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烛之武退秦师》中有这样一句话:“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句中的“鄙”字,课本注释为:“鄙,边,这里作动词用。”没有说明是怎么动法。但根据全句的注释“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来看的话,“鄙”似乎应释为“把……当作边邑”,亦即“以……为鄙”,“鄙远”即“以远为鄙”,由此,许多参考书都把此“鄙”看成是意动用法。  相似文献   

2.
<正>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高中语文课标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及山东人民出版社高中语文课标教材都选用了《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这四套教材对于文中"越国以鄙远"句的注释如下:1.人教版:"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远,指郑国";  相似文献   

3.
能识别实词活用的多种形式。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文言文阅读就是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要读懂浅显的文言文,必须能够根据上下文理解实词的词义。识别实词活用的多种形式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实词的活用是在文言文里,某些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的一种常见现象。实词活用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名词作动。如:左右欲刃相如(刃,名词用作一般动词,杀);孟尝君客我(客,名词用作意动词,以……为客);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王。名词用作使动词,使……成为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表修饰关系,用箕畚)。二是动词活用。如:殚其地之出(出,动词活用作名词,作宾语,出产的东西);君将哀而生之乎(生,动词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带宾语,使……活);公子怪之(怪,动词意动用法,多数为表心理活动的动  相似文献   

4.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的一个很突出的现象.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从词有定类的观念出发,提出了“假借”之名,从理论上解决了古汉语词类活用的问题.陈承泽《国文法草创》则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初首先明确提出了“词类活用”说,此说一出,在语言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一直被看作古汉语语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文也一直将词类活用作为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无庸置疑,“词类活用”说确实解决了文言文阅读和注释中的一个大问题,而且这一理论,几十年来经过许多专家、学者的修正补充,正渐趋完善.但是,还有许多问题按“词类活用”说尚不能完满解决,特别是作为在第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常会遇到许多困惑.本文就其中比较突出的几个方面,提出一些问题,以就教于专家、学者.一、关于词类活用的分类关于词类活用的分类,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分为名词用如动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共五类.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分为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用如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共四类.有些语法书,还有形容词、数词用如动  相似文献   

5.
全国统编中学语文教材,几经修订,多次更易,对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情形概括为如下几种: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意动、使动、为动用法等。其中,除了“名词作状语”一说之外,其它诸说都指明了词性的变换。  相似文献   

6.
最近教授高中语文第三册文言文基础知识中实词的活用一部分时,发现学生对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活用记忆较困难,我用图示法帮其记忆,效果较佳,特介绍如下。图中表示:名词有四种活用情况,动词有三种活用情况,形容词有四种活用情况。其中名词、一般动词和形容词都有意动与使动用法;形容词可活用为名词和一般动词,而名词和一般动词不  相似文献   

7.
(上接《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十二、《子产相郑伯如晋》 1、教材125页[注]释"子产使尽坏其馆之垣"句:"使:派人.坏:毁坏."这里,"使"为使令动词,后面省略了宾语"之"(手下人).而注释中将"使"直接注成了动宾短语"派人",是不确的."坏"应为形容词作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毁坏",而不宜直接注释为及物动词"毁坏".句子成份的省略和词类活用,乃是古文中常见的用法.  相似文献   

8.
赵月华 《台州学院学报》2010,32(4):54-57,66
古代汉语里存在着大量的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并且往往是其他类的实词活用为动词。从词性方面来看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数词用作动词。从用法方面来看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一般用法的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意动用法的动词。另外,古代汉语里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谈词类活用,应该注意这么几个问题:词语"本用"与活用的辨别,一般用法与特殊用法的辨别,特殊用法与特殊用法的辨别等。  相似文献   

9.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6册第16课<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中有这样一句话: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课下注释是这样写的:拿出袖子里笼着的铁锤,一锤打死晋鄙.前一个"椎"是名词,后一个"椎"是动词.袖是"藏在袖子里"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要准确阅读文言文,就必须善于辨析文中的词类活用,掌握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翻译方法,以下按词类活用的类型举例说明。一、名词用作动词1.用一个相应的动词对译,这个动词的意义与名词表示的意义有关。如: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籍”用作动词,是登记的意思。这个意思与“籍”的名词义“户口册子”有关,户口册子的功用是登记户籍。2.用一个动宾短语对译,让原有的名词充当宾语,根据文意,在它的前面加上能恰当支配它的动词。如: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洞”用作动词,译为“打洞”。3.用一个状动…  相似文献   

