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教育文化论坛》2012,(2):131-131
文化部2012年2月28日发布《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提出:抓大"不"放小"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要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塑造培育文化市场主体,提高文化产业活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文化产业网络交易市场的推进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产业生产主体队伍的建设。市场、供求、工资、竞争等要素对生产主体的影响并不是孤立的,他们互为因果,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和制约作用构成了文化产业交易市场生产主体建设的主要内容。宿迁建设文化产业网络交易市场生产主体,要高起点、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发展区域文化产业网络交易市场,要结合文化资源优势、行业优势和科技创新优势,理顺体制,激发文化生产人才的创造活力,积极培育文化生产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开发中的"类发展困境"之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发展困境"是指发展的结果偏离了发展的目标的状况.本文认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开发存在着这种"类发展困境",并从文化产业参与主体的力量对比及价值取向和主体性的丧失两个方面,对这种"类发展困境"进行了解读;最后,提出走出困境的对策:均衡参与主体力量对比,调节利益分配格局,确立当地民众的主体性,提升其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4.
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及其实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产业政策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其它经济政策无可替代的作用。制定文化产业政策既要遵循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考虑到文化产业自身的特殊情况;既要立足于本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又要符合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实现文化产业政策制定的目标,需要处理好文化产业政策主体、文化产业政策客体、文化产业政策实施手段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有效的文化产业政策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5.
伦理道德资本是内嵌在文化产业中的重要构成要素,文化产业主要通过道德资本要素进行产业形态的表达来获取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文化产业发展既离不开经济资本的投入也必须通过道德资本的投入增加其文化内涵。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过程中,主体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需要考虑到伦理观念和伦理行为的经济、社会及文化生态的综合效应。文化产品的"无文化"性、文化资本的"非生态"运营逻辑及产业主体的"伦理困境"都会成为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增加文化产品的核心价值观,提升文化资本的良性循环,重构企业伦理行为等,既是文化国际贸易的基本需求也是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978年至2010年湖南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从长期来看,金融发展对湖南文化产业有较强的支持作用;但从短期来看,金融对文化产业的支持作用不明显。要充分发挥金融对湖南文化产业的支持作用,金融机构应在政府引导下扩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平台;引入外资与民间资本,拓宽文化产业投资主体;着重构建金融融资配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草原文化的产业化开发需要以内蒙古文化产业的成熟度为依托。将文化产业泛化,就是在文化产业的实践领域持泛文化产业论,就是不把文化产业的范畴局限在文化概念的精神指向上。我们应开放式地将内蒙古文化产业根据草原文化的体系相应地泛化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能为受众提供特殊的草原文化的享受,就可以视其为文化产业。既然文化产业泛化到了各种产业中,那原有产业的主体就应该承担起主体之职。泛化的文化产业的主体实现草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的具体方法是:从时尚维度挖掘潜在目标市场,重建供需价值链条,通过创意分解草原文化象征符号,再通过创意植入各种产业生产流程,再创草原文化生态系统,开创以草原文化开发为内容的内蒙古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不是要建立自身独占的区域,而应该是建立供需价值链条,让产业集群自然形成。  相似文献   

8.
生态脆弱民族地区主要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限制与禁止开发区,主要为国家连片特困区。生态脆弱民族地区常发展自然资源开发为主导的产业,易陷入"资源诅咒"陷阱,阻碍经济发展。生态脆弱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可规避"资源诅咒",利于维护生态平衡。为此,应促进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变,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工艺加工、创意文化等多种文化产业。同时,要在规划、政策、市场、资金、人才等方面形成保障对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推进生态脆弱民族地区科学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众文化发展的"泛娱乐化"倾向,实质是大众文化人文教育功能的异化,干扰着现时代精神生活的合理化建构,冲击着社会价值观的健康发展,助长着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的蔓延。从"现实的个人"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境遇、文化消费的市场逻辑三个层面展开,才能深入反思大众文化发展的"泛娱乐化"。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内含着对健康积极的大众文化的期待与诉求,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众文化发展方向,要积极促进大众文化主体从"自在"转向"自为",要以严格的商业资本制度规范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响应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召,河南省提出了"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新乡市也相应地提出了"文化强市"的发展目标。文章从新乡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形势、文化产业的定位、文化产业的战略性策略组合、文化产业的保障体系四个方面,对新乡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新乡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作为"十三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支柱产业的文化产业,必将迎来全面发展、快速发展的重要黄金期。本文通过介绍日本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情况,从分析研究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形势和特点入手,提出其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文化产业品牌竞争新阶段的来临,走品牌化之路已经成为各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必然选择。以文化名城长春市为切入点,在对其文化产业品牌成长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基础上,分别从政府、文化企业、行业协会等市场参与主体的角度提出打造文化产业知名品牌的策略,通过个案的解析为我国地域文化产业品牌化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辽砚是本溪特色的文化产业名牌,辽砚文化产业是以辽砚为主体的新兴文化产业链,从文化认同的视阈探索辽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足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文化产业的研究视角出发,通过分析河源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优势等,提出河源发展客家文化产业的构想———将文化产业作为其主导产业之一,以城市品牌管理为中心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合理布局文化产业带,大力建设"客家古邑"文化产业示范园,形成合理的文化产业链,产生产业的联动效应,以点带面,促进河源文化产业发展和城市品牌建设,提升"客家古邑,万绿河源"城市形象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把河源打造成一个环境优美、文化发达、人民生活富裕、休闲宜居的品牌城市。  相似文献   

15.
通过PEST分析法这一管理学模型视角,对三亚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宏观环境进行分析,探究三亚海洋文化产业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从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机遇,谋海洋文化产业新发展、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海洋文化产业人才发展战略、深入挖掘海洋文化资源,打造区域特色海洋文化产业品牌三个方面提出了三亚市海洋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第一次被放到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位置,预示着文化产业将被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产业来推动.在看到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支持的欣喜的同时,还应该清晰地认识到我国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和制约因素,本文将从产业结构、文化资源转化、人才需求、科技支撑、发展渠道和政策保证六个方面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民歌文化产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以筹措足够的发展资金。具体来说,只有建立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投入为支撑、外资和民间投入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多样化投融资机制,实现自身资金来源的国有化、民营化、外来化和社会化,才能保障民歌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产业发展日益迅猛,它在经济、文化安全等多个领域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占领文化产业的制高点的关键是人才。从"产业"、"人才"的角度来看,我们的高校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各有侧重点和地方特色。然而,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人才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的问题是我们教学的短板。科学而正确的人才培养机制凸显其重要性。高校、企业和政府要共同构建有效可持续的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的教育模式:确定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力本位目标、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建构合格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9.
文化部发布《"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高于20%,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实现倍增。文化产业增加值从4000亿至4300亿元,提升到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乌兰察布市的产业政策、区位条件、旅游业发展基础、经济条件、以及人文地理环境等分析,剖析乌兰察布市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通过对乌兰察布市旅游业发展概况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给出助推乌兰察布市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即通过转结构、转观念、转导向、转模式推动乌兰察布市旅游业转型升级,完善乌兰察布市旅游业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市场监管,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将乌兰察布市打造为知名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