性审查的标准在于经济政策的比例原则。并且通过解释《欧洲运行条约》123条,为欧洲央行购买公债提供了正当性解释。OMT案的判例有其独特的价值。它既指出了欧洲央行在公开市场业务的私法特性以及其自身地位的独立性,也提出其尽管受宏观调控法律的制约,但判决时仍需尊重央行的专业判断。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环境侵权案件的审判中,法官的选择性司法现象屡见不鲜.通过对系列判决书的判决理由加以微观考察,有助于揭示该领域司法权运作的真实面相:在诸多外在条件约束下,部分法官不得不根据对自身效用函数的评估,利用自身的司法专业技术,剪裁、切割法律规范,以实现相应的策略性目标,在外观上呈现出“形式主义——自由裁量”两极化偏移的特征.环境侵权审判中的选择性司法行为可能会给我国环境司法带来诸如增加防御成本、扭曲法律激励机制、法院人力资源的逆向选择等一系列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法治对于高校和谐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规章制度的合法性和正当性是高校和谐建设的制度基础;依照校规自主管理是高校和谐建设的核心要求;教育纠纷的司法解决机制是高校和谐建设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司法强拆"作为行政强制执行方式之一,产生对公民财产权的限制作用。其合法性基础在于:应以法律形式规定法院的司法性执行权,而非行政法规,以符合形式法治的要求;其取得,不能只有《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强制法》的一般性规定,而应有财产权限制的专门立法的具体和明确的授权,以符合法律保留原则和实质法治的精神。虽然2011年《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中有关"司法强拆"的规定的合法性尚可将就,但立法机关应主动进行征收立法,否则"司法强拆"的合法性基础仍然欠缺。  相似文献   

20.
先例制度是一种在法院判决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法律效力和内部联系的非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体系。本文从法哲学的角度论证了法官在创造性地发展司法先例制度方面权能的正当性.提出在法律漏洞成为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法官造法很有必要。结合我国目前所处于建设法治的初始阶段的国情,重点探析在中国推行司法先例制度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的问题.但是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推行法官造法必须慎重.提出从制度上提升法官的素质,把法官的任意性降到最低限度,防止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