11.
在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为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文言文备考中必须把握又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等七种。  相似文献   

12.
新编高中《语文》第三册把《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的“(朱亥)袖四十斤大铁椎,椎杀晋鄙”注释为:“拿出袖子里的铁椎,用铁棰打死晋鄙。前一个‘椎’是名词,后一个。椎’是动词”。笔者认为,后一个“椎”在句中用在动词“杀”的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是名词作状语,而不是用作动词。王力的《古代汉语》指出:“凡动词谓语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课文中有两处注释值得商榷。一、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课文对该句"用"注释为"介词,表原因"。笔者认为此说不妥。如果"用"是表原因的介词,那么前后两部分就有因果关系,而此句明显没有因果关系。那么,此句中"用"作何解释呢?笔者认为此句的"用"作动词,意思是"采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中学语文的重要课外读物之一,《左传》的谋略智慧很值得给同学们点拨一二。以下,我们就结合具体事例来分析学生们最感兴趣的军事外交智慧:一、釜底抽薪,烛之武妙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危难之中,烛之武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外交任务。首先,他利用不争的事实、雄辩的逻辑打动秦穆公:从地理位置上,秦人是"越国以鄙远",只能是"亡郑以陪邻"。郑亡后,晋国更加强大,秦国却毫无利益可言。从历史事实上,"君尝为  相似文献   

15.
名词活用作动词是古汉语中一种常见而又复杂的语法现象。名词活用后的含义只存在于特定的语法结构中,若离开了它,这一含义也就消失了。因此,一般的词典无法为它设立义行,我们也就无法靠词典来解释它活用后的含义。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部分对这类语法现象基本上都作了注释,但这只能使学生知其然,要真正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还必须“知其所以然”,做到触类旁通。如何指导学生“知其所以然”?我认为首先是提醒他们注意名词所处的语法环境,即这个名词跟前后的词  相似文献   

16.
一、名词的活用名词在句子中一般充当主语或宾语的成分,不作谓语。文言文中,名词如果处在谓语位置,则活用为动词。例如:1.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2.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例1中的“蹄”用作一般动词,译为“踢”;例2中的“肉”是使动用法,译为“使……长肉”;例3中的“宾客”是意动用法,译为“以宾客之礼对待”。名词一般不能用来作状语。文言文中,名词如果出现在谓语前面,它要么是用作主语,要么就是活用为状语。例如:4.其一犬坐于前。(《狼》)5.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相似文献   

17.
在中学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词类活用现象,即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有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这几种情况。以上这些文言文现象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但对"对动用法"和"为动用法"却相对陌生,因为中学语文课本从未对这两种用法加以正规的确认,语文老师遇到时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在这个问题上总是一知半解,无法找到一个真实可行令他们认可信服的答案,长此以往,同"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我在二十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中,深深感触到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未对这两种常见的用法作定性的诠释,是一个缺憾。因为在实际的教学中如果绕开这两种用法,势必造成语句不畅,有时甚至违背原意。下面我将分别举例解析中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这两种典型用法。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动词的活用主要有两类情况,一类是动词活用为名词,一类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其中以动词的使动用法为复杂一些。现分述如下: 一、动词活用为名词这类情况的语言标志是:这个动词在句中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字或“之”字。示例: (1)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3)夫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 (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5)死生,昼夜事也。以上五句中加点的词,都属动词活用为名词,有的作  相似文献   

19.
p.625三、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现象(要说明原是哪一种词类,如何话用的):1.难,形容词用作意动,认为……是难事;免,动词用作使动,使……免于祸患。2.目,名词用作一般动词,使眼色。3.吴王,名词用作使动,使(我)变成像吴王那样的人。4.小,形容词用作意动,认为……小,即看不起的意思。5.生,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使……生(复话)。6.老,形容词用作意动,认为……年老。7.衣冠,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穿衣戴帽。8.容,名词用作一般动词,修饰打扮。9.苦、劳,形容词用作使动,使  相似文献   

20.
形容词的活用,一般是指形容词起动词和名词的语法作用。这种活用现象是有规律可寻的。形容词的活用,一般是指形容词起动词和名词的语法作用。这种活用现象是有规律可寻的. 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用作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